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牦牛岩画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发布时间:2017-12-29 10:23

  本文关键词:牦牛岩画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出处:《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牦牛岩画 分布 青藏高原文化 传播


【摘要】:青藏高原独特的牦牛岩画在我国北方地区频频出现,说明牦牛岩画并不是一种孤立的文化现象。通过对不同地区牦牛岩画分布的归类分析及牦牛图像的风格对比,认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进而说明青藏高原文化强有力的扩张性。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广西左江蹲踞式人形岩画研究”(编号:13YJC850004) 三峡大学科学基金项目“岩画语言符号的言语形式研究”(编号:KJ2012B084)
【分类号】:K879.4
【正文快照】: 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曼德拉山岩画内容丰富,其中的一副牦牛图尤其引人注目(见图1)。岩画中牦牛肢体健壮,两只大大的牛角尖构成对称图案,画面给人以端庄稳重之感。牦牛是生活在高寒地带的动物,牦牛岩画也多在高寒地区出现,为什么不适应牦牛生活的曼德拉山却出现了如此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董全民,李青云;世界牦牛的分布及生产现状[J];青海草业;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永辉;阎萍;王强;梁春年;曾玉峰;;青海大通牦牛肌间脂肪酸组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2 王艳云;;西藏传统餐饮厨具设计制造中的生态意识[J];包装学报;2010年03期

3 罗敏;周翔飞;阿绒甲措;;川西康区主要藏族民间世俗性歌舞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石硕;;西藏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对认识西藏远古文明的价值[J];中国藏学;1992年01期

5 土呷;昌都地区建筑发展小史[J];中国藏学;2003年01期

6 土呷;;昌都历史文化的特点及其成因[J];中国藏学;2006年01期

7 苏发祥;;论牛奶分离器对藏族传统游牧生活的影响——技术与藏族社会变迁的个案考察[J];中国藏学;2009年04期

8 霍巍;;昌都卡若: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新起点——纪念昌都卡若遗址科学考古发掘30周年[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9 土呷;;论昌都地区在推进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10 梁艳;;近二十年(1989—2009)昌都研究综述[J];中国藏学;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艳云;;西藏传统餐饮厨具设计制造中的生态意识[A];2010中国包装行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马玉寿;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形成机理与恢复模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2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4 郭永利;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6 倪慧娟;新疆地区和青海地区传统发酵乳制品中酵母菌的生物多样性[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7 王江鹏;魏晋南北朝墓葬人物图像与艺术转型[D];西安美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晶;牦牛血IgG分离纯化工艺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明杰;甘青地区新石器时代乐舞资料浅论[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伊帆;嘉峪关新城魏晋墓室壁画砖艺术特色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佳东;宰后牦牛肉成熟机理及肉用品质变化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5 李鹏;甘南牦牛肉用品质、血清生化指标及其相关性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6年

6 周立业;不同饲养方式对放牧犊牦牛生长发育及肉品品质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07年

7 魏青;不同发育阶段高原牦牛和平原黄牛肺泡显微结构的研究[D];青海大学;2007年

8 张莉;都市中藏文化的传承、调适与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9 晁文菊;补饲对围产期牦牛生产性能及其犊牦牛生长发育的影响[D];青海大学;2009年

10 王强;贮藏条件对牦牛体脂脂肪酸组成变化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玉朋;;儒学碑刻文化分布及其特点初探[J];黑河学刊;2011年02期

2 裘士京,姚义斌;中国史前城址的分布及功能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01期

3 高西省;商周长体刀及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03年06期

4 李映辉;唐代佛教石刻的区域分布[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孙仁杰;;洞沟高句丽墓地的分布与排列研究[J];东北史地;2004年09期

6 拜根兴;;在唐高句丽遗民遗物、遗迹的现状及其分布[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9年01期

7 杨博;;北京市征集商代“戈”戈考源与研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吴小平;汉代铜鍪研究[J];东南文化;2003年11期

9 张星德;马海玉;;小河沿文化的时空框架[J];北方文物;2010年03期

10 马利清;秦镜的分布、特征与文化交流[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孙宇龙;西陵峡考古新发现:东周石室墓葬成群分布[N];湖北科技报;2000年

2 许宏 陈国梁;二里头遗址现存范围及成因初步廓清[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谢光茂 彭长林 杨清平 韦革 田丰;百色盆地旧石器考古获重大发现[N];中国文物报;2002年

4 ;夏家店下层文化发现超大规模祭祀遗址群[N];中国文物报;2001年

5 陈星灿 李润权 刘莉;全覆盖式(拉网式)区域调查方法试谈[N];中国文物报;2002年

6 记者 栾海;埃及居民 沙漠或许是故乡[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代玉彪;老关庙下层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董睿;河南两汉画像砖艺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3 甘静;敦煌变文称谓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杨洪;大溪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王彤;中国北方商周时期的铜胄[D];吉林大学;2007年

6 张琳;商周青铜铙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349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49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e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