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承载容量的冰雪旅游资源预警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承载容量的冰雪旅游资源预警管理研究 出处:《中国管理科学》2014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冰雪旅游资源 承载容量 评价指标体系 预警管理
【摘要】:冰雪旅游资源的承载容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旅游地区的生态平衡和旅游质量的高低。论文首先基于冰雪旅游资源的特点设计了冰雪旅游资源承载容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确定了指标权重并依据动向外推法建立了旅游者人数变动模型,对旅游人数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冰雪旅游资源承载容量的预警区间。通过对A景区的案例分析,证明了所提出的预警管理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并指出通过指标检测、调控决策以及反馈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将冰雪旅游资源承载容量控制在合理的区间之内。
[Abstract]:The bearing capacity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ecological balance and the tourism quality of the tourist areas. Firstly, the evaluation index body of the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now and ice tourism resources. Department; Secondly, the index weight is determined and the change model of tourist number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trend extrapolation method, and the tourist number is forecast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early warning interval of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ase analysis of scenic spot A, the feasibil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the proposed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method are proved, and the index detection is pointed out. Control decision and feedback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ice and snow tourism resources within a reasonable range.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省旅游局;
【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资助项目(114B044)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 5,5 近年来,冰雪旅游已发展成为集运动、旅游、商贸于一体的经济盛会,被称为“白金产业,,。目前我国的冰雪旅游开发已悄然从黑水之畔扩展到了大江南北,开展岕歐的煃和肺三十个之多,冰雪旅游已经进人到-个蓬勃发展的成长期。然而,对岕栜|`的过度M,尤其屖定假日;========环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锐;风景区环境容量初探──建立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6期
2 翁钢民,赵黎明,杨秀平;旅游景区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卢松;陆林;徐茗;;旅游环境容量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6期
4 胡炳清;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J];环境科学研究;1995年03期
5 陈孝新;几种综合评价方法的实证比较[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范虹;张青云;;旅游环境容量的评价方式及其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5期
7 孙金梅;林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2年06期
8 熊鹰;;生态旅游承载力研究进展及其展望[J];经济地理;2013年05期
9 杨宇,张孝友,张集琼;旅游统计预测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李金;张跃西;秦艳培;;旅游环境容量模型的改进及应用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军;试论旅游环境保护之内涵[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赵赞;;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3 郭玉刚;窦立宝;郑舒绮;;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4 尹海文;姚飞;;浙江仙都鼎湖峰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7期
5 方春梅;杨新征;李寰;王晓莉;赵海荣;;乡村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9期
6 武艺,吴小根;试论LAC理论在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7 王静;李辅斌;;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刘瑶;我国旅游的环境影响研究及其方向[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11期
9 李艳娜,张国智;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分析──以九寨沟为例[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10 梅占军;;旅游环境影响预警研究——以安徽黄山为例[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辛鑫;赵文州;;浅析城市发展与生态旅游[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李晓黎;;解决遗产地旅游发展与保护矛盾策略之逆向思维——从容量控制到环境伦理思考[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赵梦;;构建R-ROS体系初探——解决居住区景观规划中资源保护与游憩活动矛盾的新思路[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张义平;陈琳;;旅游环境承载力测度模型研究[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琛;;论中国旅游容量研究的误区[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杨秀平;翁钢民;;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杜忠潮;;陕西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旅游环境承载力探析[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6届年会暨金丝峡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徐佳;李江风;;小海-东山岭地质公园旅游发展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7届年会暨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9 吴伟伟;刘业鑫;张春艳;;基于承载容量的冰雪旅游资源预警管理研究[A];第十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肖随丽;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景区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韩博;辽源煤矿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5 尹新哲;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系统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雷莹;森林公园的环境承载力评估和环境价值计量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陈志奎;生态旅游资源利用策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8 