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层次理论的西双版纳旅游产品升级与营销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 马斯诺需求理论 旅游业 产品升级 营销策略 西双版纳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经济秩序的出现,国内旅游产品市场竞争的方式和参与竞争的主体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简单旅游地竞争变成了旅游品牌与营销策略的竞争。原来的旅游景区间竞争也正向区域间竞争拓展,品牌已成为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因此如何通过建立旅游产业品牌与区域品牌互动模式,如何以西双版纳为实证对象,探索助推西双版纳区域品牌整合与营销,是一项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研究课题。 旅游需求理论是用于研究旅游需求特征的旅游经济学理论的主要方面。旅游需求的形成包括旅游动机、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三个方面。旅游动机是形成旅游需求的首要条件,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们外出旅游,满足的需要多半是较高层次的,属于精神的需要,,主要有积极的探新求异的需要以及消极的逃避紧张现实的需要。云南“旅游二次创业”背景下,西双版纳如何抓住旅游需求的新变化、新趋势,进行产品设计与升级,创新旅游产品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科研服务社会的原则,论文选择西双版纳为实证对象,展开研究。通过对西双版纳各产业、各子区域的品牌梳理。本文运用资料研究、SWOT分析、行为分析等方法构建有效的研究框架体系,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西双版纳旅游有什么、游客需要什么,旅游产品如何升级、市场营销如何创新等问题,为西双版纳旅游产业升级提供科学可行的决策咨询。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new economic order, the mode of competition in the domestic tourism product market and the main body participating in the competition have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Traditional simple tourism competition has become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ourism brands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The original competition between tourist attractions is also expanding to regional competition. Brand has become a symbol of a country or a region's economic strength. Therefore, how to establish the tourism industry brand and regional brand interaction model, how to take Xishuangbanna as the empirical object. Exploring and promoting regional brand integration and marketing in Xishuangbanna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Tourism demand theory is the main aspect of tourism economics theory which is us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demand. The formation of tourism demand includes tourism motivation. Tourism motivation is the first condition to form tourism demand. According to Maslow hierarchy of needs theory, people go out to travel, most of the needs are higher. Belongs to the spiritual need, mainly has the positive exploration new needs, seeks for the difference as well as the passively escapes the tense reality the need. Under the Yunnan "tourism second undertaking" background, how Xishuangbanna grasps the new change of the tourism demand. New trend, product design and upgrade, innovation tourism product marketing strateg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erving the society, the thesis chooses Xishuangbanna as the empirical object and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Through combing the brands of various industries and sub-regions in Xishuangbanna, this paper uses data to study. SWOT analysis, behavior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to build an effective research framework system, us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what tourism in Xishuangbanna, what tourists need, how to upgrade tourism products. How to innovate marketing provides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advice for the upgrading of Xishuangbanna tourism industry.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59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2 曾志兰;;2012年福建旅游节庆大盘点[J];学术评论;2012年06期
3 黎洁,吕镇;论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旅游目的地形象战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1996年06期
4 杨林;旅游商标的创建模式[J];中华商标;2001年01期
5 史铁华,何玲;关于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1年01期
6 张国光;湖北:打造国际一流旅游品牌[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年03期
7 赵煌庚;旅游产业整合问题的思考[J];求索;2003年06期
8 范能船;世界旅游新发展和旅游基本法建设[J];旅游科学;2004年01期
9 秦美玉;旅游节庆及其文化性因素论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吴忠军,陆军;民族旅游节庆策划研究——以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际星;;浅析旅游节庆的主题策划方法[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2 黄翔;郎丽;吴娟;;湖北旅游节庆与品牌建设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3 吴清波;;政府在红色旅游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以余姚市红色旅游发展情况为例[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4 麻益兵;;“中国畲乡三月三”旅游节庆运营模式创新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5 尹发秀;;浅谈旅游节庆品牌的打造[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苏勇军;;宁波市海洋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研究[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傅文伟;;评析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几个误区[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8 骆焉名;连好宝;骆焉名;;赴浙江省杭州、绍兴市调研旅游市场和价格问题的汇报[A];2002年全省价格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申健健;;地方旅游节庆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张宝泉;;让延安红色旅游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论延安红色旅游的跨越式发展[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江平;突出特色培育品牌 推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N];赤峰日报;2006年
2 喻学才;旅游节庆需要创新[N];中国旅游报;2006年
3 罗明义;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发展的理论思考(下)[N];中国旅游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耿闻;“旅游诚信”促旅游腾飞[N];中国旅游报;2006年
5 王大悟;旅游节庆需要怎样的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胡文佳 浙江记者站 陈伟国;宁波:以旅游节庆增强综合竞争力[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旅言;2006年全市旅游收入达23.8亿元创税1.1亿元[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8 贾嫣娜 李军;17城市角逐“婚庆旅游节庆第一城”[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吴俊琦邋通讯员 胡文佳;旅游节庆,甬城又一靓丽名片[N];宁波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范丽萍;“依托旅游景点,吃上旅游饭”[N];山南报(汉);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杨其元;旅游城市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武虹剑;省域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玲;基于公共文化空间视角的上海市博物馆旅游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陈德广;旅游驱动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王f^;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国忠;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陈焱;基于GIS的西部地区生态旅游规划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8 柴寿升;休闲渔业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范继跃;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彦;旅游目的地品牌打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薛艳;上海旅游演艺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尚雪英;区域旅游产业布局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陆英;推进上海嘉定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对策[D];复旦大学;2010年
5 刘水琴;浙江省旅游度假区国际化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卢丽蓉;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范晓君;旅游节庆策划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8 姚海琴;大众参与非专业类旅游节庆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李晟;旅游目的地形象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尤慧;南京旅游节庆品牌诊断和塑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58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58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