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知识的确证与心灵的限度

发布时间:2017-10-02 23:38

  本文关键词:知识的确证与心灵的限度


  更多相关文章: 知识 信念 模型 感知


【摘要】:当代知识论中,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一直被视为两个重要而又对立的范畴,本文从心灵哲学的视角分析了二者的理论困境及其破产症结,即无论知识的确证取决于使其为真的外部世界还是主体的内在状态,都暗含了一个预设——它们是先天预成的,其特性不会随着信念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于是似乎我们只能在两者之间做非此即彼的选择。但这个预设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它静态地看待认知的某些结果,而完整的知识确证需要从原初形式的认识开始,考察它们的起源并追踪它们的发展层次和趋向。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关于外界的感知是一种始于内心信念的世界模型,但模型会根据预测状况与实际情形的偏差不断进行调整和修正。经验是对我们的感觉的自然的现实化,而概念性能力不可或缺地包含在我们的感觉的自然中。按照这样的思路,如果我们找出内/外在论在认知过程的不同层级和脉络里得以运作的那些方式,那么它们在很多方面不再是相互排斥的,而可以实现融合或达成一致。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知识 信念 模型 感知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心身关系的哲学研究》(批准号:13AZX00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语境论的生物学哲学问题研究》(批准号:14JJD720024)
【分类号】:G302
【正文快照】: 我们如何确定我们完全知道任何事物?如果我们知道某事,我们必定确知自己知道此事吗?一个人具有某项知识的条件是什么?知识是一种心理的状态还是只是一种信念的形式?对于外部世界,我们能否获得真正的知识,还是只能停留于现象层面?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提出什么是知识的讨论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春斌;一个有待开发的研究领域:体育学习中的元认知问题[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2 林奇富;;论知识与政治权力的相关性[J];长白学刊;2006年01期

3 丁毅超;;论文德尔班的哲学史观——以《哲学史教程》为中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夏国军;;自然主义与理性:蒯因、普特南和哈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周洪波;;修正的事实说:诉讼视野中的证据概念新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6 杜以芬;近代基础主义认识论的形成及理论困境[J];东岳论丛;2003年01期

7 赵新立;陈如超;;刑事法官与鉴定人事实认定的比较与整合[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8 艾士薇;;后现代语境中的“真理”危机与“反美学”[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张继成;;“真”的保证性、核证性、有效性和合理的可接受性标准[J];法律方法;2006年00期

10 刘晓丹;;科学证据可采性规则研究[J];证据科学;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继成;;法律论证的四个基本前提[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修志;曹剑波;;日常语言分析下的新常识哲学——论新摩尔主义[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3 邓明艳;;普赖斯论知觉行为[A];第八届全国分析哲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欢;超越资本逻辑与符号逻辑[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聂大海;语言指称的同一性与必然性[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东;从“思想之流”到“纯粹经验”[D];吉林大学;2011年

5 邵南征;社会道德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皮军功;幼儿生活教学论[D];西南大学;2011年

7 关海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漪;经验中的先验[D];浙江大学;2010年

9 郭燕;思想与语言的自然化[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金鑫;道德能力的道德哲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党姣;从指称角度回应科学理论的不可通约性[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培培;保罗·M·丘奇兰德的神经科学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时松;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当代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4 邓炜;经验内容是概念性的吗?[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申归云;论赖尔的行为主义对他心问题的消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世秀;信念与知识、真理、行为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贝贝;从亚个体状态看非概念内容的存在形式与认知机制[D];中南大学;2011年

8 高斯扬;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自我意识理论[D];辽宁大学;2011年

9 郭非非;“附生性”概念辨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岳宁;人文知识的教学论反思[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方环非;;对立抑或融合的选择——也论确证的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03期

2 陈英涛;试论当代知识论中内在主义与外在主义之争[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3 黎明;;也说“什么是知识?”[J];博览群书;2006年08期

4 陈晓平;;盖梯尔问题及其“解决”[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3年05期

5 何静;;信任在知识中的作用[J];科学学研究;2007年05期

6 丛杭青;新手与专家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3年06期

7 ;[J];;年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唐玉斌;自我与他人心灵的逻辑哲学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翅;德性认识与知识寻求[D];复旦大学;2011年

2 刘金山;知识:有充分保证的真信念[D];山东大学;2006年

3 陈路;重读费尔德曼对普兰丁格的知识论辩护方案的批评[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9618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9618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6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