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国内古都旅游研究文献述评

发布时间:2018-03-13 16:18

  本文选题:古都 切入点:旅游 出处:《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古都旅游是古都城市融合历史文化底蕴和诸多现代旅游元素的特殊名片,与古都旅游相关的学术研究也广泛开展,学术成果层出不穷.检索1980—2012年期间发表的古都旅游研究文献,综合运用定性描述和定量统计的研究方法,以筛选后的有效文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数据来源、研究城市和研究用途或属性等方面做统计分析.梳理总结古都旅游研究文献,认为国内古都旅游研究文献主要历经基础发展、快速发展和创新发展等阶段.结合具体研究内容,绘制古都旅游文献研究内容的总体脉络图,分类别阐述古都旅游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古都文化内涵是整个古都旅游文献的研究核心,古都旅游资源项目的宣传推广和古都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是古都旅游文献的研究重点,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是古都旅游未来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最后,总结当前古都旅游研究的现状和不足,探讨古都旅游研究的发展方向,为古都旅游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Abstract]:Ancient capital tourism is a special business card of integrating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and many modern tourism elements of ancient capital cities. Academic research related to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has been carried out extensively,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have been produced in end.Retrieval the literature on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published between 1980 and 2012. Using the methods of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and quantitative statistics, taking the effective literature after screen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author makes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data source, research city and research purpose or attribute, etc., and summarizes the literature on tourism research in ancient capital.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domestic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research literature mainly goes through the stages of basic development, rapid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research contents, the author draws the overall context map of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literatur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ancient capital is the core of the research on the tourism literature of the ancient capital. The propaganda and promotion of the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resources project and th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resources are the focal point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literature.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the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research in the fu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ficiency of the research on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probes into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the study of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and provides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apital tourism.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GH-022)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立东;;人文奥运与北京古都旅游[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陈佳平;;中部区域旅游合作背景下河南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5期

3 李胜利;新世纪西安旅游形象的定位与推广[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4 马耀峰;王冠孝;张佑印;王镜;;古都国内游客旅游服务质量感知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5 吴晶;马耀峰;高军;;基于游客感知的古都类城市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2期

6 张建萍;朱亮;;国内生态旅游研究文献综述[J];旅游论坛;2009年06期

7 沈华玉;;中部旅游经济圈中河南省旅游业定位研究[J];旅游论坛;2011年03期

8 杜莹莹;吴小根;张健;;中国古都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发展态势分析——以北京、洛阳、南京、西安、杭州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9 沈祖祥;林弈言;;我国“八大古都”古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思考[J];旅游科学;2006年03期

10 王少华;;郑州古都旅游形象调查与研究[J];河南农业;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东月;;古都郑州的旅游市场价值缺陷调查与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2 严春艳;;城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以渭南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3 王立东;;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思路[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4 何方永;;大众旅游者生态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子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郭舒;曹宁;;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的理论依据与现实途径——以辽宁省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年01期

6 沈山;沈正平;孙旭芳;马晓冬;安宇;;主题性旅游协作联盟及其构建——以运河文化主题协作联盟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7 李平;;论都市文化的类型及其演进[J];都市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8 温碧燕;;区域旅游业可持续竞争力的结构方程模型及实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9 黄秀娟;;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综述[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冯东;聂艳;张淑华;房国栋;;基于西安旅游纪念品包装的设计定位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立东;;新视野下的北京旅游业发展思路[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李永文;张安民;;空间分离型旅游主体区旅游合作动力机制研究——以开封市和杭州市为例[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罗文斌;徐飞雄;张彤;;基于Probit模型的城市旅游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4 李令福;;郑州列入“中国八大古都”的原因、过程及启示[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六辑)[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宿倩;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秀娟;旅游目的地国际竞争力决定因素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谢遂联;都市文化与唐代诗人心态[D];扬州大学;2008年

9 王继东;中西文化影响下的越南阮朝都城顺化研究(1802-1885)[D];暨南大学;2008年

10 于慰杰;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区域合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音;浙江省旅游业竞争力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姜晨;崂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谭锦;旅游景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刘娟;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现代旅游业竞争力评价[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吴卉;基于西安市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地方政府作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党娇;国际互联网上传播的西安市旅游形象差异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邓晨晖;基于游客感知视角的西安旅游景区竞争力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艳云;西安旅游形象传播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红兵;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付志伟;基于SPSS分析的浙江省区域旅游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恩平;谷向韶;;开封古城的保护与整治规划[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2 王兵;北京市旅游资源优势辨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李小波,袁霜凌;奥运行动计划与北京古城旅游景观[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董海伟,胡北明;郑州成为第八大古都后旅游业的机遇与挑战[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韩凯,邹欣庆;基于空间感知规律的城市旅游形象比较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6 黎继子;刘春玲;;集群式供应链的竞合关系分析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5期

7 李艳娜,张国智;旅游环境容量的定量分析──以九寨沟为例[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9 闵学勤;南京城市形象的定位分析[J];城市问题;2001年04期

10 王星光;马伟华;;从二里岗遗址到第八大古都——郑州成为中国第八大古都的发展历程[J];档案管理;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卢小丽;生态旅游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翟代清;中国八大古都旅游业发展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2 瞿竞;地域文化在旅游标志设计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5年

3 黄柳婷;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高莉;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竞争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草;江陵名列中国第十大古都[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2 亿里;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04期

3 史可鉴;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述评[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4 李飞;郑州涌动古都梦[J];中州今古;2004年03期

5 徐建春;也论确定中国大古都的条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03期

6 ;西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成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4期

7 费省;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综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04期

8 葛剑雄;论中国的大古都的等级及其量化分析──兼答安阳能否列为“七大古都”[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年01期

9 朱士光;中国古都与中华文化关系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周裕兴;新的成果 新的起点——读卢海鸣《六朝都城》有感[J];东南文化;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亦文;;浅谈广州古城文化的保护与利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玫;郑州发掘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4年



本文编号:1607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07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e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