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典型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互动关系研究——以张家界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09 02:23

  本文选题:旅游城市 切入点:休闲旅游 出处:《农业现代化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旅游城市用地是休闲旅游发展的载体,研究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互动关系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升休闲旅游发展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典型旅游城市湖南省张家界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和休闲旅游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20年来张家界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林地、草地和耕地依然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来看,建设用地增幅最大;从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看,以耕地和草地转化为旅游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研究表明,张家界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同时休闲旅游发展又制约着耕地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的总量;张家界土地利用变化对休闲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休闲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张家界在未来休闲旅游发展中要重点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休闲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用地需求,为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布局和打造生态型休闲旅游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Abstract]:Tourism urban land is the carrier of leisure tourism development. 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leisure tourism development. Taking Zhangjiajie, a typical tourist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Zhangjiajie by using RS and GIS technolog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leisure touris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ttern of land use in Zhangjiajie has changed greatly in the past 20 years, but woodland, grassland and cultivated land are still the main types of land use. According to the change of land use dynamics,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is the biggest, and the conversion of cultivated land and grassland to tourism construction land and forest land is the main change of land use types. There is an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leisure tourism in Zhangjiajie, whic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and industrial land to tourism construction land,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tourism restricts the total amount of conversion from cultivated land to tourism construction land. The land use change in Zhangjiaji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tour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tourism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land use chang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tourism, Zhangjiajie should focus on ens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industry and the demand for land for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hich can support the realization of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elements and the creation of ecological leisure tourism city.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6C156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JL063)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4JJD720016)~~
【分类号】:F301.24;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方华荣;我国现有土地利用现状[J];水土保持科技情报;2000年03期

3 欧建华;土地利用和合理利用土地[J];石河子科技;2001年01期

4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5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6 何英彬,陈佑启;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综述[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2期

7 陈立民;海河流域山西省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山西建筑;2004年23期

8 黄晓军;李诚固;黄馨;;新时期我国土地利用区域调控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6期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10 蔡邦成;陆根法;陈小骏;;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南京市土地利用评价中的运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群弟;董玉祥;;广州市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测度与分析[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潘况一;;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研究——以丽江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5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6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9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10 记者 王高峰;调研城镇化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N];咸阳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7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8 梁栋栋;基于动态邻居的土地利用空间变化模拟及生态响应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9 刘桂芳;黄河中下游过渡区近20年来县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曹敏;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动态演化模拟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荣月静;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南京市碳储量与生物多样性功能模拟[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7 王亭停;海淀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8 屈永慧;不同土地资源要素多样性格局的关联分析[D];郑州大学;2015年

9 陆勇衡;大庆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10 赵健龙;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本文编号:1586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586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