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及保障系统1

发布时间:2015-03-04 12:41

摘 要:摘 要:体验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在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而产生的。本文在体验经济理论探讨和蒙古族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文化旅游现状的再审视,提出产品开发和系统保障两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体验经济;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保障系统


  

  美国经济学家B·约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尔摩在《体验经济》一书中,认为人们正在逐步迈向体验经济时代,认为:企业以服务为舞台、以产品为道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这就是“体验”。

  笔者认为, 蒙古族文化旅游已引起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理论研究较少,实践中蒙古族文化旅游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存在景点趋同性强,管理较差,季节性明显,文化内涵不够,旅游开发与草原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矛盾等诸多问题。如何在开发中加入体验经济的理论是蒙古族文化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蒙古族文化旅游进行深一步的开发,提升蒙古族文化旅游地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如何开发

(一)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的质量提升

 1.蒙古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提升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是草原牧业文化的主要创造者,蒙古族文化是草原牧业文化的典型代表,理应成为开发的重点和核心。蒙古族民俗与历史文化内容丰富、绚丽多彩,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内蒙古旅游资源中最富魅力和最有生命力的部分。

2.蒙古族文化旅游体验价值的增加

  蒙古族文化旅游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如何实行差异化竞争,就需要通过一种让消费者身在其中并难以忘怀的体验来增加产品的经济价值,找到自身独特的卖点,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二)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优化

  目前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单一,需要从产品结构上进行进一步的开发。从产品类型角度讲目前蒙古族文化旅游大部分还停留在观光游览的活动,属于基本层次,没有进一步上升旅游活动的层次。按照陈传康先生的观点,各个层次的产品均有一定数量,显然内蒙古蒙古族文化旅游需要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基于体验经济理论的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及保障系统1

  

  图1旅游活动行为层次

1.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数量比例的优化

  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数量结构优化,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顺应旅游产业发展的需求和总量增多的潮流,要从总量上满足旅游需求的增长。

  国内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增长速度快。内蒙古接待国内游客总量一直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这表明内蒙古国内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内蒙古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吸引更多的潜在旅游者。从表1.2中我们可以看到内蒙古自治区接待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旅游收入也呈现出较高的增长率。

  

  表 2 内蒙古接待国内旅游者与入境旅游者数量及增长率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年内蒙古预计旅游总收入增长20%

国境内旅游者

人数(万人次)

2908.2

3198.7

3880.18

4477.55

5177.95

增长率(%)

18.6

10

21.3

15.4

15.6

收入(亿元)

351.01

429.5

573.22

692.92

847.28

增长率(%

41.4

22.4

33.5

20.9

22.3

境外旅游者

人数(万人次)

149.45

154.93

128.96

142.8

151.52

增长率(%)

21.3

37

-16.8

10.7

6.1

收入(亿美元)

5.45

5.77

5.58

6.02

6.71

增长率(%

 

34.9

 22.4

 -3.3

7.8

11.5

总收入(亿元)

390.77

468.85

611.35

732.7

889.5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2007—2011年,作者编制

  (二)满足旅游者对不同类型旅游产品的需要。

  分析目前内蒙古国内旅游市场现状,考虑旅游产品开发力度加大,精品线路逐步推向市场等因素,未来区内市场是内蒙古旅游市场的基础市场;京、津及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市场是加大力度、集中力量开拓的主攻市场,与此同时,在与周边省区展开广泛的区域旅游合作中,,分区域有重点的进一步拓展京、津以外的周边省区市场及我国其他省区市场。

2.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类型结构的优化

  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产品为基础,发挥传统旅游产品和资源优势,围绕草原、森林、冰雪、沙漠、湖泊、口岸等自然风光,紧密结合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人文特色,加大产品开发力度,改善旅游产品结构,延续历史文脉,体现自然、人文景观和城市特色,提升内蒙古旅游品位。根据内蒙古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在对未来旅游业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内蒙古旅游产品开发重点主要是民族民俗与历史文化、草原生态风光、大漠古韵、冰雪景观、地质奇观和边境风情六大类旅游产品。

