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景区溢出价值及定价模型实证诠释
本文选题:景区属性 切入点:溢出价值 出处:《资源科学》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标志景区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涨价,引起了公众、政府、旅游者、企业等多方的质疑与不满,但学术界又缺少标志景区定价的理论解释。因此,建立一个标志景区定价理论解释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揭示旅游目的地景区属性特征及其价值,发现标志景区除具有景区一般价值外,还具有符号价值、特色社会价值、关联价值所构成的溢出价值,并由此建立了标志景区溢出价值-景区标准价值的定价模型。提出标志景区基于何种定价类型取决于模型中的溢出价值影响度,即溢出价值对标志景区定价的影响程度。溢出价值影响度(Φ)采用构建溢出价值量表与模糊数学等方法求出,当Φ1,采用纯公共品定价模型;当Φ1,采用准公共品定价模型;当Φ=0,采用一般景区定价模型。选取广州塔、白云山两个标志景区进行检验,广州塔价格偏高,偏离了溢出价值反映价格的理论基础,白云山风景区的价格相对合理。
[Abstract]:A new round of price increases in the scenic spots has begun, which has aroused doubts and dissatisfaction from the public, the government, tourists, enterprises and so on, but the academic circle lacks the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pricing of the scenic spot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model of scenic spot pricing. By revea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ourist destination scenic spot, this paper finds that the landmark scenic spot has not only the general value of scenic spot, but also the symbolic value. Based on the spillover value of characteristic social value and associated value, the pricing model of overflow value-standard value of scenic spot is established, and the pricing type of logo scenic spot depends on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spillover value in the model. The spillover value influence degree (桅) is calculated by constructing overflow value scale and fuzzy mathematics. When 桅 1, pure public goods pricing model is used, when 桅 1, quasi-public goods pricing model is used. When 桅 0, general scenic spot pricing model is adopted, the price of Guangzhou Tower is on the high side and the price of Baiyun Mountain is relatively high, which deviates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pillover value reflecting the price, and the price of Baiyun Mountain Scenic spot is relatively reasonable.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2CJY090) 广州市高校科技计划(编号:2012B132) 羊城学者项目(编号:12A010G)
【分类号】:F592.7;D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磬;;旅游景区的概念及相关学术语境构建[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1期
2 李山;洪基军;;类电影艺术:旅游景区属性的一种假说[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3 潘秋玲;曹三强;;中外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比较研究——兼论门票价格的定价依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1期
4 陈碧琴;傅强;;基于帕累托偏好的公共产品服务相对效率的理论模型[J];管理世界;2009年08期
5 吴必虎;徐婉倩;徐小波;;旅游综合体探索性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6期
6 王峰;明庆忠;熊剑峰;;旅游符号学研究框架体系的建构[J];旅游论坛;2013年03期
7 董培海;施江义;李伟;;关于旅游产品符号价值的解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8 郭志球;邓荣幸;;关于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9 禹贡;庄大昌;;广州区域标志性形象空间配置[J];经济地理;2007年01期
10 詹建芬;;论风景区公园的免费开放政策——一种基于外部性的公共产品定价策略[J];经济体制改革;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尚正;跨市域旅游开发的必然趋势与联动机制——以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区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唐峰陵;;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游客景区选择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3 张美珊;何国柱;易波;李陈;;震后四川受灾景区旅游经济发展探析——以青城山都江堰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4 孟宝;周陶;;城市标志性形象的升级策略——以四川省宜宾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5 任远;熊康宁;肖时珍;;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资源保护与管理研究进展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7期
6 郭斌;孙文;;县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7 孟世良;高黎贡山惠坡生态旅游景区规划与体验设计研究[J];保山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8 张辉,厉新建,秦宇;旅游经济:需求流动型的群簇经济[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9 郑淑婧;周秉根;李经龙;程静静;;中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6期
10 许虹;邓清南;;川滇藏旅游经济统筹发展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龙启德;;贵州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特征及乡村旅游开展[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陈浩;罗浩;;基于伯特兰德均衡和智猪博弈的寡头景区竞合策略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黄璨;邓宏兵;李小帆;;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以东湖风景区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黄璨;邓宏兵;李小帆;;公共资源类旅游景区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以东湖风景区为例[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梁勇;马冬梅;;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走廊整合开发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6 颜麒;沈雪梅;张邱汉琴;;江苏省5A级旅游景区免费开发经济效应研究[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7 蔡伟;孙萍;;景区门票机制——扬州瘦西湖与杭州西湖的对比研究[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振之;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2 李若凝;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张立生;中国城市RBD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姚准;景观空间演变的文化解释[D];东南大学;2006年
5 高玉玲;滨海型城市旅游业之演进[D];厦门大学;2006年
6 郭华;制度变迁视角的乡村旅游社区利益相关者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张立明;环城市游憩开发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李锋;目的地旅游危机管理:机制、评估与控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生卫;跨界区域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李淼焱;中国工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玮;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西香;山东省汽车营地建设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于吉京;张谷英村社区参与旅游经营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江宁;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许国琼;汽车新产品定价实证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孙钦明;产业融合视角下门票经济的转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琼;免费开放城市公园的居民满意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刘卉妍;旅游网站感知价值及其与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郎晓东;基于PPP模式下我国廉租房的供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红霞;景区游客满意度与门票价格容忍度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艳华 ,韩永礼 ,李冀;对八大处公园门票调整后情况的调查[J];北京物价;2002年09期
2 杨君昌;关于公共产品定价的若干理论问题[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戴斌;自然景区价格形成初探[J];财贸研究;1995年06期
4 丁加栋;田喜洲;;我国风景名胜区门票定价模型浅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S1期
5 黄葵;;对景区门票涨价问题的思考——北京“世遗”门票涨价事件感想[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年09期
7 禹贡;蓝力民;胡丽芳;;珠江三角洲地区标志性形象空间配置研究[J];城市问题;2007年12期
8 王剑,彭建;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旅游开发规划优化设计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9 史春云,张捷,沈正平,钟静;区域旅游竞合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10 吴必虎;俞曦;党宁;;中国主题景区发展态势分析——基于国家A级旅游区(点)的统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文彤;旅游目的地标志景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文君;旅游综合体发展模式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杨剑川;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合理制定我国世界遗产类景区门票价格[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静;;论文物景区的旅游功能拓展[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刘亢;王金涛;张琴;;重庆整合旅游景区新径[J];w
本文编号:15580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58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