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滨海旅游低碳转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9 14:09

  本文关键词: 生态文明 滨海旅游 低碳转型 对策建议 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滨海旅游作为我国海洋经济的龙头产业,在产业规模快速发展和产业地位稳步提升的同时,面临着日趋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基于生态文明理念与滨海旅游转型发展的作用关系,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滨海旅游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关联,探讨了我国沿海地区旅游碳排放量现状特征和发展水平,提出生态文明理念下我国滨海旅游产业低碳化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Abstract]:As the leading industry of China's marine economy, coastal tourism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industrial scale and steadily improving its industrial status at the same time. Faced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coastal tourism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ole of the relationship, elaborated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coastal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changes in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carbon emission from tourism in coastal areas of China,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ourism industry in coastal areas under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集聚关联机理研究”(编号:12CGL05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滨海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开发研究——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编号:11YJC63013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培育项目“我国海岛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编号:2012JDPY02)联合资助 国家旅游局旅游业青年专家培养计划资助项目
【分类号】:F592.7;F124.5
【正文快照】: 1引言低碳经济是绿色生态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经济形态的总称[1]。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产业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产业替代方面具备明显优势[2]。但由于旅游产业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男优;;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1期

2 王辉;宋丽;郭玲玲;;低碳旅游在海岛旅游发展中的应用与探讨——以大连市海岛旅游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年05期

3 马勇;颜琪;陈小连;;低碳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4期

4 方时姣;;以生态文明为基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经济学动态;2011年08期

5 汪宇明;吴文佳;钱磊;蔡萌;;生态文明导向的旅游发展方式转型——基于崇明岛案例[J];旅游科学;2010年04期

6 谷明;;国外滨海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8年11期

7 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年01期

8 李江帆,李美云;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J];旅游学刊;1999年05期

9 刘佳;赵金金;;旅游产业低碳化发展水平评价与测度——以青岛市为例[J];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10 明庆忠;陈英;李庆雷;;低碳旅游:旅游产业生态化的战略选择[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Over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Research[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3 杜宗斌;;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路径分析——以浙江湖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张家友;胡剑波;;资源枯竭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之路:旅游资源开发——以个旧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5 廖钟迪;滕腾;;自然保护区低碳旅游开发中的产品设计研究——以广西龙虎山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孙梅红;;乡村旅游负面产业效应及基于低碳旅游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7 蒋焕洲;;贵州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8 吴辰君;王淮梁;;生态理念在敬亭山太白湖景观改造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孙同光;贾宏涛;;农家乐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3期

10 胡维佳;杨柳青;;浅析低碳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北方园艺;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尹珩;洪卫;;规划环评中低碳方案适应性分析研究实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汪宇明;蔡萌;;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路径[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齐雪皎;孙景霄;;城市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4 路紫;蒋清文;刘武琼;;环京津休闲旅游带低碳旅游经济发展[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常艳;黄耀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刍议[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廖岩;赵肖;;低碳经济的发展与策略[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王玉婧;姚娜;张彬;;欧盟低碳经济之路及启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8 蔡萌;汪宇明;吴文佳;钱磊;;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模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9 隋芹芹;;滨海旅游国内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10 宋长海;楼嘉军;;《旅游学刊》25年载文研究的国际化述评(1986-2010)[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祝亚;基于旅游业外部性的公共景区定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迟本坤;低碳经济视角下新能源CDM项目的国际合作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徐海军;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辉;欠发达地区旅游就业效应的时空差异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马辉;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爱华;体验经济视角下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田晓辉;基于绩效优化的珠三角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鲁智勇;漠河县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成英文;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8 顾正兴;低碳经济下云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9 孙作玉;基于时空特征的福建省滨海地区旅游客源市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洪梅;湖南省旅游卫星账户(HNTSA)构建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晓明;;再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2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刘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魏本勇;方修琦;王媛;杨会民;张迪;;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国际贸易碳排放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5 刘笑明;;低碳旅游及其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6 董观志;龙茜;;低碳旅游的创新发展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3期

