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的行业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的行业差异研究 出处:《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企业 人力资源流动 行业差异 多元回归分析
【摘要】:以饭店、旅行社、景区、旅游网络公司和旅游车船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程序SPSS对旅游行业人力资源流动的一般特征作交叉分析和均值分析,揭示人力资源流动的行业间和行业内部差异;对旅游人力资源流动的行业差异及行业两两差异作假设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旅游人力资源流动行业差异及行业两两差异比较显著;对形成旅游行业人力资源流动行业差异的影响因素作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旅游行业人力资源流动的因子为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年收入、专业技术职称、工作职务和工龄,中观因子薪酬满意度、晋升机会、服务质量和企业忠诚度,宏观因子政府行为和社会大环境.
[Abstract]:Taking hotels, travel agencies, scenic spots, tourism network companies and tour bus and shipping compan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is paper makes cross-analysis and mean analysis on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esource flow in tourism industry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program SPSS. To reveal the inter-industry and intra-industry differences in the flow of human resources; This paper makes a hypothetical test on the industry difference and industry difference of tourism human resource flow,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dustry difference and industry difference of tourism human resource flow are quite significa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human resource mobility in tourism industry are age, marital statu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annual income. Professional technical title, job position and length of service, meso-factor salary satisfaction, promotion opportunities, service quality and enterprise loyalty, macro factors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social environmen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系列发展报告(11JBGP041)
【分类号】:F592.6;F272.92
【正文快照】: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1],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流动问题凸显,成为企业及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于流动,我国国内学者做了以下的定义:员工流动是指劳动者从一种工作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是指员工在不同的职位、企业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马静卿;;“五项修炼”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3期
2 邓德智;;浙江省旅行社人力资源流动性分析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刘佳雪;沙润;;江苏省旅游企业员工流动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10期
4 舒卫英;饭店员工流动率概述[J];旅游科学;2000年01期
5 吴巧红;从供需错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4年S1期
6 姚唐;黄文波;范秀成;;内部营销视角下饭店员工忠诚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8年05期
7 周霄;;提升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势在必行——评刘名俭著《中国旅游产业竞争力发展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衣莉芹;;饭店员工流动率过高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经济;2011年01期
9 张弘,赵曙明;人才流动探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秀峰;张绍礼;王珊珊;;辽宁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分层次管理研究——面对后备人才流动失衡的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2 于坤章;王湘果;;内部市场导向对服务型企业员工离职意向的影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5期
3 韩雪枫;;教师流动现象及原因和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黄晓玲;;旅游英语教学的实践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5期
5 黄静波;刘娟;徐飞雄;;论湖南高等旅游教育人才“非同质化”培养目标的制定[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齐家滨;;技术生命周期对软件人才流动的影响[J];电子学报;2007年11期
7 陈晓红;;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关于人才流失问题的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07年10期
8 肖盼希;陈婷;杨美霞;;张家界旅行社人员流动效益分析[J];北方经贸;2010年07期
9 宋海岩;王敏;;饭店业人才需求与旅游院校教育[J];旅游论坛;2008年04期
10 高燕;郑焱;;委托代理视角下的导游忠诚与激励研究[J];旅游论坛;2008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天虹,刘伟;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质量观和质量标准[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年Z1期
2 郭鲁芳;旅行社留住人才策略探讨[J];商业研究;2003年20期
3 田喜洲;论酒店管理中的人性化趋势[J];商业研究;2005年01期
4 杨钊;陆林;;基于职业特性驱动的旅游劳工转移比较研究[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5 游富相;运用激励理论提高酒店激励的有效性[J];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06期
6 罗峰;;本土高星级饭店员工培训需求调查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旅游科学;2009年01期
7 刘志江;关于旅游教育与旅游业发展的适应性问题[J];旅游学刊;2003年S1期
8 肖潜辉;从大学生流出旅游业谈起[J];旅游学刊;2004年04期
9 吴巧红;从供需错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4年S1期
10 牛迪;;试论我国酒店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源中;论自组织原理视野中的人力资源流动与配置[J];科技.人才.市场;1997年03期
2 李兴强;;民办高校人事管理怪圈解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6期
3 邓德智;;浙江省旅行社人力资源流动性分析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4 李燕萍;施丹;;中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态势调查、分析与对策建议[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6期
5 王可瑜;王平心;;基于作业的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2期
6 朱乾坤;;人力资源流动在经济发展中的负效应及应对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9期
7 易斌;;企业人力资源流动优化路径探析[J];系统工程;2007年09期
8 陶晓波;;区域人力资源流动研究——兼论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J];科学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9 柯红岩,王爱凤;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的原因浅析[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年Z1期
10 崔海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流动与利用效率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向前;;人力资源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福建泉州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实证分析[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曹婷婷;杨觉英;封殿胜;;IT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及其防范策略[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杨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竞技体育人力资源流动与利用效率分析[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蔡宜旦;孙凌寒;;社会组织中青年人力资源的流失现象[A];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1)[C];2001年
5 王春法;;科技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6 张向前;;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分析[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7 曾光清;;流动人力资源的问题与对策[A];首届"华星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优秀论文评选[C];2004年
8 吴强;;地方政府行为对区际要素流动及贸易的影响[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薛红萍;;陕西非公经济青年人才流动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A];非公经济与青年发展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3)[C];2003年
10 康瀚文;;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其在电信企业中的应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璐 ELIOT-ELIXIR ASSOCIATES人力资源管理公司合伙人;经济危机清算人力资源流动泡沫[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人力资源流动比率的计算方法[N];中国人事报;2004年
3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宋世明;应当从体制上打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分割管理的局面[N];光明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孙维晨;打破城乡藩篱 “劳动”“人事”再聚首[N];财经时报;2008年
5 黄伟;留住员工,“兵头将尾”很关键[N];新华日报;2011年
6 王佳;职业经理人的流动与成长[N];经理日报;2007年
7 谢柳;跳槽:从贬义到中性的转变[N];中国保险报;2007年
8 忠玉 陈龙 记者 党淑梅;梅河口市人力资源市场为各类人才就业搭桥[N];通化日报;2006年
9 刘宏;人事劳动两部门合并 政策法规如何对接[N];法制日报;2008年
10 刘春成 中共黑山县委副书记;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几点思考[N];锦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吴海燕;基于全过程面向中小型IT企业的研发人员流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2 冯永田;区域科技资源配置与使用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伍刚;企业家创新精神与企业成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冯慰荣;人力资源国际流动的经济分析[D];南开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景蓉敏;根河林业局人力资源流动管理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年
2 郑军;人力资源流动与延边人力资源开发[D];延边大学;2003年
3 赵学存;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流动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4 冯涛;区域科技人力资源流动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晓梅;人力资源内部供给状况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6 李梦超;人力资源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罗萧;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8 宋光辉;企业人员流失现象及规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武增贵;东北地区域外人力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健;旅游企业人力资源流动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42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04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