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本文关键词: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综合评价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年S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张家界市 旅游-经济-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综合评价
【摘要】:旅游业是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发展产业之一,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协调好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实现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张家界市是我国著铭旅游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所在地,本文从旅游-经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通过引入协调发展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对张家界市1996-2010年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和发展态势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张家界市旅游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评价值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旅游子系统的评价值存在一定的波动变化;张家界市旅游-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仍属中度协调发展类;系统耦合协调类型正在以经济发展超前型逐渐演变为旅游发展超前型。这说明近年来张家界市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但相对于旅游发展的而言,其生态环境的发展与改善还有较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Abstract]:The tourism industry is currently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industries, and goo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and carrie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Coordin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problem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Zhangjiajie city is our country's Tourism Scenic Area -- where the Ming Wulingyuan scenic are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econom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egree by introducing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calculation method, the tourism economy in Zhangjiajie during 1996-2010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evaluation of Zhangjiajie City tourism system and the economic subsystem value of the overall upward trend, but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system value have some fluctuation; tourism economy of Zhangjiajie city ecological system The degree of the overall upward trend of development coordination, but still moderat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system coupling coordination types are in advanced economic development gradually evolved into tourism development in advance. This means has b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Zhangjiajie city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increasing; but compar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great potential and development space.
【作者单位】: 长沙理工大学资源环境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编号:11YJCZH201)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YBA016)
【分类号】:F592.7;X321
【正文快照】: 近年来,在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旅游地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凸显[1-2]。目前许多景区都存有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自然资源质量下降和景区生态系统失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威胁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及时了解旅游地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正确辨识三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美霞;;世界旅游精品建设目标下的张家界旅游环境管理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8期
2 王辉;姜斌;;沿海城市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定量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3 白雪梅,赵松山;由指标相关性引出的确定权重的方法[J];江苏统计;1998年04期
4 张燕;徐建华;曾刚;吴玉鸣;;旅游-经济-生态系统可持续协调发展评价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以广西桂林为例[J];旅游科学;2008年03期
5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6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2 罗娜;耿雅冬;刘欣;;大连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3 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代伟;李克国;;秦皇岛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测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5 王利光;葛幼松;;南京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8 黄一绥;;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9 常阿平;彭伟功;梁丽珍;;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0期
10 杨峰;孙世群;;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判及实例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董家华;陆雍森;;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4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姚成胜;;福建省粮食生产与畜牧业发展协调状况的时空变化研究[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冬艳;李月芬;魏娜;尚媛;徐倩;;长春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赵兵;;区域城市化与景观格局演变耦合性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赵海江;景元书;刘杰;;南京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张敏文;;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胡元林;高原湖泊流域可持续发展理论及评价模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5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9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余沛;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爱梳;浙江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肖丽群;城市交通与住宅开发协调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建京;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晓敏;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8 蒋兴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王超;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10 郭丽;长沙市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笔谈:持续发展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2 郑度;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年06期
3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4 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4期
5 白华,韩文秀;区域经济-资源-环境(Ec-R-Ev)复合系统结构及其协调分析[J];系统工程;1999年02期
6 胡忠行,朱爱珍;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Z1期
7 袁旭梅,韩文秀;区域“Ec-R-Ev”复合系统的结构建模[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2期
8 白雪梅,赵松山;由指标相关性引出的确定权重的方法[J];江苏统计;1998年04期
9 吴跃明,张子珩,郎东锋;新型环境经济协调度预测模型及应用[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10 蔡平;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选择[J];齐鲁学刊;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引进油气组合综合评价仪具多种功能[J];石油矿场机械;2001年S1期
2 陈浩;开发项目的模糊综合评价[J];湖南有色金属;2001年05期
3 刘文汉;浅谈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综合评价[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卢晓华;;区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综合评价[J];科技资讯;2011年08期
5 王建伟;王家见;路荣博;;模糊综合评价在油田联合站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3年05期
6 王化泉,赵丽云;海洋环境质量化学、生态学因素综合评价的初步研究-粤东近岸浅海区评价[J];海洋环境科学;1985年04期
7 李明忠;缫丝厂厂址优劣的综合评价[J];丝绸;1986年02期
8 方明,陈邦本,杨崇瑞;江苏海涂资源围垦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9 宋卫东;阎伍玖;;长江马鞍山段水质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10 袁丙;污染调查的综合评价[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妙颜;;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焦辉东;;综合评价中权的级别稳定区间[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1卷)[C];1991年
3 王亚军;刘道永;滕桃居;郭跃明;;结构安全的模糊综合评价[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4 周仁郁;;统计软件完成配对比较的综合评价[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召敏;李涛;宋光兴;;网络营销中顾客信任的建立途径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杜树新;韩绍甫;;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食品安全状态综合评价[A];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五届年会暨第四届东西方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赵书祥;;体育综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4)[C];2011年
8 陈劲;王如富;;企业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综合评价[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9 艾时钟;杜荣;陈新;;企业知识管理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实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晓东;;建立工作负责人综合评价制度[A];第一届电力安全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王晓伟;切实做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N];白银日报;2006年
2 记者 张洁、通讯员 苏顺泰、徐文林;省五部门将作综合评价[N];湖北日报;2006年
3 张茧邋符蓉 通讯员 周科际;中南大学率先试行综合评价录取[N];湖南日报;2007年
4 实习记者 马小丽;首府在全国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中被评为优秀[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5 记者 陈鹤颜;我市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位居全省前列[N];雅安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谭亚男;我省首次综合评价非公经济代表人士[N];湘声报;2008年
7 陈华;我区启动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N];宁夏日报;2008年
8 中南大学 刘柱;综合评价录取:打破分数至上局限[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陈宜民;综合评价注重过程管理[N];金融时报;2012年
10 北京育才学校小学部 牛晓东;综合评价促进孩子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薇;市场条件下抽水蓄能电站效益综合评价及运营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2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3 庄峗;大学综合评价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刘励;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云虹;分销商对制造商关系承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朱丽;广州市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孙利荣;基于函数数据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王喜文;结核病防制效果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初步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9 蒋耀;基于综合评价理论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0 金辛;新疆红枣产业化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融入风险因素的上市公司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7年
2 李石良;模糊综合评价在科技奖励中的应用[D];湖南大学;2008年
3 朱跃;优化理论方法对锅炉热损失的综合评价及预测[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4 杨丽莉;城市污水处理厂综合评价模型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玲玉;综合评价方法性能的数值仿真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袁能文;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综合评价模型优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周默;基于平衡计分卡的跨行业集团下属公司综合评价模型及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穆海;综合评价项目风险元传递理论模型及其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9 严今石;关于综合评价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探讨[D];延边大学;2006年
10 陈骥;群组评价技术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377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77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