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恩施州旅游可持续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18:15

  本文选题:生态足迹 切入点:恩施州 出处:《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恩施州是我国的一个典型贫困区,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厚条件。为了了解恩施州旅游当前的发展态势,在阐述生态足迹相关概念、计算模型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2010年恩施州统计数据,对恩施州2010年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及旅游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恩施州人均旅游生态足迹为0.025897hm2,人均旅游生态承载力0.051093hm2,旅游生态盈余为2677.06km2,相当于建始县的国土面积,能很好地支撑恩施州的旅游业发展,并且具备较大的开发潜力。
[Abstract]:Enshi is a typical poor area of our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 tourism favorable condit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ourism in the current En Shizhou, described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calculation model and related concept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Enshi in 2010,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Enshi in 2010, and calculate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ourism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nd ecological tourism.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shi tourism ecologicalfootprint per capita 0.025897hm2, per capita ecological carrying capacity 0.051093hm2, tourism ecological surplus was 2677.06km2, equivalent to the Jianshi county land area, can very good development support for Enshi's tourism industry, and has great potential for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扶贫空间信息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编号:2012BAH33B00)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辉,林建国;旅游者生态足迹模型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计算[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3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4 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5 李平;窦蕾;;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6 鲁丰先;秦耀辰;徐两省;孟华;;旅游生态足迹初探——以嵩山景区2005年“五一”黄金周为例[J];人文地理;2006年05期

7 陈玲玲;严伟;陆鑫;;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京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1年12期

8 杨桂华,李鹏;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J];生态学报;2005年06期

9 王保利;李永宏;;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安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关劲峤;;江西省动态生态足迹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03期

2 郑德本;赵冠伟;;广州市花都区土地消费性功能供需差异研究(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10期

3 ;Dynamic Change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Xingtai City in the Years 2003-2009[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2期

4 汪淑敏;孙坤;杨效忠;;近30a黄山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5 宫松;冯敏玉;袁爱清;赖发英;肖小红;;江西省近五年的生态足迹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6 程春旺;沙润;周年兴;;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7 刘欣;葛京凤;梁彦庆;;山区县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8 刘勇;陶建华;;2003年天津市生态足迹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9 史平平;尹君;张贵君;杨光;;基于生态足迹分析法的秦皇岛市发展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10 马璇;宗跃光;刘志强;;从GDP和生态足迹关联角度研究生态足迹结构——以福建长汀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开亚;胡淑恒;孙世群;;巢湖流域的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张小平;邵剑文;洪长荪;汪红兵;聂刘旺;;黄山市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章锦河;王群;朱棣;姜坤;;循环经济与大别山生态旅游开发[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Time Series Analysis of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Linyi City[A];Proceedings of Symposium from Cross-strait Environment & Resources and 2nd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of Chinese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Society[C];2010年

6 李新;王海滨;陈朝镇;叶元蕾;;绵阳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飞飞;王宇峰;常茂生;;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内黄县生态城市构建研究[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杜书云;饶品样;;城市旅游环境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刘新平;;土地资源利用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典型地区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彭保发;区域LUCC的景观生态效应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怀c,

本文编号:1612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12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c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