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价

发布时间:2018-02-28 12:05

  本文关键词: 矿业遗产旅游 旅游资源评价 AHP 矿山公园 出处:《企业经济》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江西境内长期以来进行矿产开采留下来的矿业遗产有着重要的科考价值价值,旅游开发不失为保护和继承这些矿业遗产的可行办法。各种矿业遗产资源禀赋不同,在进行旅游开发之前有必要进行价值评价。本文在对江西省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旅游资源评价国家标准及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江西省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四层评价体系,通过专家打分构建判断矩阵,并利用yaahp软件进行权重计算、一致性检验和各矿业遗产地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江西矿业遗产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价值,旅游效益和开发条件有待提升。在11个矿业遗迹中中,德兴古矿遗址旅游资源禀赋最高,最具开发价值。
[Abstract]:The mining heritage whi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Jiangxi province for a long time has important scientific value. Tourism exploitation is a feasible way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mining heritag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ning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combining with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tourism resources eval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Jiangxi mining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value evaluation befor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four-layer evaluation system of mining 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in Jiangxi Province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AHP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judgment matrix is constructed by experts, and the weight is calculated by using yaahp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Jiangxi mining heritage has high tourism value, tourism benefit and exploitation conditions need to be improved. Dexing ancient mining site tourism resources endowment is the highest, the most valu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批准号批准号:GL1205) 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质遗迹群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批准号批准号:12GL40)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国华;涂海丽;;龙虎山地质遗迹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开发研究;2012年05期

2 张建忠;孙根年;;遗址公园:文化遗产体验旅游开发的新业态——以西安三大遗址公园为例[J];人文地理;2012年01期

3 耿玉环;田明中;;我国矿业遗迹的开发、利用与保护[J];中国矿业;2009年06期

4 王晓玲;马先娜;袁宁;范文静;孙克勤;;基于AHP法的旅游资源评价及保护性开发研究——以武当山世界遗产地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10期

5 徐贻赣;吴淦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特征与产业优化[J];资源与产业;2012年05期

6 余际从;刘慧芳;雷蕾;石云龙;冯宇;;矿产资源开发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国蔚;;非洲世界遗产的分布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6期

2 崔卫华;贾婉文;;近十五年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新动向——基于核心期刊的统计分析[J];东南文化;2013年05期

3 吴学成;李江风;方世明;谢景连;;地质遗迹保护视角下的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构想——以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阿斯哈图石林园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4期

4 邓凤莲;;中国体育旅游人文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量表研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5 吕敦玉;周建伟;余楚;吴建昆;;开发建设广西合山国家矿山公园——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1年03期

6 刘富军;曾华;;龙虎山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11期

7 涂海丽;黄国华;;江西矿业遗产旅游资源整合及开发路径[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36期

8 陈蕾;;基于AHP的福建滨海旅游资源评价和开发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9 王明霞;邓婷;;体验经济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J];商业时代;2013年04期

10 伍业锋;;产业业态:始自零售业态的理论演进[J];产经评论;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建忠;中国帝陵文化价值挖掘及旅游利用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徐贻赣;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席岳婷;中国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王来峰;湖北省矿产资源经济分区及管理政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5 余良晖;重要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综合评价及差别化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鹏飞;济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晓玲;武当山世界遗产地资源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张梦龙;广西雷公岭国家矿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邓婷;体验经济视角下开封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5 张予;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门户网站功能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6 贾路路;河南省陵墓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管弦;矿山公园规划设计方法探究[D];中南大学;2013年

8 王媛媛;基于场所理论下的阳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9 高艳静;社会公正视角下的泉州市公共休闲空间优化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10 高永坡;江西德兴铜矿矿业遗迹资源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双双;张丽琴;田燕燕;马小平;;矿山公园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黄石矿山公园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2 王静;李辅斌;;国内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方智勇;;湖北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分析[J];当代经济;2009年11期

4 孙克勤;;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李明路,姜建军;论中国的地质遗迹及其保护[J];中国地质;2000年06期

6 刘兆顺;许文良;杨德明;;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6年02期

7 邵强,李友俊,田庆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黄敬军;华建伟;王玉军;杨棉发;陈军;;废弃露采矿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以盱眙象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为例[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7年02期

9 罗哲文;中国古建筑与古城镇保护的三个阶段[J];北京规划建设;2000年04期

10 李军;胡晶;;矿业遗迹的保护与利用——以黄石国家矿山公园大冶铁矿主园区规划设计为例[J];规划师;2007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张俊梅;[N];中国文物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华,秦耀辰;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外部性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汪明林,刘旺;遗产资源保护及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为研究[J];旅游学刊;2005年04期

3 张成渝;中国地质遗产概念的确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沙中土;;非洲遗产:被遗忘的角落[J];地图;2007年05期

5 甘丽;邓莹;;我国遗产资源制度管理模式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7期

6 王永倩;宋继华;;陕西遗产旅游保护与开发浅议[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7 王思思;李婷;董音;;北京市文化遗产空间结构分析及遗产廊道网络构建[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6期

8 孙志国;定光平;何岳球;黄莉敏;熊晚珍;王树婷;;咸宁自然遗产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08期

9 王华;梁明珠;;公众参与公共性遗产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中国香港保留皇后码头事件透视[J];旅游学刊;2009年04期

10 范今朝;张锦玲;刘盈军;;行政区划的调整与遗产“原真性”的保护——以遗产(地)所在政区的更名对区域遗产保护的负面影响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建华;;遗产保护与媒体宣传的关系[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王华;梁明珠;;公众参与公共性遗产资源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香港保留皇后码头事件透视[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钱振越;;保护世界遗产 永远造福人民[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曹新;;风景遗产概论[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邢启坤;;论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6 齐欣;靳秒;黄小芳;;“遗产小道”方法及在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上的应用——以大运河遗产小道杭州示范段为例[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何星亮;;关于保护和开发文化与自然遗产的若干问题[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研讨会资料专辑[C];2003年

8 王秉洛;;文化和自然遗产资源同其所处环境不可分离[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9 潘运伟;杨明;;濒危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与时间演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磊;;长城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宽度和层次构建研究——以左云摩天岭长城段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成泉;保护好民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孟宪民;优势·成就与问题·差距[N];中国文物报;2005年

3 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遗产资源的经济学特征[N];经济参考报;2002年

4 刘红婴;为世界遗产竖起法律的盾牌[N];中国建设报;2004年

5 文博;中意文化遗产中心项目顺利启动[N];中国文物报;2006年

6 记者 李佳鹏;《国家遗产名录》不设终身制[N];经济参考报;2006年

7 特派记者 陆成钢;人才,,是文化遗产保护最稀缺的资源[N];嘉兴日报;2006年

8 苏荣誉;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利用[N];学习时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陈香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系兼任教授 徐苹芳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生态学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 陈昌笃;如何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周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梅宝菊;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N];周口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肖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构建[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姣;长江三峡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2 唐巧;风景区河流廊道遗产体系构建[D];西南大学;2012年

3 沙迪;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4 杜娟;“潇湘八景”遗产廊道的构建[D];中南大学;2012年

5 史维;政府在大型赛事遗产开发利用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6 毕耜安;上海市政府对大型赛事遗产开发利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鲍展斌;关于历史文化遗产的哲学思考[D];浙江大学;2002年

8 梁中荟;西安文化产业与遗产保护规划的发展关系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9 段秋岑;线性文化遗产廊道的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10 姜成勇;无锡市民族工商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47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47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4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