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县古城旅游区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4 22:22
本文关键词:灌县古城旅游区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2015年12月,灌县古城旅游区顺利跻身为AAAA级旅游景区,实现了由城市社区向旅游景区的实质性转变。面临古城日益增多的游客,作为都江堰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全力保护灌县古城的情况下,合理的开展旅游活动,这无疑给灌县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非常严峻的威胁和挑战。本文依托《灌县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项目,以历史学、地理学、建筑学和景观生态学方法为指导,总结出可兹借鉴的保护性旅游开发路径,在理论上提出了“保护性旅游开发”和“四态合一”的概念,指出保护性旅游开发是灌县古城旅游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论文结合研究对象,详尽分析了研究区的发展环境和旅游开发现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并提出保护性旅游开发路径,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保护优先、形态优化、文态延续、业态创新。其中,生态是基础,形态是载体,文态是灵魂,业态是核心。另外,还要要协调“四态”之间的关系,让文态、形态作为承载古城历史文化遗产的载体以景观的形态展现出来,而业态和生态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内涵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在面对古城镇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时,我们要坚持保护优先(底线)的同时进行旅游开发,才能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灌县古城旅游区 保护 旅游开发 四态合一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F59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8
- 1.1 研究背景以及意义8-11
- 1.1.1 选题依据8-9
- 1.1.2 研究背景9-11
- 1.1.3 研究意义11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1-15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1-13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3-15
- 1.3 研究目的、思路及方法15-16
- 1.3.1 研究目的15
- 1.3.2 研究思路及方法15-16
- 1.4 研究主要内容16-18
- 第2章 古城镇保护的相关概念及理论18-23
- 2.1 历史文化名城(镇)的概念及内涵18
- 2.1.1 历史文化名城(镇)的含义18
- 2.1.2 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的内涵18
- 2.2 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的对象内容18-20
- 2.2.1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8-19
- 2.2.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9-20
- 2.3 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的理论基础20-21
- 2.4 历史文化名城(镇)保护的学科方法21-23
- 2.4.1 历史学方法21
- 2.4.2 地理学方法21-22
- 2.4.3 建筑学方法22
- 2.4.4 景观生态学方法22-23
- 第3章 灌县古城旅游区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23-31
- 3.1 灌县古城旅游区发展环境条件分析23-24
- 3.1.1 灌县古城旅游区概况23
- 3.1.2 自然地理条件23-24
- 3.1.3 社会经济条件24
- 3.2 灌县古城旅游区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24-28
- 3.2.1 灌县古城旅游区开发现状24-27
- 3.2.2 灌县古城旅游区存在问题27-28
- 3.3 灌县古城旅游区保护性开发紧迫性分析28-30
- 3.3.1 灌县古城迫切需要保护28
- 3.3.2 灌县古城迫切需要开发28-30
- 3.4 灌县古城旅游区保护与开发价值分析30-31
- 3.4.1 开发价值分析30
- 3.4.2 保护价值分析30-31
- 第4章 灌县古城旅游区“四态合一”保护性旅游开发路径研究31-51
- 4.1 开发原则31
- 4.1.1 可持续发展原则31
- 4.1.2 保护优先原则31
- 4.2“四态合一”的古城镇旅游开发路径分析31-49
- 4.2.1 保护优先32-38
- 4.2.2 形态优化38-43
- 4.2.3 文态延续43-47
- 4.2.4 业态创新47-49
- 4.3“四态合一”协调发展49-51
- 第5章 结论51-53
- 5.1 研究的结果及结论51
- 5.2 不足之处51-52
- 5.3 结语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59-60
- 附录60-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晓琴;;西部地区旅游景区低碳转型动力机制及驱动模式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2 王植芳;袁伊e,
本文编号:1033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033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