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贫困喀斯特地区旅游发展研究——以云南丘北县普者黑景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7-10-25 23:36

  本文关键词:贫困喀斯特地区旅游发展研究——以云南丘北县普者黑景区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丘北县 普者黑 喀斯特地区 旅游发展


【摘要】:喀斯特地区由于独特的自然构造,通常容易形成各种地质景观,并且大多是集俊、险、秀为一身,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喀斯特地区通常又是自然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生态较为贫瘠。云南丘北普者黑景区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近年来旅游发展十分迅速,作为研究区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通过将研究区内外部因素以及市场供给与需求因素相结合分析可以对研究区的旅游发展现状以及问题做出很好的归纳与总结,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研究区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认为喀斯特地区的旅游发展有着自身的轨迹,在旅游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注重开发与保护并行。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丘北县 普者黑 喀斯特地区 旅游发展
【基金】: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旅游活动对景区生态安全影响研究——以普者黑景区为例”(2013FZ046)资助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南方尤其是云贵高原发育较多,形成了较为壮观和丰富的喀斯特景观,但是如果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区域又会发现这些区域又大多都是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喀斯特地区现实的自然条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地区大规模的发展工农业,因此,这些地区的发展往往要另辟蹊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吉祥;在喀斯特地区创绿色伟业[J];中国林业;2002年18期

2 方业星;胡宝清;严志强;;喀斯特地区发展潜力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助喀斯特研究走向世界[J];中国科学基金;2008年05期

4 常燕;袁钜濂;;迟到的喀斯特地貌经济[J];中国西部;2009年01期

5 苏孝良;西部开发中贵州喀斯特生态区的可持续发展[J];贵州林业科技;2000年04期

6 黄朝宾;;“喀斯特贫困”的原因与对策分析——以贵州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11期

7 肖进原;贵州经济滞后的地理环境因素及效应探析[J];理论与当代;1996年11期

8 陈训;龙成昌;;贵州喀斯特生态恢复与生态立省[J];贵州林业科技;2006年01期

9 彭贤伟;贵州喀斯特少数民族地区区域贫困机制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10 蔡庆丽;广西喀斯特地区木本粮油产业化发展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在柒;乙引;;喀斯特适生植物及其喀斯特异质环境的相关诌议[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2 黄乘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与野生动植物保护[A];广西生态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赖承华;;喀斯特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试验与马克思主义[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4 翠张玲;熊康宁;任晓冬;巍鹏;;喀斯特峰林盆地庭园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和羊昌洞示范区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5 吴平;;关于喀斯特地区房地产开发所产生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A];首届贵州环境影响评价论坛论文选编[C];2008年

6 王德光;胡宝清;覃开贤;;复杂性科学在喀斯特土地利用系统研究中的应用[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7 何梅;朱立;孙超;;贵州喀斯特适生药用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8 杨胜天;王冰;王玉娟;;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遥感监测现状与发展趋势[A];全国第二届水土保持监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邹细霞;杜芳娟;;喀斯特农业经济与乡村旅游共建模式设计——以贵州省清镇市王家寨和羊昌洞生态农业为例[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10 刘占明;胡宝清;;基于分形理论的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分析——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柯信;喀斯特地区土壤“长”得慢一厘米至少需要两千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李才武;中国喀斯特公园[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3 秦亚洲;中国喀斯特地区:“长出”1厘米土,要成千上万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4 记者 刘志强;喀斯特荒山变绿岭[N];科技日报;2001年

5 张晓峰;从专家观点看喀斯特旅游的发展[N];毕节日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肖克 刘久锋;闯出喀斯特地区发展新路[N];农民日报;2012年

7 陈栋 阎国庭;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的高招[N];经济信息时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来洁;喀斯特地区实现生态与脱贫双赢[N];经济日报;2012年

9 吴承旺;人类活动与喀斯特生态[N];贵州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李才武 特约记者 林元顺;用“喀斯特”为区域经济造势[N];经济信息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扬;喀斯特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王秀峰;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廖银锋;喀斯特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2 黄良鲜;喀斯特地区参与式农村发展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3 罗平;喀斯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4 戴礼洪;喀斯特植物系统变化对土壤和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及评价[D];贵州大学;2006年

5 张霞;重庆市喀斯特地区聚落分布与周围环境的关系[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杨坡;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比较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7 刘春;基于稳定同位素和水化学的喀斯特小流域降雨径流响应规律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8 尹璐;乌江/沅江流域土壤有机碳的丢失[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96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096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0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