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自然风光型景区的低碳舒适度研究——以世界遗产地丹霞山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23 15:25

  本文选题:低碳旅游 切入点:旅游舒适度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基于低碳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法,构建由目标层、结构层和测量层组成的景区低碳舒适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角模糊数方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并以世界遗产地广东丹霞山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旨在引导景区往低碳、舒适方向发展,促进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旅游资源观赏游憩价值、空气质量、卫生满意程度、服务质量满意度等四项指标对景区低碳舒适度的建设影响较大,景区要更多的关注"软服务"质量的建设;丹霞山景区的低碳舒适建设质量整体上较好,但在旅游交通、旅游食宿、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建设质量则为一般,在以后的发展与建设过程中,丹霞山景区应注意这些问题,努力建设成为既低碳又舒适的旅游景区.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t of low carb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ow carbon comfort degree of scenic spot is constructed by mean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expert consultation and so on.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i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riangular fuzzy number method, which is composed of target layer, structure layer and measurement layer. Taking Danxia Mountain, a world heritage site, as an example, an empir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area towards a low carbon and comfortable direction and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cenic spo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m resources enjoy the value of recreation and enjoy the air quality. The degree of health satisfaction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service quality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omfort in scenic spots. The scenic spot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ft service" quality, and the low carbon comfort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scenic spots in Danxia Mountain is better on the whole. However,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ourism transportation, travel accommod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and so on is general. In the late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Danxiashan Scenic spo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se problems and strive to become a low carbon and comfortable tourist spot.
【作者单位】: 韶关学院旅游与地理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0116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3YJC63014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3M530711) 广东省教育科研基金(2011TJK351) 韶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G2013014)资助项目
【分类号】:F592.7;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马丽君;孙根年;马彦如;蔡小飞;侯康;;50年来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3 马勇;颜琪;陈小连;;低碳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4期

4 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5期

5 杨军辉;;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6期

6 蔡萌;汪宇明;;低碳旅游:一种新的旅游发展方式[J];旅游学刊;2010年01期

7 汪宇明;;倡导低碳旅游,推进发展方式转型[J];旅游学刊;2010年02期

8 田坤跃;;基于Fuzzy-IPA的景区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0年05期

9 谢园方;赵媛;;国内外低碳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人文地理;2010年05期

10 吴晓山;;低碳旅游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瑞林;;低碳经济时代武汉城郊农业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2 杜宗斌;;乡村低碳旅游发展路径分析——以浙江湖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3 张家友;胡剑波;;资源枯竭城市向低碳经济转型之路:旅游资源开发——以个旧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4 廖钟迪;滕腾;;自然保护区低碳旅游开发中的产品设计研究——以广西龙虎山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5 孙梅红;;乡村旅游负面产业效应及基于低碳旅游的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6 许虹;;低碳旅游的推行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7 蒋焕洲;;贵州乡村旅游低碳化发展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8 吴辰君;王淮梁;;生态理念在敬亭山太白湖景观改造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郭俊刚;王淑娟;;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0期

10 白刚;胡秀丽;吴明作;;河南省旅游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特征[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尹珩;洪卫;;规划环评中低碳方案适应性分析研究实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汪宇明;蔡萌;;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路径[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路紫;蒋清文;刘武琼;;环京津休闲旅游带低碳旅游经济发展[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刘啸;;北京世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旅游低碳化策略[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蔡萌;汪宇明;吴文佳;钱磊;;旅游城市转型发展的低碳化模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6 吴倩;;绿色理念在低碳旅游中的实践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7 宋一兵;古翠芝;;广东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挑战[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8 张凌云;张金山;王恒;李飞;庞世明;;密云县绿色旅游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研究[A];2012年首都旅游产业研究报告[C];2012年

9 王雅静;;浅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实现途径的多样化[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10 张莹;程一帆;尚可政;王式功;;南京市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人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5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潘翰增;旅游服务供应链协调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龚莹;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美国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蔡萌;低碳旅游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江敏;环城游憩体验价值与游客满意度及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年

8 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恒;国家海洋公园建设与保护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雪丽;低碳旅游生活行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谭锦;旅游景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3 王婧;基于服务共享中心的乡村旅游运营模式及决策模型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周伟伟;世界遗产地游客体验满意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谢桂敏;我国低碳旅游发展模式及运行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夏浩芳;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花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小培;基于网络评论的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秋香;“粗布”不“粗”—探析鲁锦艺术[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丽彤;承德坝上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文亮;梁留科;司冬歌;;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瞿葆;;基于低碳概念的旅游业发展初探[J];北方经济;2010年10期

