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的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4 01:18

  本文关键词: 旅游业 全要素生产率 DEA-Malmquist指数 分解 中国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旅游生产率能够反映一个国家旅游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与分解。西藏、云南、新疆等7省由于技术效率逐年下降导致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没有增长;北京、河北、上海等8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其他省份主要由于技术效率提高。全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三大区域中东部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其次是中部,最后是西部,全国及东中部2004年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下降趋势,而西部呈逐渐上升趋势。全国及三大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于技术效率提高。表明我国旅游业增长粗放型特征明显,存在区域差距,发展后劲不足,不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ourism productivity can reflect the productiv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a country's tourism industry.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is measured and decomposed by using DEA-Malmquist index model. In Yunnan, Xinjiang and other 7 province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ourism has not increased due to the decline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year by year.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growth in Beijing, Hebei and Shanghai is mainly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level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hile in other provinces it is mainly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TFP in tourism industry is 2.5%.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f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east and middle of the three regions has the fastest growth,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region, and finally the western region. After 2004,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rate of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eastern central region has been decreasing. The increase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China and the three major regions is mainly du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extensiv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growth in China are obvious, there is a regional ga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ck of stamina. It is not good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作者单位】: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编号:13AJY016)资助
【分类号】:F590;F224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11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542.35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84.64亿美元,国内游客达到26.4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19305.39亿元,旅游总收入为22435.58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11%,旅游业从业人员已达到2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陶卓民;薛献伟;管晶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国旅游业发展效率特征[J];地理学报;2010年08期

2 赵立禄;段文军;;我国旅行社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8期

3 田喜洲,王渤;旅游市场效率及其博弈分析——以旅行社产品为例[J];旅游学刊;2003年06期

4 朱承亮;岳宏志;严汉平;李婷;;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效率研究[J];旅游学刊;2009年12期

5 林源源;季斌;;基于DEA的城市旅游企业技术效率测度及比较[J];企业经济;2008年04期

6 张根水;江西省旅游业经营效率评价:比较中的启示[J];统计与决策;2005年05期

7 杨荣海;曾伟;;基于DEA方法的云南旅游业效率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强;张琼瑛;;基于五力模型的海南旅行社盈利能力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韩元军;夏少颜;周生辉;;中国旅游业服务质量规制与产业效率提升[J];财贸经济;2011年10期

3 袁晓玲;张宝山;张小妮;;基于超效率DEA的城市效率演变特征[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4 鲁明勇;彭延炼;;我国旅游研究应用博弈论的现状及问题[J];科技和产业;2006年08期

5 武跃丽;;博弈论视角下旅行社边缘化现象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12期

6 佟连军;宋亚楠;韩瑞玲;李名升;;辽宁沿海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7 郭烨;许陈生;;我国地方旅游业生产率的时空差异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梁流涛;杨建涛;;中国旅游业技术效率及其分解的时空格局——基于DEA模型的研究[J];地理研究;2012年08期

9 曹芳东;黄震方;吴江;徐敏;;城市旅游发展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泛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08期

10 曹芳东;黄震方;吴江;徐敏;周玮;;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旅游效率测度与区位可达性分析[J];地理学报;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以中国31个地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浩;罗浩;;基于伯特兰德均衡和智猪博弈的寡头景区竞合策略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许丽君;旅行社服务质量评价与集成化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4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李默;工程施工企业项目组合优选与组织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6 阎友兵;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宋春红;我国二手房经纪市场效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马晓龙;中国主要城市旅游效率及其全要素生产率评价:1995-2005[D];中山大学;2008年

9 司马志;基于ESP范式的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10 孙玉琴;基于DEA的滨海区域生态旅游效率评价及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丽娜;旅游者与旅行社信息不对称的博弈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纯锴;基于DEA模型的乡村旅游土地流转的经济效益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3 熊小芳;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春波;FHMR酒店绩效评价体系中DEA技术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陈灿华;基于博弈分析的旅游景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胡永进;句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刘紫薇;基于改进DEA的城市旅游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林美珍;文物古迹保护与开发的博弈分析[D];华侨大学;2004年

9 金慧君;旅行社及其核心利益相关者均衡发展探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10 杜琳毓;新疆旅游饭店业战略联盟博弈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关义,何志勇;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2 张根水;熊伯坚;程理民;;基于DEA理论的地区旅游业效率评价[J];商业研究;2006年01期

3 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DEA方法的实证研究[J];财贸研究;2008年04期

4 杨晓光,樊杰,赵燕霞;20世纪90年代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5 李郇,徐现祥,陈浩辉;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效率的时空变化[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6 左冰;保继刚;;1992-2005年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省际差异[J];地理学报;2008年04期

7 卢明强;徐舒;王秀梅;栾贞;;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我国旅行社行业经营效率研究[J];旅游论坛;2010年06期

8 王艺明;我国高新区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规模报酬[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9 朱顺林;区域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比较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5年02期

10 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莉侠;刘荣茂;孟令杰;;中国乳制品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J];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06期

2 刘建翠;;R&D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定量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3 岳金桂;武琳;;基于KALMAN滤波方法的全要素生产率估算[J];水利经济;2007年04期

4 王永保;;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途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5 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6 赵伟;李淑贞;;出口与产业生产率: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检验[J];技术经济;2008年05期

7 李荣富;王丽娟;曹雪峰;;安徽对外开放、TFP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金融纵横;2008年11期

8 朴松花;;1978—2006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9年06期

9 魏下海;王岳龙;;城市化、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J];财经科学;2010年03期

10 许礼生;高凌云;;进口贸易、竞争效应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J];企业经济;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z,

本文编号:14587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587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3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