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及旅游响应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旅游开发 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空间分布分析有助于深入地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赋存特征。在详细分析河南省18个地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和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后,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之上,针对跨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开发问题、开发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选择问题、开发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真性维护等问题提出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注意事项。
[Abstract]:Spati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is helpful to grasp the exis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depth. After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number and type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18 prefectural cities in Henan Province.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 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reg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jects is discussed. The sel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tem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the original truth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uring the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train of thought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in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enan Province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河南教育学院地理系;
【基金】:河南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编号:2011-QN-194) 河南教育学院旅游管理重点学科联合资助
【分类号】:G122;F592.7
【正文快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灵魂,对外界深入地了解一个区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针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不少,其中多数研究着眼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1-3]。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重要形式,旅游开发也是研究的重点,人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河南省非物质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华威;;浅论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策略——以浚县正月古庙会为个案[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王伟红;;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12期
3 石素真;;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现状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邢海玲;;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问题研究[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艳;;基于RMP分析的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王玉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及挖掘保护对策[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7 宋军令;;河南戏曲文化资源的特征及其旅游开发[J];特区经济;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瑛;;中原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J];大舞台;2012年05期
2 李志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于旅游开发视角[J];北方经贸;2012年05期
3 刘芳;;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构想[J];大舞台;2012年09期
4 贺正楚;张蜜;;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研究——以隆回县为例[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5 张文瑞;;中原经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6 田冰;;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及对策[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李孝敏;;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探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04期
8 席会芬;;论档案库建设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J];兰台世界;2012年20期
9 宋云飞;;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J];特区经济;2011年08期
10 李朝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河南民间工艺美术为例[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娜;论浚县泥咕咕的装饰艺术特征[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鑫;山东梆子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王静;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版资源开发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4 张帆;河南浚县正月古庙会文化保护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娜娜;昙华彝族哩颇人刺绣技艺[D];云南大学;2012年
6 常龙珠;中原传统丧葬用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7 李玲;湖北戏曲资源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8 李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太乙拳的历史与现实价值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3年
9 彭莎;民间信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10 魏小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国民间信仰:组织现状及未来走向[D];河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朝双;白如山;;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RMP分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3 马木兰;汪宇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的转型模式[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4 夏挽群;陈江风;;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现状及抢救保护[J];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5 潘明荣;韩晓鸣;;基于RMP分析的浙江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6 陈天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区域旅游资源[J];经济经纬;2006年02期
7 刘魁立;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8 陈金华;庄智斌;;基于RMP分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泉州南音为例[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张军;对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10 吴必虎;;中国作为多目的地的国际营销战略[J];旅游学刊;2009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陈茁;[N];河南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洪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路径探索——以洛阳市为个案[J];学理论;2009年21期
2 张燕;;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以甘肃省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为例[J];河北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 曹华;;新疆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分析[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许逸文;徐文英;卜淑玲;;新农村建设并非“克隆”城市——农村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11期
5 梁薇;;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及其管理模式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年07期
6 贾东;;浅析汉民族物质文化遗产在南疆的濒危现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朱文雁;;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外部不经济性及治理[J];英才高职论坛;2008年04期
8 陈磊;;从民俗文化看福州脱胎漆器[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年01期
9 王晓宁;;清江流域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特征及其保护[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薛正昌;;宁夏文化遗产资源与保护研究(下)——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开发[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artha Demas;;中国遗址保护的准则: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工具(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左兴玲;杨振全;;双遗并重 形神一体——云南文庙保护和重建之基本理念[A];孔学研究(第十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七次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理事会换届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Stephen;陈泽成;;人类遗产再利用的本质与表面——促进可持续发展[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类遗产对文明进步的启示”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王伟章;;昆仑文化的研究现状与前景[A];探索 创新 求实——青海省“十一五”时期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汇编(下)[C];2011年
5 谢志远;;农业博物馆对无形文化遗产研究成果的利用[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孙红;;浅议有效推进我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着力构筑精神高地[A];“构筑‘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精神高地”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青岛崂山银龄生态养生院简介[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体质研讨会暨中医健康状态认知与体质辨识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王光文;;草原文化资源产业化项目管理研究[A];论草原文化(第五辑)[C];2008年
9 冯骥才;;在节日中享受我们的节日文化[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10 邱羿;朴玉顺;;高句丽建筑墙体特征[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经济视点报记者 李志磊;河南“非遗”之痛[N];经济视点报;2010年
2 景骞;开启认知西方世界的新里程[N];中国文物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赵晓林;“藏在深闺待人识”[N];济南日报;2011年
4 彭俊玲 北京印刷学院图书馆馆长;印刷文化遗产保护:无纸化印刷时代的中国命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姚惠怡 程玮坚;10年内拟建成客侨文化名镇[N];东莞日报;2011年
6 国家文物局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国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有待加强[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记者 徐蕊 通讯员 邢晓丽;蒲城旅博会结硕果[N];渭南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王龙卿;焦作姬氏文化研究期待破茧化蝶[N];焦作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莫俊;创新给力南宁文化[N];南宁日报;2011年
10 曾国祥;中国大运河的核心价值[N];中国文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庆;青岛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正林;黔东南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2 尚书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王珊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4年
4 李司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条约保护的冲突与协调[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朱丹;沙湾古镇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6 王靖;城市建设中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参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7 国健;传统戏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曹伟伟;浅谈漯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D];安徽大学;2014年
9 孙雅坤;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10 黄若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490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90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