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碳环境下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2 11:54

  本文选题:CO_2排放 切入点:全要素生产率 出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中国是全球各国旅游业发展中速度较快的国家之一,不仅含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含有丰富悠久的文化资源。然而,随着近些年来中国旅游业经济的“粗略式”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诸如巨大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与环境破坏会对中国旅游业未来的健康发展带来必然的阻碍,而且会随着旅游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加深,因此,对于旅游业投入产出效率的研究成为了当今旅游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基于以上宏观背景,首先对旅游业CO_2排放量进行测算,以旅游业CO_2排放量的大小对中国的东、中、西部区域进行了重新划分,然后分别对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量进行总体特征分析和区域特征分析,把各省际旅游业CO_2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通过采用非期望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对中国2005年-2015年各省际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考虑CO_2排放量与不考虑CO_2排放量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分析,最后对仅考虑CO_2排放量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探究。经过对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量的测算以及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的总体特征是旅游交通是旅游业CO_2排放量的主要来源,其次是旅游住宿与旅游活动。(2)中国旅游业CO_2排放的区域特征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相类似。(3)不考虑CO_2排放的传统测算方法高估了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考虑CO_2排放的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变化增长率比不考虑CO_2排放时分别有所下降。(4)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而技术效率具体变动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变化所影响。(5)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显著,考虑CO_2排放的情形下三大区域旅游全要素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部省际、东部省际、西部省际,环境的好坏对旅游业增长速度有明显影响,中国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研究的结果,文章从低碳旅游、技术及区域发展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Abstract]:China is one of the fast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 contains not only rich natural resources, but also rich cultural resources. However, With the "rough"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a seri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ave arisen. Such as hug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Wast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 will inevitably hinde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future, and will gradually deepen with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tourism, so, The research on the input-output efficiency of tourism industry has become a key area of tourism research. Based on the above macro background, this paper first measures the CO_2 emissions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takes the amount of CO_2 emissions from tourism industry to the east and middle of China. The western region has been reclassified, and then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and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CO_2 emissions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have been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he CO_2 emissions of the inter-provincial tourism industry are regarded as non-expected output.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f inter-provincial tourism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15 was measured by using the Malmquist-Luenberger productivity index method of non-expected output, and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 between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considering CO_2 emissions an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which did not take into account CO_2 emissions. Finally, the temporal change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of China'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which only consider the CO_2 emissions, are explored. The measurement of CO_2 emissions from Chinese tourism and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FP in China are carried out. We can draw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 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 of CO_2 emissions from Chinese tourism is that tourism transport is the main source of CO_2 emissions from tourism. Secondly,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CO_2 emissions in China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China's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3)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method, which does not consider CO_2 emissions, overestimate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ourism in China.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FP) of Chinese tourism considering CO_2 emission,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the chang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growth rat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re lower than those without CO_2 emissions.) TFP of Chinese tourism is mainly driven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ourism in China is mainly promoted by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owever, the specific change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change of 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 (5) there are significant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tourism in China. Considering the CO_2 emission, the growth rate of total factor of tourism in the three major regions is from high to low in order of inter-provincial tourism. The environment of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rovinces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owth rate of tourism. There are many phenomena that destro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waste resources in the proces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on low-carbon tourism, technolog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24;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祖林;发展创造力 提高生产率——访世界生产率科学院院士、科联生产率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成[J];发明与革新;2002年09期

2 李连发;;上市公司多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6年02期

3 陈晓峰;1978—1991年中国生产率之评价[J];管理世界;1993年06期

4 金钰;;服务业生产率零增长之谜[J];中国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5 肖光恩;刘秋慧;;湖北省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及其分析?——基于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6 郑唯唯;郭鹏;;纺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种测算法[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7 石慧;孟令杰;;中国省际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差距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王敏;赵彦云;;全要素生产率的Levinsohn-Petrin半参方法的测算和比较研究:1999-2006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J];统计教育;2010年04期

9 许海平;王岳龙;;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10期

10 彭文强;赵凯;;我国碳生产率的收敛性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戴觅;余淼杰;;企业出口前研发投入、出口及生产率进步——来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证据[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2 孟令杰;顾焕章;;中国农业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及其构成分析[A];提高我国农产品竞争力思路与对策——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第七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施晓丽;石爱虎;;福建省中心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演变及分解[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韦志慧;;中国旅游发展回顾与新时期突破口的寻找[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石培华;;高铁(高速)时代的中国旅游[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6 孙文昌;;中国旅游的潜势与海峡两岸旅游业的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7 杜江;;立足本土产业实践,积极推进中国旅游学术的国际化发展[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鲁明勇;;中国旅游整体形象的塑造与国际营销[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陈星星;;中国经济增长中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的测度及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4卷)[C];2013年

10 杨雪雁;张晓霓;;基于内容分析的中国旅游虚拟社区知识挖掘[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Martin S. Feldstein邋实习生 白杰;收入,生产率,哪个增长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实习生 赵方宇;绿色GDP时代,请精算“碳生产率”[N];文汇报;2009年

3 程海东;全球生产率增速:东风压倒西风[N];中国贸易报;2006年

4 俄新网;2007年前10个月246万名俄公民到中国旅游[N];中俄经贸时报;2008年

5 刘华新;中国旅游热起来[N];人民日报;2008年

6 关超;中国旅游书店新门市部开业[N];中国旅游报;2001年

7 ;中国旅游报刊协会组成新一届理事会[N];中国旅游报;2001年

8 ;品牌风暴席卷中国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2年

9 吕讯;《中国旅游年鉴2009》出版[N];中国旅游报;2009年

10 记者 杨政;明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更精彩[N];光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建萍;异质性企业的出口生产率悖论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刘建森;中国制造业企业IT投资对生产率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郭悦;产业集聚对中国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巩崇一;我国人力资本不平等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5 戴小勇;要素错配、企业研发决策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6 周天欢;产业生产率与国际竞争优势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刘丹鹭;中国服务业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8 黄苹;基于溢出源视角的R&D溢出对生产率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9 饶敏;高校高绩效工作系统及其对研究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常建新;企业要素错配、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D];西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文娇;基于环境视角的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与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2 刘源;要素配置扭曲与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D];复旦大学;2014年

3 梁盼盼;我国农副食品加工业行业生产率的实证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4 白婧;低碳约束下甘肃省工业行业生产率动态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5 张晓丽;信息技术是否提高了我国生产率?[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贾秀华;我国电力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7 罗丹;出口对生产率及创新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5年

8 周伟;中国服务业分工深化的生产率效应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9 李咏;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小企业投资绩效评价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10 魏梦茹;宏观经济政策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01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01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5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