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与启示
本文关键词: 旅游环境承载力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可持续发展 出处:《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旅游环境承载力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分析与总结国内外相关进展对我国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对近十年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相关文献的分析,从研究理念与概念、研究主要内容两个角度进行梳理,认为未来研究应在理论、方法、规范、实证及实践五方面得到加强:进一步厘清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加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的灵活运用;制定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标准选择的指南性规范;合理把握具体评价的时间、空间尺度;构建旅游环境承载力二级管理体系,提高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实践指导意义。
[Abstract]: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the study of tourism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progress in the future research in this fiel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ncept and concept of tourism 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from two angles.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five aspects: theory, method, norm, demonstration and practice: further clarify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of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Strengthen the flexible application of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valuation method; Guidelines for the selection of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Reasonably grasp the time and space scale of concrete evaluation; The second level management system of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is constructed to improve the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touris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research.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61、40971301)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0引言旅游业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且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在拉动国民经济、增加社会就业、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其环境影响亦不容忽视。大规模旅游流的涌入引发的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生态失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2 杨锐;风景区环境容量初探──建立风景区环境容量概念体系[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6期
3 周年兴;旅游心理容量的测定——以武陵源黄石寨景区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年02期
4 刘扬;高峻;;国外旅游容量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6期
5 崔凤军,刘家明;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1期
6 黄震方;袁林旺;葛军连;顾秋实;;海滨型旅游地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地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7 卢松,陆林,徐茗,梁栋栋,王莉,王咏,杨钊;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容量初探——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古村落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4期
8 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4期
9 戴学军,丁登山,林辰;可持续旅游下旅游环境容量的量测问题探讨[J];人文地理;2002年06期
10 林明水;谢红彬;;VERP对我国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的启示[J];人文地理;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军;试论旅游环境保护之内涵[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谢雨萍;向悟生;;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3 赵赞;;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4 郭玉刚;窦立宝;郑舒绮;;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5 蔡晴;姚峯;;可接受的改变极限理论的概念和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6 周建东;王浩;;风景名胜区环境容量分析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以扬州瘦西湖风景名胜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7 任俊英;吴江;;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8 陈希;李林;;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及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9 廖梅英;;旅游对武当山不同景区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10 张达;石云;;历史文化村镇水环境的保护研究——以湖南省靖港古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少茹;朱明峰;贾志海;;资源型城市发展生态旅游探索——以淮南市为例[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辛鑫;赵文州;;浅析城市发展与生态旅游[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向守乾;罗文君;;旅游型海岛城镇控规规模控制方法研究——以珠海市桂山岛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华芳;孙凯旋;陈玮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游人量调控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彭建;;贵州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6 刘伟;叶芝祥;刘盛余;郑新;陈宇;;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A];成都市科技年会分会场——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空气环境污染防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任崇勋;;数学在旅游环境复杂系统中的应用[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8 李晓黎;;解决遗产地旅游发展与保护矛盾策略之逆向思维——从容量控制到环境伦理思考[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梦;;构建R-ROS体系初探——解决居住区景观规划中资源保护与游憩活动矛盾的新思路[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李鹏;杨桂华;;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标准[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5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肖随丽;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景区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韩博;辽源煤矿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涛;基于环境约束的江苏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10 尹新哲;基于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系统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居恒;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国先翠;武汉市城市湖泊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段然;鄂西南岩溶洞景的保护与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曹桂萍;旅游活动对泰山风景区土壤与植被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李鑫;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古村镇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明;巢湖市环巢湖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黄界水;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8 杨霞;平遥古城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郑滢s,
本文编号:1490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90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