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宫景区风景特质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13:23

  本文关键词: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宫景区风景特质识别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风景特质 风景特质识别 风景特质图 五龙宫景区 文脉 地脉


【摘要】:风景特质评价作为管理风景变化的新工具,其价值中立的理念在近些年逐渐引起关注。对风景特质的研究首先是特质识别并编制风景特质图,再根据不同需求通过对风景特质图的判读,得出相应评价结果。风景特质识别是其核心部分,风景特质图是其可视化成果。风景特质识别的研究有助于保护与传承风景名胜区的风景特质,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护提供依据和基础。目前国外对风景特质的研究,均是从自然地理学角度出发,忽略了风景特质要素间的关联,不适于全面而客观地反映风景名胜区的风景特质。地脉与文脉在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是不可分割、相互依存的。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风景特质识别应在地、文二脉的语境下进行系统的、综合的探讨,如此有助于规避原有风景资源评价中过度关注优质资源的价值导向,更利于整体地、全面地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中国第一道教名山武当山是我国的名山风景区,其古建筑群于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的营建始于隋唐、发展于宋元、大兴于明朝,隋唐所建的五龙祠,历经历史演变,在明代敕建为五龙宫,是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地、文二脉相交融所呈现的风景特质在中国风景名胜区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对这种特质的有效识别与保护尚无十分清晰的论述和方法。本研究尝试从地脉和文脉的角度出发,探讨适宜我国风景名胜区的风景特质认知方法,同时对武当山风景名胜区五龙宫景区的风景特质分别用栅格单元识别法、地块单元识别法、山水格局单元识别法进行特质识别,而后从辨识性、信息量、准确性三个方面对这三种方法所编制的风景特质图进行比对,得出山水格局单元法所蕴含的信息量、准确性上相对于前两者较为优越;从地、文二脉出发编制的风景特质图,能够更加准确表达中国风景名胜区风景特质。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锐;;论“境”与“境其地”[J];中国园林;2014年06期

2 李慧;王向荣;王小平;;武当山景观格局的历史变迁[J];中国园林;2014年03期

3 杜雁;阴帅可;;正神在山 三城三境——明成祖敕建武当山道教建筑群规划意匠探析[J];中国园林;2013年09期

4 承钧;张丹;;城市公园设计中文脉的体现[J];中国园林;2010年10期

5 杨锐;;“风景”释义[J];中国园林;2010年09期

6 杨宇振;;图像内外:中国古代城市地图初探[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2期

7 孙筱祥;艺术是中国文人园林的美学主题[J];风景园林;2005年02期

8 吴承照,曹霞;景观资源量化评价的主要方法(模型)——综述及比较[J];旅游科学;2005年01期

9 杨立志;武当进香习俗地域分布刍议[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慧;武当山道教宫观环境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2 陈英瑾;乡村景观特征评估与规划[D];清华大学;2012年

3 熊瑶;中国传统园林的现代意义[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杨柳;风水思想与古代山水城市营建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万晶;武当山天路历程景象空间艺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2 雷国雄;基于文脉、地脉的区域旅游品牌形象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363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1363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3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