李宇宏;黑龙江省望奎县生态旅游系统规划研究与案例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9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10 欧阳勋志;婺源县森林景观美学评价及其对生态旅游影响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桂萍;旅游活动对泰山风景区土壤与植被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2 高森;1999-2008年《中国实用内科杂志》载文数量及质量指标的变化趋势和比较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杨霞;平遥古城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丽;湖泊水环境容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玉杰;贡山县重丁社区民俗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武俊丽;基于同步协调判别法的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广宇;山岳型森林公园旅游环境容量测算及其调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种洁;太行山青天河风景名胜区景观特征与生态规划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戴亮;森林公园旅游景观规划概念及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玲;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方法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李文彬;赖玲;;黄家湖绿色公园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1期
3 秦江波;于冬梅;;信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4 张完英;;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陈孝新;多因素层次模糊综合评价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分析中的应用[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S1期
6 刘肖珩,顾恒岳,尹红梅;移民环境容量有关问题的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1995年01期
7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8 杨锐;风景区环境容量初探──建立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6期
9 马立萍;旅游资源承载能力浅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孙道玮,俞穆清,陈田,田卫,王宏;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樊霆;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娜;对培养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人才的探讨[J];冰雪运动;2003年02期
2 吕吉勇,罗大林;冰雪打造哈尔滨新经济——透视哈尔滨冰雪旅游黄金周[J];冰雪运动;2003年04期
3 彭巍;;冰雪旅游 资源品牌——冰雪消融后的思考[J];学理论;2004年06期
4 李晓玲;黑龙江省冰雪旅游资源及其特征[J];冰雪运动;2004年02期
5 冯小巍;孟荔荔;;海林市冰雪旅游资源与开发策略[J];北方经贸;2011年01期
6 杨荣荣;王红姝;;基于中国雪乡游客调查的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反思[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02期
7 张凌;呼伦贝尔盟冰雪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孙永刚;浅析发展黑河冰雪旅游的优势及对策[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年07期
9 王诚民;;体育冰雪旅游资源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08期
10 王诚民;;体育冰雪旅游资源的特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周利民;陈文红;常孝国;;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徐淑梅;张德成;李喜娜;;中国与欧洲冰雪旅游产业比较分析及发展对策[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王诚民;彭迪;;体育冰雪旅游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万怀玉;朴勇慧;刘政军;;沈阳冰雪旅游定位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5 徐淑梅;;关于哈尔滨市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的几点思考[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6 谌莉;杨兆萍;刘旭玲;陈学刚;;事件旅游产品体系下的新疆冬季冰雪旅游开发及对策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肖汉武[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8 ;赵玉平[A];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大典[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颖;冰雪旅游 更时尚 更娱乐 更诱人[N];黑龙江经济报;2013年
2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马文婷 张丽梅;黑龙江应对冰雪旅游市场挑战的“法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史蔓蓉 吴越;冰雪旅游预热厦门[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陕西记者站 周学敏;乌鲁木齐到西安推荐冰雪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4年
5 陕西记者站 吕西纯 王丽雅;冰雪旅游:陕西今冬新热点[N];中国旅游报;2004年
6 边长勇;哈尔滨冰雪旅游遭遇退团[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姜雪松 曹新伟;“一马当先”突破“十面埋伏”[N];哈尔滨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薛明 史延志;冰城避暑游:差一“点”就能火起来[N];哈尔滨日报;2005年
9 段光达;关于冰雪旅游的几点思考(一)[N];黑龙江日报;2004年
10 来玉良 孙玫 记者 樊金钢;冰雪旅游冰城正旺 游客渴望细节关怀[N];黑龙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娜;东北地区冰雪旅游经济效应及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耀强;哈尔滨市冰雪旅游竞争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李喜娜;哈尔滨市冰雪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文婧;论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贾晓丽;哈尔滨建设世界冰雪旅游名城战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5 刘岿威;哈尔滨冰雪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董霞;吉林冰雪旅游市场运作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7 李润华;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竞争力及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薄彩香;新疆冰雪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9 王海荣;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形象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10 李玲玲;黑龙江省冰雪旅游形象遮蔽效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23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23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