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考古与城市起源研究
本文关键词:聚落考古与城市起源研究 出处:《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聚落考古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项全新探索,它的潜力在于能够根据人类栖居形态的特点和变化来观察社会结构的特点与演变的轨迹。因此,从狩猎采集的游群向国家的演进,可以从社群栖居方式的变化来了解社会结构的发展。在文明和早期国家起源研究中,城市的出现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被广大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所关注。但是由于文献记载的局限,早期城市的发展往往需要靠考古学来了解。而聚落形态研究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观察人类社会如何从自治村落向集中城市发展的过程。从当今国际学界研究的视野和成果,结合中国案例的探讨来介绍这个研究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可以为我们的聚落形态和城市起源研究提供一个世界性的参照。
[Abstract]:Settlement archaeology is a new exploration that arose in the middle of 20th century. Its potential lies in the ability to observ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social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es of human habitation form. The evolution from hunter-gatherer group to country can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structure from the change of the way of community dwelling. In the study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origin of early country, the appearance of city is an iconic event. Archeologists and historians are concerned. But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documen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early cities often depends on archaeology. The study of settlement forms can provide us with a process of observing how human society develops from autonomous villages to centralized cities. Vision and result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of this research field are introduc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case study in China, which can provide a worldw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settlement morphology and urban origi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分类号】:K878;F299.29
【正文快照】: 一前言20世纪上半叶,文化历史考古学的主要任务集中在定义考古学文化和建立文化的年代学上,也就是用物质文化来延长和补充编年史。这样一种以器物为中心的操作往往造成见物不见人,于是也在学界内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20世纪40年代末,在一批文化人类学家的倡导下,文化生态学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罗以民;;证伪“良渚古城”[J];观察与思考;2008年05期
2 林华东;;良渚发现的并非古城 良渚文化“古城”献疑[J];观察与思考;2008年Z1期
3 杨肇清;试论郑州西山仰韶文化晚期古城址的性质[J];华夏考古;1997年01期
4 陈全家;;郑州西山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研究[J];考古学报;2006年03期
5 朱利安·H·斯图尔特;潘艳;陈洪波;;文化生态学[J];南方文物;2007年02期
6 欧文·劳斯;潘艳;陈洪波;;考古学中的聚落形态[J];南方文物;2007年03期
7 高松凡,杨纯渊;关于我国早期城市起源的初步探讨[J];文物季刊;199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磊;翟京襄;;略论先秦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2 陈声波;;试论中国史前宗教巫术对聚落形态的影响[J];边疆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3 曹康;;早期世界城市化探源[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3期
4 武廷海,戴吾三;“匠人营国”的基本精神与形成背景初探[J];城市规划;2005年02期
5 王鲁民,韦峰;从中国的聚落形态演进看里坊的产生[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2期
6 毛曦;;先秦蜀国城市起源与形成初论[J];大连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7 余彬;;文化生态学视野中的东南亚客家文化适应研究[J];东南亚纵横;2011年05期
8 陈淳;;聚落形态与城市起源研究[J];都市文化研究;2007年01期
9 李道新;;文化多样性与中国西部电影生态系统构建[J];电影艺术;2012年02期
10 马建华;;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与方法[J];福建艺术;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皓;北京新城城市文化环境建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张楠;作为社会结构表征的中国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6 吕衍航;古代建筑与天文考古[D];天津大学;2012年
7 刘芮方;周代爵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广林;中国北方西辽河地区的文明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隆文;春秋战国时期金属铸币的空间特征与地理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素娟;京族民歌的生态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何为;东周时期楚国都城形制研究[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0年
4 贺慧慧;战国魏西长城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赵汗青;关于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开展游牧聚落考古的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6 赵莹;云南银梭岛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徐丽;明清肇庆城市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D];暨南大学;2011年
8 韦姗杉;二里头早期国家兴衰的聚落考古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聚锋;陶寺聚落与酋邦社会[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建富;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白剧音乐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芝荃;;论二里头遗址为夏代晚期都邑[J];华夏考古;1987年02期
2 孙祖初;;秦王寨文化研究[J];华夏考古;1991年03期
3 杨肇清;;试论中原地区国家的起源[J];华夏考古;1993年01期
4 刘莉,阎毓民,秦小丽;陕西临潼康家龙山文化遗址1990年发掘动物遗存[J];华夏考古;2001年01期
5 ;郑州大河村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9年03期
6 张鸿雁;论中国古代城市的形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7 安金槐;李京华;;登封王城岗遗址的发掘[J];文物;1983年03期
8 曹桂岑;马全;;河南淮阳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试掘简报[J];文物;1983年03期
9 李昌韬;秦王寨遗址与秦王寨类型[J];中原文物;1981年03期
10 廖永民;关于秦王寨类型与大河村类型的划分问题[J];中原文物;198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登·R·威利,贾伟明;维鲁河谷课题与聚落考古——回顾与当前的认识[J];华夏考古;2004年01期
2 严文明;;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J];文物;1997年06期
3 武世刚;;平粮台龙山文化遗存分析[J];华夏考古;2011年01期
4 张忠培;聚落考古初论[J];中原文物;1999年01期
5 方辉;;对区域系统调查法的几点认识与思考[J];考古;2002年05期
6 迈克尔·加拉蒂;陈淳;;欧洲区域聚落形态研究[J];南方文物;2010年02期
7 陈淳;城市起源之研究[J];文物世界;1998年02期
8 杰里米·A·萨布罗夫,温迪·阿什莫尔,陈洪波;美国聚落考古学的历史与未来[J];中原文物;2005年04期
9 戈登·R.·威利;陈洪波;;玛雅低地的聚落形态[J];南方文物;2007年03期
10 魏峻;聚落考古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J];南方文物;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万洪瑞;;略论红山文化聚落形态所反映的社会性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谯珊;;“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综述[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魏京武;;石兴邦先生与半坡遗址发掘——为石兴邦先生八十华诞而作[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柴焕波;湖南潇水流域聚落考古取得重大突破[N];中国文物报;2009年
2 赵春青;大型遗址聚落考古的方法和步骤[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陈淳;Settlement archaeology与聚落考古[N];中国文物报;2000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叶茂林 任晓燕;喇家遗址发掘与官亭盆地遗址群的聚落考古[N];中国文物报;2005年
5 严文明;《垣曲盆地聚落考古研究》序[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赵辉;读《垣曲盆地聚落考古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7年
7 郑云飞 孙国平 陈旭高;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发展水平又获重要证据[N];中国文物报;2009年
8 记者 傅一览 余杭记者站 陈坚;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余杭分会昨成立[N];杭州日报;2011年
9 王巍;《考古与地理信息系统》评介[N];中国文物报;2008年
10 燕生东 兰玉富 李文胜 王磊;山东胶州赵家庄先秦聚落考古获重要收获[N];中国文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惠夕平;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鲁东南沿海地区史前至汉代聚落考古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建国;GIS支持的聚落考古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3 索秀芬;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聂政;胶东半岛大汶口文化早期的聚落与生业[D];山东大学;2013年
5 任萌;公元前一千纪东天山地区考古学文化遗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
本文编号:1393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39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