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及无障碍旅游机制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6 08:10

  本文关键词: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及无障碍旅游机制构建研究 出处:《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武陵山片区 传统文化 保护 无障碍旅游机制 构建


【摘要】:武陵山片区分布着土家、苗、侗、瑶、白等世居少数民族,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元素多样、底蕴深厚;由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及民族传统文化的不科学开发等多方面的原因,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和生态系统遭到了巨大破坏;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及无障碍旅游机制构建迫在眉睫,用多形式、多渠道的协作方式对武陵山片区民族传统文化进行保护,构建无障碍旅游机制实属必要。
[Abstract]:There are Tujia, Miao, Dong, Yao, Bai and other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Wuling Mountain region, with rich tradi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diverse cultural elements and deep inside information. Due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nd unscientific exploitation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ecosystem of the Wuling Mountain region have been greatly damaged. It is urgent to construct the mechanism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protection and barrier-free tourism. It is necessary to protect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in Wuling Mountain region by means of multi-form and multi-channel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武陵山区民族生态文化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2014年湖南省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武陵山片区无障碍旅游机制构建研究”(14YBX012) 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全域旅游视阈下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扶贫研究” 2016年湖南省和平文化研究基地课题“沅水流域多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和平理念及其价值研究”(HPJD2016-03)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592.7;G127
【正文快照】: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武陵山片区土家、苗、侗、瑶、白等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并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随着当今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日益突出,纯净的大自然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农村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稀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云建;季伟;;16年文化保护的不懈历程——民进江苏省委会传统文化保护系列提案出台的前前后后[J];民主;2010年04期

2 潘家萍;;风物长宜放眼量——传统文化保护、开发、利用在宁海[J];今日浙江;2010年09期

3 刘帮胜;;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传统文化保护[J];人民论坛;2010年20期

4 胡德斌;张林洪;张云平;;西部民族地区水电建设中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以云南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5 魏艳;;勐外傣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现状及其对策[J];科技信息;2012年36期

6 李秀东;;玉树震灾后的传统文化保护及文化产业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17期

7 俞莹;;新型城市化与传统文化保护[J];浙江经济;2013年16期

8 高文娟;;农村传统文化保护之我见[J];祖国;2014年04期

9 王宇;;中国传统文化保护的路径分析——以南京市民俗文化为例[J];青年文学家;2009年09期

10 杨雪吟;;云南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工作刍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石奕龙;;浅谈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若干问题[A];云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王志华;;日本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相关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3 谢沫华;木基元;;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银星江;;对仫佬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点思考[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5 孟白;;全面整理记录北京历史变迁的文献,时不我待[A];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2009北京文化论坛文集[C];2009年

6 裘行洁;;基层居民组织对社区传统文化保护的作用[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7 肖芒;;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文化产业开发[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段敏;称赞西藏经济快速发展 传统文化保护有效[N];西藏日报(汉);2012年

2 尚岩;城镇化进程中注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N];中国特产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钱丽花;鄂伦春传统文化保护,有立法还要有办法[N];中国民族报;2014年

4 记者 魏宁;中华传统文化保护基金理事单位揭牌[N];徐州日报;2011年

5 本报实习生 王鲁坤;传统文化保护建立在文化自觉之上[N];检察日报;2013年

6 陈伟华;从“台州绝技”看传统文化保护[N];台州日报;2007年

7 记者 褚惠芳 通讯员 袁峰;新农村建设要与传统文化保护统筹兼顾[N];哈密日报(汉);2011年

8 赵宗福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玉树震灾后的传统文化保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民建省委秘书长 严兴亚;关于加强西部地区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及开发利用的思考[N];贵州政协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张丽;四问新型城镇化中的传统文化保护[N];人民政协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成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开封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周旋;大槟榔园花腰傣传统文化保护区旅游演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3 孟彬;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立法初探[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袁金平;文化产权下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志华;日本政府促进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6 欧瑶;益阳地区新农村建设中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7 祁海珍;土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4年

8 亚合亚江·吾拉依木;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32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32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c0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