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专业中职生的专业认同调查研究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旅游专业中职生的专业认同调查研究 出处:《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型人才,然而,旅游专业毕业生“有业不就”的现象十分突出。影响旅游专业流失率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旅游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度不高。而中等旅游职业教育是旅游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层次,培养出合格的旅游中职生是旅游业平稳发展的必要保证。现实中由于中职生源的准入门槛低,旅游中职生的综合素质不高,距离一名合格的旅游专业型人才还相去甚远。因此对旅游中职生的专业认同进行研究,提高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同继而努力完成专业及专业技能的学习,,成为旅游业合格的专业型人才,是非常必要也是亟待解决的。但目前还未发现专门针对旅游中职生专业认同度的调查。基于此,本文选择这一空白课题进行调查研究。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山东省三所旅游专业中职生的专业认同度的调查,利用统计数据分析,得出山东省旅游专业中职生专业认同度一般,山东省旅游中职生专业认同度随年级的增高而降低,年级之间差异显著,一年级新生的专业认同度最高,学校之间专业认同小有差异,学校地处沿海城市的学生专业认同度高,就读原因、性别、录取方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在学校或班级担任干部、家庭经济情况及不同实习单位等等因素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其中就读旅游专业的原因是专业认同度的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因自己喜欢而选择旅游专业的学生专业认同度最高。专业老师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影响最大,应加强对专业老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在沿海城市实习的学生专业认同度高。 作者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比较,通过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方面入手,提出提高旅游业的社会地位、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要充分认识并认可旅游专业三个建议,进而再提出一些具体改进的措施或意见,以期帮助学生提高对旅游专业的认同,以此降低旅游专业流失率。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requires a lot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 however , the phenomenon of tourism professional graduates is very prominent .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that influence the rate of tourism specialty is that the students '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not high .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qualified tourism vocational students . Therefore ,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qualified tourism vocational students . Therefore ,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ultivate qualified tourism professionals .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students in three tourism majors in Shandong province ,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statistical data analysis to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students '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ourism majors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high ,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ades is significant , and the students '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the highest among the students .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se factors ,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status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chool ' s running level by starting from three aspects of society , school and student .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2;F59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莉敏;创新教育理念 办旅游特色专业[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5期
2 申葆嘉;从“旅游不是学问”谈起[J];旅游学刊;2005年04期
3 耿文辉;;“全国旅游教育论坛”在桂林隆重举行[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4 邓辉;旅游偏爱及其形成分析[J];理论月刊;2005年01期
5 李仲广;;与休闲比较视野下的旅游[J];旅游学刊;2006年09期
6 王艳平;;休闲旅游:围堵还是推波助澜[J];旅游学刊;2006年12期
7 刘军;;“美”与“效益”——旅游学的基本矛盾[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4期
8 金丽;;我国旅游专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7期
9 冯麟茜;刘丽娟;;中英两国旅游课程模式比较[J];教学研究;2007年05期
10 张进福;;走向“休闲”的旅游——对旅游(支柱)产业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诗才;;客体类型旅游学及军事地学旅游学的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孙改芳;;浅谈旅游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西卷)[C];2010年
3 李应昌;;量山丈水谋旅游——湖南省旅游学会服务现代旅游侧记[A];湖南省社会科学学会2008年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魏小安;;中国旅游学人要跟踪实践、引领发展[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常江;;旅游写作学:新学科构建条件与要点[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袁浩镛;;浅析旅游伦理的道德判断[A];经济生活——2012商会经济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7 韩杰;崔庠;王犹青;;世界旅游市场的结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8 张伟;邢珏珏;;旅游研究的学科渗透:北美博士论文观察[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有所作为是最高境界(代序)[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10 王静;张凌云;;第一届首都旅游发展论坛综述[A];2012年首都旅游产业研究报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旅游维权之现状、趋势与策略[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吕中;江苏省成立旅游学会[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陈剑峰;高校服务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4 陈熠瑶;30年旅游发展实践是学术研究的“富矿”[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沈仲亮;从广义旅游学视角看目的地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3年
6 门家禄;东北亚旅游寻求合作与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4年
7 王群;谈红色旅游的若干特性[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刘童童 张国均;山西,冬季旅游期待破冰[N];中国旅游报;2006年
9 刘晓阳;开心出游 勿忘维权[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樊国安;从品牌迈向金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梅毅;旅游外交与中国和平发展[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艳;中法旅游本科教育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谭勇;娄底市旅游法治环境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3 龚洋;上海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钱琳琳;大型旅游景区交通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屠娅梦;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设计[D];湖北工业大学;2016年
6 孔令辰;某港旅游度假项目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李昊鹏;云南航空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6年
8 行文姣;“乐活”理念视角下信阳养生旅游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9 戴迪思;旅游开发中的民族文化变迁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10 林忠良(David Yoswara);苏家布米县拉图港口省的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04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0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