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遗址阐释系统构建初步研究
本文选题:遗产管理 切入点:古墓葬 出处:《江汉考古》2014年02期
【摘要】:正一、前言大遗址,即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文物价值突出的大型文化遗址、遗存和古墓葬[1]。有效的对大遗址实行保护,发挥其价值,使大遗址的保护能够惠及民生,是现阶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头戏。展示作为联接公众与遗址的之间的桥梁,是遗产保护与价值阐释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然而,现阶段展示工作存在着"方式单一、内容单一、信息源单一"等问题,使得公众无法真正了解遗产的价值、无法了解
[Abstract]:First, the preface to the great ruins, that is, large-scale cultural sites with large scale in cultural heritage and outstanding value of cultural relics, remains and ancient tombs [1]. Effectively protect the great site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value, so that the protection of the great sites can benefit the people's livelihood.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public and the site, display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way to explain the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value. However, there is a single way in the present display work. Such problems as single content and single source of information make it impossible for the public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the heritage.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2YJC630086) 陕西省教育厅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2JZ047)
【分类号】:K8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婧;钟林生;陈田;;国内外旅游解说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01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富儒;《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与中国世界遗产的持续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2 陈凌云;建立健全我国文化遗产资金保障机制[J];江南论坛;2003年12期
3 曹丽娟;从世界遗产到国家遗产、地方遗产体系[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4 肖华文;让历史告诉未来——透视中国各地申报世界遗产热[J];城乡建设;2004年08期
5 应四爱,陈惟,李辉;浅议美国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6 符全胜,盛昭瀚;中国文化自然遗产管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初探[J];人文地理;2004年05期
7 王雅梅,谭晓钟;欧盟保护开发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成功经验有哪些可资借鉴[J];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04期
8 刘庆余,王乃昂,张立明,李钢;论遗产资源开发问题[J];开发研究;2005年04期
9 李星;;中国保护世界遗产任重而道远[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谢凝高;;尽快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J];城乡建设;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荣誉;;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新思考[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闵庆文;;遗产类型的多样性与保护途径的多样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3 陆建松;;我国遗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4 王佩琼;;确认遗产的普遍价值[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5 孙华;;遗产保护和管理的第一要素:价值的延续[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6 杨文志;;遗产:民族的“种质资源”[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7 孟华;秦耀辰;;中国遗产旅游与遗产保护:两难还是双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8 李雯;黄德林;杨程;;部门分管制下自然遗产保护评估指标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9 华芳;穆吟;汤海孺;;社会学视角下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社区角色[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10 吕娟;李云鹏;;大运河水利遗产现状问题及保护策略探讨[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瑾;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体制尚待完善[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中共四川省乐山市委宣传部 罗佳明;我国世界遗产管理的有效性及其社会文化环境影响[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孟宪玲;保持少数民族地区遗产的“原汁原味”[N];中国民族报;2004年
4 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文化与自然遗产经济学界定及管理体制[N];中国文物报;2002年
5 中国社科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 徐嵩龄;遗产单位的经营[N];中国文物报;2002年
6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博物馆学系;对文化遗产保护中长期规划研究报告的建议[N];中国文物报;2004年
7 傅斌;遗产保护不能羞耻于谈钱[N];中国文物报;2005年
8 本报实习生 尤莼洁;莫让遗产变遗憾[N];解放日报;2001年
9 记者赵瑾;我国世界遗产管理体制亟须改革[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10 李京华 李煦;“圆明园事件” 凸显遗产地旅游开发过度[N];经理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臻;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经济学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2 吴育标;中国世界遗产战略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马明飞;自然遗产保护的立法与实践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余洁;遗产保护区的非均衡发展与区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吕晓斌;基于产权视角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惠毅;论电视传媒在西安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14年
8 黄明玉;文化遗产的价值评估及记录建档[D];复旦大学;2009年
9 李连璞;遗产型社区属性剥离与整合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威;中国运河遗产廊道的开发与保护[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曹凛;长沙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潘运伟;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4 齐敏;中国大陆社会力量介入文化遗产事业管理经营问题初探[D];西北大学;2009年
5 李方容;重庆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宋宏宴;长春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唐智华;京杭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2009年
8 高婉斐;隋唐大运河开封段遗产保护与展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鹏;2008北京奥运会遗产保护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10 徐小文;《凯恩斯决议》对中国世界遗产申报的影响[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557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55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