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
本文关键词: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形成机理与实证——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13年
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
徐炜
【摘要】:上海城隍庙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海内外享有盛誉。在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这里是仅有的可以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土生土长的道教文化、悠久的吴越文化、上海的市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地方。可以说这里就是海派文化的起点,是上海本土文化的“根”。然而,由于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营销手段单一以及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等因素,造成了上海城隍庙景区文化特点不突出,商业氛围过分浓郁的现状,已经使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其在游客心中的地位有所下降。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城隍庙、旅游感知、文化旅游、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以及旅游传播等相关领域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回顾与梳理,以博弈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热点和前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上海城隍庙旅游的游客需求市场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研究回顾总结了上海城隍庙地区的历史变迁过程,对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SWOT分析,并将博弈理论、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引入到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发展战略中,提出运用合作博弈理论,以保护性开发为主;建立长期客户关系,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强调代际公平观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等观点。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进行实地调研,运用SPSS17.0和Excel等数据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国内外游客在上海城隍庙旅游的诸多方面存在感知差异,主要包括由游客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旅游方式、旅游伴侣和旅游交通工具选择引起的差异,旅游动机的差异,景区交通的感知差异,景区餐饮的感知差异,景区购物的感知差异,景区游览的感知差异,景区娱乐的感知差异,景区住宿的感知差异,景区保护与开发的感知差异和景区总体满意度感知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了相应的上海城隍庙旅游的营销策略。最后,文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4;F59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富德;张义丰;李群伟;;中国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2 张群;;凤凰古城的保护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3 唐静;干宇宇;;有效旅游传播及实例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07期
4 吴小根;杜莹莹;;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形成机理与实证——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9期
5 郑鹏;马耀峰;李天顺;高军;;信息技术变革中旅游信息传播概念模式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6期
6 刘素平;邱扶东;;旅游文化资本运作模式初探——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7 任冠文;;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09年02期
8 刘爱萍;;论广义旅游文化的价值所在[J];旅游论坛;2009年04期
9 陈颖春;刘义;杨晓丽;;浅议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文化旅游[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玉英;;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与满意度实证分析——开封市旅游目的地案例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中国旅游报;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兆胤;王征兵;;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2 李晓铁;;桂林毛竹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3 何小怡;;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4 黄丽;李克国;王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英武山村旅游开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5 龙茂兴;杨晓珍;喻彩霞;;凤凰旅游形象维护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6 奉钦亮;覃凡丁;粟维斌;;泛漓江流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魏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顾筱和;;论乡村旅游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马汝慧;;大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10 李庆雷;娄思元;王叶;;旅游创意传播初论——基于大堡礁全球推广活动的个案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剑峰;刘力敏;;河北省农村文化资源保护对策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韩露;;刍议旅游传播学研究的发展进程[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吴小天;;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浙江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4 蔡敏华;;基于竹产业优势的浙南丽水生态文化旅游初探[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5 李琼;明庆忠;李庆雷;;基于人人关系的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6 唐勇;刘妍;;震后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国内游客感知评价关联度实证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7 邓祖涛;;基于结构模型的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研究——以湖北梁子湖旅游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8 武汉"1+8"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研究课题组;;武汉“1+8”城市圈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报告[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娄在凤;;嘉兴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高超;廖正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实施的术与道——以海淀西山中法文化交流史迹群规划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惟仑,张维瑛;绿色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高级形态[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蔚芝炳;旧城整合进程中的大规模改造与小规模更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陶玉国;张春丽;沈淮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以苏北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4 陈甲全;张义丰;陈美景;;古村落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5 赵慧丽;;黄山市黄山区农村发展旅游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6 张成渝,谢凝高;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与世界遗产保护[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李明德;充分利用首都资源优势,努力创意旅游特色产品,扩大北京旅游的吸引力[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蒙吉军,崔凤军;北京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孙安彬;现代旅游营销理念[J];商业研究;2001年06期
10 江五七,陈豫;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传统遗韵的开发与保护[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运营机构 汤少忠;[N];中国旅游报;2009年
2 李萌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复旦大学旅游学系 李萌;[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特约评论员 魏小安;[N];中国旅游报;2011年
5 ;[N];中国旅游报;2011年
6 庄志民;[N];文汇报;2003年
7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熊月之;[N];文汇报;2008年
8 记者 邢晓芳;[N];文汇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6年02期
2 罗明东;;为旅游研究创建新的平台——《旅游研究》创刊始末[J];旅游研究;2009年02期
3 ;《旅游科学》改版启事[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4 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5 马丽丽;;试论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思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9期
6 王少华;;郑州古都旅游形象调查与研究[J];河南农业;2012年02期
7 韦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07期
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9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6期
10 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二)——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立;;完善旅游购物店诚信服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春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诗图 刘晗 阚如良;[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N];云南日报;2004年
4 魏晓霞;[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王小润;[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东国;[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记者 付丹 实习生 刘亦陈;[N];团结报;2009年
9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 张红卫;[N];安庆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扶东;心理学范式的旅游决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袁国宏;旅游系统管理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4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7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杨丽;基于产品差异化策略的旅游供应链合作协调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信辉;唐代帝王旅游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徐炜;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3 楚晓;互助旅游法律问题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4 孙诚;涉外游轮口译—个人实践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宋友;西双版纳望天树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崔叶青;城市智慧旅游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大学;2014年
7 林芝;旅游市场监管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芳;基于百度指数的中国大陆5A级景区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格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蒋亚珍;区域旅游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10 张建荣;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旅游目的地游客感知形象形成机理与实证——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9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19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