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山西省旅游线路优化整合分析
本文关键词:社会网络视角下山西省旅游线路优化整合分析
【摘要】:通过收集国内大型旅游网站游记,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山西旅游目的地网络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山西省各节点分布不均衡、等级差异明显,少数节点拥有大量权力;等级差异明显的景区组合所占比例最高,节点间的连接弥补了弱节点的不足;整体网络密度低,中心势趋势明显,弱子群成员在地理位置上临近,强子群成员空间尺度跨越较大。因此,从点、线、圈三个层次为山西旅游线路优化提出建议:加强核心旅游景区建设;优化景区组合模式,突破资源地域限制;构建多层级旅游圈。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旅游线路 社会网络分析 山西省 景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我国旅游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编号:10YJA790243)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创新基金项目“入境旅游流驱动下目的地城市的供给响应——东西部典型旅游城市的对比分析”(编号:2012CXB006)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旅游线路是依赖景区(点)分布的线型产品,这种产品的简单结构是通过道路对景点之间的有限连接[1]。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倾向于多目的地旅行,这就对旅游线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实上,一两个孤立的旅游景点是很难对旅游者产生出游吸引力的,因为一两个景点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晓龙;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线路组织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2 刘法建;张捷;章锦河;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省级旅游地角色研究[J];地理研究;2010年06期
3 吴凯;旅游线路设计与优化中的运筹学问题[J];旅游科学;2004年01期
4 管宁生;关于游线设计若干问题的研究[J];旅游学刊;1999年03期
5 杨新菊;吴晋峰;王金莹;唐澜;;旅华外国团队旅游流地理分布和网络结构特征研究[J];资源科学;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艳;马超;;关于行遍性问题的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邹时林;阮见;刘波;郭先春;;最短路径算法在旅游线路规划中的应用——以庐山为例[J];测绘科学;2008年05期
3 程诚;熊啸;;黄梅县旅游产品开发浅析[J];成功(教育);2008年08期
4 刘晓燕;;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初探[J];成功(教育);2010年03期
5 齐莉莉;郑焕友;;上海入境旅游的发展及其政策措施演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刘佳瑜;康鸿飞;;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区域旅游开发模式探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7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J];地理学报;2010年08期
8 孙根年;张毓;薛佳;;资源-区位-贸易三大因素对日本游客入境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9 陈刚强;李映辉;刘娟;;中国入境旅游规模分布特征及其变化[J];地理研究;2011年06期
10 杨效忠;刘国明;冯立新;梁家琴;;基于网络分析法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经济联系——以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朱继伟;景海亮;;关于故宫博物院导览的探讨[A];融合·创新·发展——数字博物馆推动文化强国建设——2013年北京数字博物馆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吴乘月;;中部地区城市网络特征研究——基于信息网络关联[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3 李志明;王泳汀;;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拙政园中部游览路线组织与园林空间赏析[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年
4 华中生;梁j;杨锋;苟清龙;;工业工程[A];2007-2008年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淑芬;企业家社会资本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亚欣;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秦安臣;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的基础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马张宝;旅游出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8 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庞闻;中国入境旅游流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角色定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10 汪静;南京冶山矿废弃地旅游资源挖掘及利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庞彤彤;国家旅游线路评价与初步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徐晓波;西安曲江遗址旅游的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卞斐;北京市森林游憩环带理论与模型[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井琛;基于体能消耗规律的游憩道路设计和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陈霄;赴华外国游客行为空间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6 刘芬芳;体验导向下的旅游区交通规划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周洪波;山西旅游线路优化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石忠义;长江三峡沿线旅行社共生模式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9 周新生;云南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以建水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10 赵冰茹;大连建国际滨海旅游名城初探[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晓龙,吴必虎;西安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2 陈秀琼;黄福才;;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3 周蓓;;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1期
4 保继刚;尹寿兵;梁增贤;陈钢华;李鹏;;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5 吴晋峰;潘旭莉;;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10年03期
6 李创新;马耀峰;郑鹏;亢雄;;基于STSM的入境旅游流集散地域结构特征分析——以中国入境旅游六大典型区域为例[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7 陆林,宣国富,章锦河,杨效忠,汪德根;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8 朱z,
本文编号:1042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042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