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开发主体系统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分层模式与结构——以武陵山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9 19:14

  本文关键词:基于开发主体系统的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分层模式与结构——以武陵山区为例 出处:《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主体系统 分层模式 武陵山区 民族地区


【摘要】: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系统有着多层次主体存在,以及各主体的多样性诉求,构成了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多元模式和多层次结构。在多元旅游资源开发实施主体间存在着基本的关系架构,这种关系架构具有动态性,从而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引向动态变化的多维型构。不同主体在三元架构之中所占地位与比重不同,可以形成不同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层级式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系统中的国家战略开发模式、区域策略开发模式、旅游业务开发模式构成了武陵山区政府主导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系统的结构框架,并且逐层逐级地呈现了旅游资源开发由抽象到具象的递进关系。
[Abstract]:Th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system of Wuling Mountain area has the multi-level main body existence, as well as the diversity appeal of each main body. Wuling Mountain area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of the multi-mode and multi-level structure. There is a bas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ulti-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is relationship framework is dynamic. Thus, th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model will be led to the multi-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dynamic change. Different subjects in the ternary structure occupy different status and proportion. It can form different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models, the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reg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model in the hierarchical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model system. The tourism business development model constitutes the framework of th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model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Wuling Mountain region government, and presents the progress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from abstract to concrete, step by step.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武陵山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少数民族习俗与市场互动机制研究”(15BMZ054)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武陵山民族地区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2014YBSH042)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从本义上说是将旅游资源生产成旅游产品的一般性过程,从中强调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旅游市场的导向。但由于各地旅游资源特征、组合性,以及旅游开发区经济发展程度、文化背景、技术条件等方面因素有所不同,以及旅游开发导向和程度不一,当代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万川;急待开发的湖南省武陵山区[J];山地研究;1988年01期

2 滕昱;武陵山区人类与环境的初步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0年01期

3 张崇洲,张福祥,王大庆,高博明;武陵山区药用蜈蚣资源考察[J];动物学杂志;1992年01期

4 李俊杰;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州县小康实现程度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何指南;;湖南省武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利用的探讨[J];农业气象;1987年02期

6 刘惕之;刘正德;;湘西武陵山区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88年01期

7 谷臣华;;武陵山区香料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1988年04期

8 张维涛;高巍;陈金翠;;武陵山区杜仲生态气候特征的初步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1990年03期

9 王骏;江海声;冯敏;;湘西北武陵山区域猕猴资源及其保护[J];热带地理;1992年01期

10 王贤富;武陵山区农业低产与荒广资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邬祥化;王岳峰;;提升武陵山区名优绿茶竞争力的加工技术措施[A];湖南省茶叶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陈国生;肖晶;刘南槐;梁超;;基于竞合模式的区域旅游空间组织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唐克华;;武陵山区经济协作区发展油桐的思考[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9 木本粮油产业化论文集[C];2009年

4 吴心源;龙兴昌;;彰显中华龙凤文化寻根之旅 倾力打造神秘武陵大旅游圈[A];回顾与创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哲学——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成立30年纪念暨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邹启昌;积极推进武陵山区扶贫规划编制试点工作[N];恩施日报;2011年

2 记者 彭业忠 通讯员 唐敏;“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利用”项目启动[N];湖南日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抓住机遇 打好武陵山区扶贫攻坚战[N];重庆日报;2012年

4 记者 张爱虎 汪明;武陵山区 足音铿锵[N];湖北日报;2012年

5 龙新;武陵山区定点扶贫硕果盈枝[N];农民日报;2013年

6 龚小霞;民族医药梦在武陵山区起航[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涂云林 本报记者 欧阳海南;闯出武陵山区脱贫新路[N];贵州日报;2014年

8 付丹 赵欢 通讯员  杨龙华 田源;农业部在武陵山区定点帮扶出实招[N];团结报;2007年

9 记者 肖小明 通讯员 向灵渊 彭明;武陵山区中院司法论坛举行[N];团结报;2008年

10 孙福海 罗静 本报记者 陈玉祥;武陵山区建立司法协作机制[N];贵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安徽;历史时期武陵山区药材产地分布变迁研究(618-1840)[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陈;武陵山区金融减贫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D];中南民族大学;2014年

2 冯洋;基于统计分析的武陵山区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与发展策略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3 赵蓓;武陵山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4 石献;交通运输网促进武陵山区旅游合作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5 黄勇;武陵山区金融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6 张筱兰;武陵山区减贫实践中公共产品供给性质及特点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宋志攀;湖北省武陵山区消除贫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欧阳石静;武陵山区分工合作探讨[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杨丹;近代湖南武陵山区的环境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康雪;武陵山区作家小说生态意识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402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02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9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