3 刘啸;;低碳旅游——北京郊区旅游未来发展的新模式[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4 曾凤章,王元华;神经网络在顾客满意度测评中的应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刘志林;戴亦欣;董长贵;齐晔;;低碳城市理念与国际经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6 马丽君;孙根年;王洁洁;;中国东部沿海沿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7 陆林,宣国富,章锦河,杨效忠,汪德根;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8 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9 任健美,牛俊杰,胡彩虹,刘永存;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4年06期

10 王群;丁祖荣;章锦河;杨兴柱;;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郭来喜;桑海洋;;后“低碳经济”时代旅游发展趋势——“低碳旅游”开发探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新说;[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2 魏小安;[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耿闻;[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中国旅游研究院 石培华 吴普;[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中国旅游研究院 石培华 吴普;[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重庆浩鉴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梅劲援 郑少林;[N];中国旅游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柴颖;[N];工人日报;2010年

8 魏小安;[N];江南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傅军;[N];青岛日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文彦;基于低碳旅游视角的炎陵县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侯文亮;低碳旅游及碳减排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君;面对“国家地质公园”的丹霞山[J];华夏人文地理;2002年01期

2 ;丹霞山[J];教师博览;2008年05期

3 陈萌;;丹霞山:岭南的归隐之地[J];源流;2010年17期

4 楚清;;世界地质奇观——仁化丹霞山[J];百姓生活;2009年01期

5 杨效忠;王荣荣;韩会然;;低碳旅游背景下的世界遗产开发和保护模式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年05期

6 仇江;清代丹霞山别传寺和尚塔[J];岭南文史;2003年02期

7 钟新才;;万古丹霞天下奇[J];风景名胜;1995年10期

8 廖涛;;秋访丹霞寺[J];协商论坛;1998年06期

9 言召一;;绮丽多姿的丹霞山[J];科学24小时;2011年01期

10 林柳珠;;丹山胜景掇英[J];风景名胜;199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红宁;李枝坚;黄高辉;杨庆东;许玲;;“申遗”成功新形势下的风景区服务设施规划探索——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南门服务基地、夏富、龙皇坪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宝明;彭少麟;;丹霞山生态系统多样性[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懿群;王肇荣;;三角模糊数综合评价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4 唐忠华;王鑫;杨松年;;基于三角模糊数属性层次模型在军事决策中的应用[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覃菊莹;孟凡永;曾雪兰;;三角模糊数多属性决策的一种新方法[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钱振越;;保护世界遗产 永远造福人民[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阙维民;;世界遗产研究的地理学基础[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党兴华;黄继勇;;技术创新网络中跨组织学习绩效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彭华;张娟;周婷婷;;丹霞地貌旅游区科普旅游开发探讨——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杨;周亦平;李瑞民;;基于GIS的浙江省旅游舒适度评价[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栾峰;中国丹霞让世界惊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2 本报记者 鲁娜;中国丹霞游:借力世遗东风[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李小清 刘加青 高莹;暑期游客52万比增72%[N];韶关日报;2010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谷立辉 通讯员 曾明 高莹 刘加青;丹霞山:旅游者更应懂得珍惜美景[N];南方日报;2011年

5 韶关日报记者 李小清 通讯员 陈宣平 黎娟娟;把丹霞山建设成一流景区[N];韶关日报;2010年

6 韶关日报记者 李小清 特约记者 高莹;加快大丹霞建设步伐[N];韶关日报;2010年

7 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 黄大维;丹霞山成功申遗是新的历史起点[N];韶关日报;2011年

8 侯中良 程亚星;魂牵梦萦黄山情[N];黄山日报;2010年

9 驻福建记者 汪平;泰宁丹霞入选世遗名录[N];中国旅游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小清 通讯员 郭世明 曾明;助推丹霞山申报自然遗产[N];韶关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兰蓉;模糊信息距离及其若干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裴植;模糊多属性决策方法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3 杨志民;模糊支持向量机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廖勇;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系统结构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唐小丽;模糊网络分析法及其在大型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和媛媛;基于模糊集理论的不完全信息多属性决策方法与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赵冬安;基于故障树法的地铁施工安全风险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高岩;基于模糊决策矩阵的多属性决策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李彦锋;复杂系统动态故障树分析的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司书宾;基于故障预测的装备维修备件协同库存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点;面向软件企业的知识联盟风险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2 吴岸松;三角模糊数在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3 张影;全过程代建下代建单位的风险度量与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闫书丽;多属性决策与集成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邵国霞;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项目间接经济效益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师晓芳;我国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工作满意度与离职倾向研究[D];沈阳大学;2007年

7 刘秀娟;ERP中供应商评价选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7年

8 安丽梅;模糊事故树法在水灾事故分析中的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春廷;基于遗传算法的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10 黄奇成;模糊数判断矩阵的排序方法及其在群决策中的应用[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540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540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1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