(三)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组合合理

1.合理设计旅游路线

  旅游产品最终是以旅游线路的形式出售给旅游者的,旅游线路的组合反映了不同结构旅游产品的组合。一条好的旅游线路可以满足旅游者“最少时间和最大信息摄入量比”,可以满足旅游者不同的审美需求,在旅游过程中获得最大的精神愉悦,同时旅游目的地能够在容许时间范围内将旅游景点全部展示。

2.合理选择开发模式

  当今社会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掀起强劲的浪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得内蒙古旅游业直接面对更趋多边化、国际化的激烈竞争。现在国内外各地区都在打旅游牌,抢占旅游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面对多元化、区域化、旅游资源类似化的竞争,内蒙古必须从战略高度认清形势,面对挑战,发挥自己自然风光组合优势、民俗风情垄断优势对外进行竞争。

  内蒙古地处我国中西部,旅游业发展规模小、实力薄弱。所以,要避免单打独斗,以弱争强。内蒙古必须从实际出发,加强横向联合,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与区外旅行社联合,建立协作关系,与具有客源优势、信息优势的国内外其他地区进行旅游资源优势互补,通过“联姻”,以客源共享,联合推销,发展壮大自己。

二.旅游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

(一)正确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发展旅游业的认识。开展全区范围内的旅游宣传工作,让所有居民尤其是农牧民了解到旅游产业对发展全区经济、促进全区生态环境建设和切实提高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作用,提高居民的旅游发展意识,从而保证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措施能够得到及时的贯彻和实施。全面贯彻自治区有关发展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各项最新政策。充分发挥旅游部门的管理作用,实现旅游发展的组织保障。建立旅游业发展的法制保障体系。

  完善资金保障。旅游业投入,是一次性投入,长期受益。目前,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完善投资机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投资融资渠道。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打破所有制界限,鼓励多种经济成份进入旅游开发领域,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企业集团或其它企事业单位开发内蒙古旅游产业,各级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不断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区域经济社会水平发展的基础上,内蒙古还是要加强整个社会经济水平的建设,加快旅游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点)的旅游基础和接待设施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应以旅游交通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区内外交通网络建设,大力修建通达各个景区和景点的公路。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包头、海拉尔、乌兰浩特、赤峰、通辽、锡林浩特等旅游交通中心,调整旅游交通结构,开发铁路旅游和航空旅游吸引中远距离游客,发展公路客运业务吸引周边区域游客。旅游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主要以旅游饭店、宾馆为重点,加强旅游中心城市和主要旅游景区的接待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其接待规模和接待水平。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还包括开发特色餐饮,建设旅游商品购物商店、超市等。

(三)逐步建立、完善培训机制

  旅游业重点项目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旅游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等旅游人才的供给。建立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是内蒙古旅游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内蒙古要从其自身的实际出发,全面启动人才新战略,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旅游培训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旅游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旅游教育和培训机构的总体水平,并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市场急需的专业人才。充分借用区外旅游教育和培训培养旅游人才,与旅游业发达地区积极进行人才交流,引进人才,以解决目前人才紧缺的状况,从人力资源上保障旅游经济的强劲发展。

   (四)积极鼓励创新性开发战略

  内蒙古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其宣传促销的策略要有更强力度的选择,即必须瞄准国内外的主要客源市场,促销特色的产品,突出自己产品的个性和优点。在今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要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手段,采取多种形式,精心地、高质量、有效地开展促销活动,树立内蒙古旅游业的整体形象和良好信誉,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在制定旅游宣传计划时,要在市场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国内外宣传,实施旅游促销工作,要增加促销投入,每年从财政拿出一部分资金。要积极开展区域间的旅游联合。海外旅游市场要稳定俄罗斯、蒙古、日本、韩国、港澳台等旅游市场基础上,积极争取南亚、北美、欧洲的客源市场,国内旅游要加大对周边地区、京津冀、东北三省、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的促销力度。


参考文献:

  [1]乌铁红,李文杰.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产品内部竞争问题与对策[J].北方经济,2006年第7期:23-24

  [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白翠玲,董志良,钟伟.旅游体验营销模型的构建[J].经济论坛,2005年第3期:71-72

  

作者介绍:

李燕(1982-),女,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从事蒙古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战略研究。

  

  




本文编号:163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3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e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