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新兴技术弱信号识别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专利新兴技术弱信号识别方法研究
【摘要】:新兴技术弱信号识别有助于国家、企业在技术竞争尚未激烈之前占据先导优势地位。在TRIZ理论基础上,抽取专利功能、科学效应、功效与申请机构特征,将"功能"与"科学效应"组合作为领域信号,通过该组合对应专利的数量初步评判信号强弱,结合专利"申请机构""实现功效"与"申请时间",实现高质量新兴技术弱信号的识别。最后以"隐形眼镜消毒"技术领域专利作为测试数据集,验证本研究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兴技术 弱信号 专利特征 TRIZ
【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文专利侵权检测与分析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编号:9132005)
【分类号】:TN911.7;G306
【正文快照】: 0引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经越来越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杆。而新兴技术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力量源泉,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进程中,不断为其注入新鲜血液。但新兴技术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创造性毁灭、爆发性增长、不连续性变化与“赢者通吃”的特征[1],且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仕明;肖磊;萧延高;;新兴技术管理研究综述[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2 陈煊;隐形眼镜的产生、发展与趋势[J];医疗保健器具;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延高;韦永智;;知识产权的特有属性及其价值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05期
2 郭护;;新兴技术管理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10期
3 Wang Min;Li Limiao;Yin Lu;;A Cycle Model of Co-evolution between Emerging Technology and Firm's Capabilities Based on Case Study[J];创新与创业管理;2011年00期
4 萧延高;张合成;刘玮;;不同产业技术水平情境下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的机会、路径和策略——以丝丽雅为例[J];创新与创业管理;2013年00期
5 许庆瑞;吴志岩;;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的理论初探[J];管理工程学报;2014年04期
6 曹兴;梁鸽子;宋娟;;新兴技术应用“孤岛”的突破及其仿真分析[J];系统工程;2014年11期
7 曹勇;胡光灿;邢燕菊;;新兴技术管理的“评-研-商”模型及其风险评估[J];技术经济;2009年12期
8 卢文光;黄鲁成;;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及其特征研究[J];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9 胡中文;夏洪胜;;新兴技术企业中知识员工的绩效考核模型研究——以深圳市中兴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3期
10 卢文光;黄鲁成;;基于产业化潜力评价的新兴技术特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2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跃;企业能力与新兴技术共生演化机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高峻峰;配套环境对新兴技术演化的影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宋艳;新兴技术的形成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琳;基于生态经济体系的MOT方法在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5 宋刚;中国技术管理学科演进发展状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王吉武;新兴技术商业化潜力评价及投资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7 卢文光;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及其成长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8 尹波;组织文化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肖磊;基于技术变革的价值生态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天柱;现代生物技术管理的企业策略与集群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正文;成都X公司营销环境与营销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翁治林;中小型ICT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邸卿;新兴技术获利方式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尹智卿;新兴产业技术不稳定对融资结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徐恒才;黑龙江省生物产业融资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文丰;B&A公司竞争战略转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卜曙光;基于专利联盟的我国彩电企业后发优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封红丽;基于震级法的新兴技术经济效应评估[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9 蒋冲雨;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的科技项目评审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刘峰;新兴技术产品商业化过程中的“峡谷”跨越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银路,萧延高,萧磊;新兴技术管理的新思维和新方法——管理科学论坛(2005)“新兴技术管理”学术研讨会综述[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2 银路,王敏,萧延高,石忠国;新兴技术管理的若干新思维[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3 夏晖,曾勇;新兴技术创新速度分析——一种实物期权方法[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4 李仕明,李平,肖磊;新兴技术变革及其战略资源观[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5 鲁若愚,张红琪;基于快变市场的新兴技术产品更新策略[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6 陈旭;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扩散研究[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7 陈劲,童亮,黄建樟,周永庆;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对传统创新管理的挑战[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年09期
8 赵振元;银路;成红;;新兴技术对传统管理的挑战和特殊市场开拓的思路[J];中国软科学;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小康;;弱信号:识别、探测与应对[J];情报杂志;2010年01期
2 赵小康;;基于弱信号的企业竞争情报搜集[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20期
3 王方;;基于元框架的弱信号分析框架模型探讨[J];情报探索;2012年02期
4 何颖;;一种新的弱信号混沌检测判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08期
5 王晓雨;邵波;;基于专家系统技术的弱信号分析系统框架设计[J];情报杂志;2013年10期
6 熊朝华;徐建平;秦洪;李晓冬;;针对弱信号目标的防御体系及对抗过程[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3年06期
7 胡诞康;微弱信号的测量[J];电子质量;2005年05期
8 方微;邵波;;基于弱信号分析的企业风险识别[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14期
9 刘蕊;丁一;梁晓成;孙旭光;;高分辨率阵列感应弱信号采集与处理研究[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年02期
10 徐闽斌;李建新;杨天池;;微弱信号的相位检测技术研究[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建辉;牟卫华;欧钢;;一种延长弱信号环境下载波环平均周跳时间的方法[A];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2 史晓非;霍伟;邢晓春;刘人杰;;一种弱信号的分离算法[A];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与通信导航专业委员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通信导航分册)[C];2002年
3 张风国;张红波;;GPS弱信号捕获算法研究[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梁远华;苑秉成;;一种弱交流信号智能测量装置设计[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5 梁远华;苑秉成;;一种鱼雷接收机弱信号智能测量仪设计[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伍蔡伦;郑友泉;陆明泉;冯振明;;城区环境下鲁棒定位算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单彬;认知视角下的弱信号分析及实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亮;强弱信号测向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周欢;多路弱信号处理及实时数据显示系统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4年
3 樊静;GPS弱信号的高灵敏度捕获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黄文杰;一种在GPS弱信号环境下定位车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璩莹莹;“北斗二代”B1频段弱信号捕获技术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刘远;北斗二号导航弱信号捕获算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张宾;Lyapunov特性指数的算法研究及其在弱信号混沌检测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李倩;基于专利的新兴技术弱信号识别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9 梁林方;弱信号GPS接收机的捕获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韩帅;导航接收机在弱信号下C/A码捕获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9996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999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