7 杜陈猛;;我国发展低碳旅游条件及路径思考[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云才;李飞;陈田;;江南水乡古镇城市化倾向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以乌镇、西塘、南浔三镇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9 马述忠;陈颖;;进出口贸易对中国隐含碳排放量的影响:2000-2009年——基于国内消费视角的单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10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建伟;许晨光;裴磊;张萍;;我国包装工业碳排放总量测算及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萧歌;[N];中国旅游报;2008年

2 魏小安;[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刘德艳;[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中国旅游研究院 石培华 吴普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冯凌;[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侯晓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贾若祥;[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忠海;中国几种主要能源温室气体排放系数的比较评价研究[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2年

2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奕莹;低碳旅游公共政策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张德英;我国工业部门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仲平;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及其环境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夏梦;基于外部性理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袁玲玲;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中山陵风景区景观动态分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车卫红;我国工业碳源和能源碳源排碳量估算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7 侯文亮;低碳旅游及碳减排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8 李德山;论低碳型旅游景区的建设[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盈;西塘旅游发展中的矛盾冲突与缓和[D];复旦大学;2010年

10 俞棋文;低碳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贯彻科学发展观 打造滨海旅游休闲主导型小城镇——宁海县强蛟镇[J];宁波通讯;2010年09期

2 ;环东海域整治:海峡西岸崛起滨海新城[J];开放潮;2007年Z2期

3 许未来;;潍坊 拥抱大海[J];商务旅行;2010年10期

4 辛专;前景诱人的中国海洋经济[J];记者观察;1999年04期

5 辛专;向海洋索取更多财富[J];中外企业家;1999年01期

6 ;河北[J];领导决策信息;2010年50期

7 徐伟金;王辰;;浙江新“蓝海”:“一核两翼三圈九区多岛”[J];今日浙江;2011年05期

8 ;省情速递[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24期

9 ;青岛[J];新经济杂志;2009年08期

10 傅广照;;抢抓机遇 对接融汇 努力建设全省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板块[J];山东政报;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勇;曲毅;刘伟;;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建设思路初探——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背景[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2 ;服务蓝色经济发展 保障海上客运安全[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3 于冲;;落实《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滨海旅游培育成为优势产业[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4 ;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努力开创海洋管理工作新局面[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罗星烈;;实施海洋开发战略与北海全面建设小康的思考[A];北海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海南省社科联课题组;朱华友;;充分发挥海南海洋资源优势 建设海洋经济强省[A];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发展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波;;突出青岛优势,拓展海洋经济[A];海洋油气、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产化合作——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文集[C];2004年

8 傅金龙;徐伟金;朱李鸣;朱磊;;瓯江口温州区域开发建设的规划探索[A];河海区域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7年

9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2003年5月7日颁发[A];海洋油气、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与国产化合作——第一届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文集[C];2004年

10 上海海事大学课题组;於军;庄佳芳;;上海海洋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与模式探析[A];东方行政论坛(第一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采访记者 王荣琦;用滨海路穿起顶级“珍珠项链”[N];辽宁日报;2010年

2 首席记者 朱丽华;开发滨海旅游 打造县域增长极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企业大发展[N];盘锦日报;2009年

3 梁仪有 韦鸿传 曾国文;打造广西滨海名镇[N];钦州日报;2011年

4 YMG记者 林媛 通讯员 张海庭 姜向亮;构筑东部滨海新城[N];烟台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周丽敏;滨海名城要做河北排头兵[N];中国经营报;2011年

6 记者 马波;海斯比游艇城项目落户滨海旅游区[N];天津日报;2009年

7 通讯员 绍贤 世波 YMG记者 牟涛;滨海崛起百亿级旅游产业[N];烟台日报;2010年

8 记者 胡晓伟 通讯员 杨仲义;世界手笔勾绘新滨海[N];天津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贡;三亚迈向国际热带滨海旅游城市[N];海南日报;2011年

10 汤莉;建设宜居环境 打造品位椰城[N];中国建设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同道;区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2 李军;海陆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培顺;滨海旅游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的关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2 王跃军;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营销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吕兴栋;辽宁省海洋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殷艳;天津市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丹;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布局及沿海经济带构建[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超;东营市河口区海洋产业布局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吴健鹏;广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的结构分析与策略探讨[D];暨南大学;2008年

8 赵伟;辽宁省海洋经济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谭在仁;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马新房;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444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444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8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