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内部旅游客流空间测度与模拟_杨兴柱
本文关键词:南京市内部旅游客流空间测度与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31卷第7期2011年07月
地理科学
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
Vol.31No.7July,2011
南京市内部旅游客流空间测度与模拟
12
杨兴柱,顾朝林,王
1
群,卢
松
1
(1.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0;2.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北京100084)摘要:将传统分析方法与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建立空间数据模型,采用Surfer动态图,实态模拟南京旅游客流空间分布格局。研究发现:①南京市内部旅游流位序—规模分布非常典型。流量规模参数|q|大于1,但一直趋于减小,说明极化作用、不均衡发展仍是旅游流空间格局演变中主要特征。②南京市旅游流呈现显著的空sI指数有一定的波动,1995年Moran’sI最小,2001年后,全局Moran’全局Mo-间集聚特征。1995~2005年间,
ran’sI快速扩大。城市内部旅游流空间关联程度逐渐增强,局域范围内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特征。LocalMo-ran’sI显著性检验表明,。“高高”南京旅游流在局域范围内具有强烈的空间自相关特征象限由1995年4个增;“低高”“高低”至2005年8个象限由1995年2个增至2005年8个,而象限变化不明显。③通过R型和Q型因子分析,识别了4个重要的旅游集聚场和扩散场,但首级集聚场和扩散场强度非常大。首级核旅游吸引力具“大有较广的吸引范围,且吸引景区级别较高。其它3个核吸引范围呈现分片区特征。扩散场分布相对均衡且。④根据研究结果构建了南京城市内部旅游流空间变化模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分散、小集聚”南京市内部旅游流空间变化模式呈现出空间层次性、动态变化性特征。旅游流空间分布呈现从少数旅游节点向多数旅旅游节点体系逐渐发育成熟。游节点转变,关
键
词:城市旅游客流;空间测度;空间模式;南京市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11)07-0802-08
中图分类号:K901.4
旅游流是旅游业的基础,是旅游地理研究的核
[1~3]
。目前国内外旅游流研究内容侧心问题之一
[4~12]
、出行和入游规重于旅游流时空特征
[13~15][16]
、律旅游流空间场效应、旅游流空间结[17~24][3,14]
、构旅游流模式等;研究方法上,引入了
各种数理模型来解释旅游流现象。同时,近期国外
实态模拟游流空间动态变化。采用Surfer动态图,
南京旅游流空间分布格局,以期探索城市内部旅游流空间模式,也为具体指导特定区域旅游开发和旅
城市基础设施和交通规划、旅游服务游线路组织、
设施和产品布局、旅游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管理
提供科学依据。
学者开始加强了对城市内部旅游流研究,已取得了
[25~37]
。与国外研究相比,中国国内学者较多成果
在区域旅游地和山岳型景区旅游流入游规律及城
市客源地旅游流出游规律方面,已取得了较多成果,但较少从城市目的地内部尺度研究旅游流的动
[5,10,17]
。态过程
城市是现代旅游的重要资源,亦是旅游产业的
要素载体和重要发展空间,城市已成为重要旅游目的地。随着城市功能转型与旅游发展,城市内部旅游流对城市交通格局、基础设施建设、休闲产业布局等影响日益凸显。本文立足城市内部微观尺度,力求揭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南京市内部旅
1研究区概况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自古以来被称为“六朝“十朝都城”。南京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古都”和
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2000年中山陵、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和雨花台被国家旅游局、国家建设部评为国家首批4A级2003年明孝陵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总统府、阅江楼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近10a南京国内旅游接待人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14.13%。1995年全市国内旅游接待人次为
收稿日期:2010-09-16;修订日期:2011-04-27
4080105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9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C630339)、安徽省教育厅基地项目
(2010sk118)、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F09-10D40)资助。
mail:yxzlv@163.com作者简介:杨兴柱(1976-),男,安徽六安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研究。E-
本文关键词:南京市内部旅游客流空间测度与模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95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29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