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模式与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2018-03-04 13:25

  本文选题:茶文化 切入点:旅游业 出处:《农业考古》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于新时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构建出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型,提出专项型、渗透型、主题附会型、文化体验型、保健型和求学型等六种发展模式以及两者融合发展的保障体系。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new period. Six kinds of development models, such as special type, permeable type, subject attachment type, cultural experience type, health care type and school seeking type, and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their amalgam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旅游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QN470) 许昌学院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分类号】:TS972.21;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晓清;;论网络游戏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梁强;罗永泰;;天津市旅游产业与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考[J];城市;2009年11期

3 郭雅玲;冯会;郑明芬;黄晓敏;;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与产品发展探讨[J];福建茶叶;2011年02期

4 陈琳;;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探讨农业旅游的发展[J];黑河学刊;2006年02期

5 刘艳兰;;实景演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业态创新——以桂林阳朔《印象·刘三姐》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08期

6 麻学锋;张世兵;龙茂兴;;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4期

7 董桂玲;;动漫业和旅游业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2期

8 杨颖;;产业融合:旅游业发展趋势的新视角[J];旅游科学;2008年04期

9 张凌云;;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和前提[J];旅游学刊;2011年04期

10 宋子千;;旅游业应增强产业融合的主动性[J];旅游学刊;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贵香;;现代休闲农业园提升规划探讨——以杨墩休闲农庄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5期

2 邓小兰;;循环经济理论与体育旅游[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张慧;;旅游业与邮政业融合发展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4 肖建勇;郑向敏;;旅游产业融合:动因、机理与效应[J];商业研究;2012年01期

5 管乐;;体育旅游再循环经济中的发展[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3期

6 胡建英;;饭店业异业联盟发展动因与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1期

7 龚巧林;陈惠芬;;成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21期

8 褚劲风;郭振东;崔国;;长三角发展创意旅游的理论背景、发展类型和潜在能态[J];地理教学;2010年15期

9 覃剑;;广西文化旅游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10 袁俊;刘建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模式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爱玲;刘军萍;任荣;秦向阳;;农业创意产业——现代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2 梁学成;;基于产业融合发展实践的旅游业属性与特征研究[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熊丽娜;;发展云茶产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2茶学青年科学家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杨颖;王琴;;国际入境旅游业增长效率特征研究——基于47个国家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解释[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5 梁强;;我国户外休闲勃兴关键维度及产业化成长路径[A];2013全国体育管理科学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陈志辉;;湖南县域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研究[A];2014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7 刘金伟;;上海旅游业产业关联与融合创新研究[A];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8 梁强;;户外休闲:概念解析、影响因素与发展趋势[A];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9 梁学成;齐花;;新常态下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效应分析[A];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建勇;饭店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风险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3 黄炜;旅游演艺业态创新驱动因素的扎根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李瑶亭;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孙建超;基于网络视角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沈莹;基于自组织理论的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赵新华;产业融合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理论及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8 刘春济;我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朱海艳;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李燕燕;我国体育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张萍香;福建省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养生旅游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张功让;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钦明;产业融合视角下门票经济的转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蓓;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磊;基于旅游资源解构与整合的旅游发展新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丁宁;旅游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瑞霞;旅游演艺产品策划及评估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珂;通用航空旅游的系统构成与发展模式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世桂;房婉萍;张彩丽;;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特性及开发思路[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钱树伟;鲍捷;刘丽;何曙生;罗治得;;近年来我国茶文化旅游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3 沈国斐;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探索[J];北方经济;2005年12期

4 钱静;;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青龙湖镇产业结构创新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5 连桂红,刘建刚;论体育旅游及其基本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王京传;赵修华;;我国茶文化旅游的发展[J];中国茶叶;2005年06期

7 刘蓬春;民俗文化是“农业旅游”的灵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陆晓清;;论网络游戏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沈克;;茶文化旅游开发初探——以信阳市茶文化旅游开发为例[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王伟年;张平宇;;创意产业与城市再生[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吴娟子;[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容小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仲广;闲暇经济论[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小红;;浅谈茶文化与礼仪[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年03期

2 张人轩;;浅谈俄罗斯的饮茶文化[J];青年文学家;2013年01期

3 王安霞;茶包装与茶市场[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7年S1期

4 阮浩耕;段文华;;一个茶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J];农业考古;2013年05期

5 夏雪;;茶文化产业发展之我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年05期

6 天愉;岳任;萸茗;;杭州的四季茶会——Ⅳ.冬天的迎春茶会[J];茶叶;2012年04期

7 赵艳红;贾红文;白雪;;茶文化与大学生素质修养[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年02期

8 刘春丽;;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模式与保障体系[J];农业考古;2014年02期

9 何];陈海强;陈兴元;赖兆祥;;宋代广东茶文化发展管窥——主要基于文学作品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郑乃辉;杨江帆;叶乃兴;;论茶文化与茶叶经济的互动发展[J];武夷科学;2005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平盛;孙雪梅;刘本英;宋维希;蒋会兵;马玲;段志芬;矣兵;;云南民族茶文化的多样性[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2 张磊;;美国茶文化浅论[A];饮食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C];2004年

3 范琼;;俄罗斯茶文化的形成与特色[A];饮食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C];2004年

4 王永平;;唐代宫廷饮茶[A];饮食文化研究(2005年第1期)[C];2005年

5 田耘;;中外茶艺术的历史展示及其多样风格[A];饮食文化研究(2006年第2期)[C];2006年

6 李文杰;;西亚茶文化探析[A];饮食文化研究(2009年下)[C];2009年

7 刘文雄;;简论日本茶的起源、发展、创新[A];饮食文化研究(2006年第2期)[C];2006年

8 杨晓;李晖;张梦夏;孟凡涛;姚文t,

本文编号:1565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65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