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效率评估——基于生态足迹和碳足迹的比较研究
本文选题:生态效率 切入点:张家界 出处:《林业经济问题》2014年05期
【摘要】:构建基于碳足迹测算和生态足迹测算两种方法的生态效率评估模型,以张家界为实例,分别测算2012年张家界旅游活动各环节的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具有高效性,旅游收入与生态环境负荷没有线性关系。基于碳足迹的评估方法揭示:提高旅游生态效益主要是要提高资源及能源的利用率,降低旅游活动尤其是交通、住宿环节的碳排放。基于生态足迹的评估方法揭示:提高旅游生态效率的措施,除了节能减排外,提高生物性生产土地的生产力尤其是耕地也是关键。
[Abstract]: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evaluation model based on carbon footprint measurement and ecological footprint measurement is constructed. Taking Zhangjiajie as an example,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Zhangjiajie tourism activities in 2012 is calculated separat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Zhangjiajie tourism has high efficiency. There is no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incom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load. The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carbon footprint reveals that the main purpose of improving tourism ecological efficiency i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and energy, and to reduce tourism activities, especially traffic. The assessment method based on ecological footprint reveals that in addition to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the key to improve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tourism i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of biological productive land, especially the cultivated land.
【作者单位】: 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YBA139) 湖南省情与咨询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BZZ156)
【分类号】:X22;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2 李鹏;杨桂华;郑彪;张一群;;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云南香格里拉旅游线路产品生态效率[J];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3 谭秋成;;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挑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淑敏;孙坤;杨效忠;;近30a黄山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程春旺;沙润;周年兴;;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3 桑秋;苏飞;张平宇;;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4 刘艳中;李江风;张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足迹环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郑敏;张伟;;山地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6 谢雨萍;向悟生;;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7 甄翌;;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8 徐柳园;李洪波;;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9 景秀艳;;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测评与规划调控——以泰宁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10 邵小慧;罗艳菊;袁建平;;三亚市观光旅游者和度假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章锦河;王群;朱棣;姜坤;;循环经济与大别山生态旅游开发[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向岚麟;;国内世界遗产研究概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晶;赵锦霞;刘大海;吴桑云;;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岛旅游承载力模型及祥云岛实证分析[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7 谢爱良;朱孔山;;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区域旅游发展和谐度评估[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怀c,
本文编号:1662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6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