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再论孙吴简中的户籍文书——以结计简为中心的讨论

发布时间:2018-04-03 21:20

  本文选题:走马楼吴简 切入点: 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摘要】:走马楼孙吴简最常见的名籍有两类,第Ⅰ类结句简通常作"右某家口食若干",第Ⅱ类结句简写作"凡口×事×算×事×"。"右某家口食"类的里结计简中,一里民户分"不任调"户和"应役民"两类统计,前者指蠲免赋役的民户,后者则是承担赋役者。"口×事×算×事×"中,前一"事"释"口",指应缴纳口钱的人数,后一"事"释"算",指应缴纳算赋的人数。第Ⅰ类简主要目的是统计人口,第Ⅱ类简是为了征纳口算赋兼及更赋的人头税。与之相应,第Ⅰ类简登录的是全里所有人户,结计简统计的是全里的总户数和总口数;第Ⅱ类简登录的只是该里承担口算赋的人户亦即"应役民"和吏卒户,里结计简统计的也是这两类人户的总数,相应的口食数或为两类人户的总口数,但更可能是其中应纳人头税的总人数。"右某家口食"类简更具有基础台账的作用,是户籍无疑;"凡口若干"类简也被称作"黄簿",属于广义上的户籍。
[Abstract]:There are two kinds of names in the most common names of Sun Wu Bamboo slips of Walmulou. The first type is usually used as "some food in the right family", and the second type is composed of "Fangkou 脳 things 脳 calculation 脳 things 脳".In the household of a certain family on the right, there are two types of statistics: the "non-resident" household and the "servant-in-service" household. The former refers to those who are exempt from duty, while the latter are those who undertake the duty. "The former "explanation" refers to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should pay the oral money, and the latter "explanation" refers to the number of persons who should pay the tax.The main purpose of the first type is to count the population, and the second is to collect and collect the population tax.Accordingly, the first type of simple entry is for all the households in the whole house,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households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mouth for the whole place are counted in the compendium; and in the second category, only the households who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calculation are the "servants" and pawns.It is also the total number of households in these two categories, the corresponding number of mouths or the total number of households of the two categories, but the more likely is the total number of those who are liable to be taxed. "On the right, "a certain family food" has the function of the basic account, is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Fankou several" type Jane is also called "yellow book", belongs to the household register in the broad sens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项目“孙吴乡里社会研究——以走马楼吴简为中心”(16710221)
【分类号】:D691.2;K877.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韶青;;晋令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历史地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2 孟宪实;;论唐朝的佛教管理——以僧籍的编造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徐忠明;杜金;;唐明律例刑讯规定之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郭丽;;隰朋事迹考[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5 郑显文;;中华法系与古代罗马法之“暗合”[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荣强;从计断九月到岁终为断——汉唐间财政年度的演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过常宝;;论先秦工匠的文化形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卢红蓉;;中国哲学与中医学虚、实理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年05期

9 于成宝;曹贤香;;京房易学“爻纳支”问题略论[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王建涛;;唐代官僚家庭财产管理的模式与手段[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劲;;阮朝都城顺化营建理念中所折射的中华思想——越南汉文文献的整理与再研究[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刘永明;;敦煌道教的世俗化之路——道教向具注历日的渗透[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3 邹其昌;孙洪伟;;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考工记》造物思想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张平;;龟兹考古中所见唐代重要驻屯史迹[A];龟兹学研究(第二辑)[C];2007年

5 李玉生;;唐令与礼的关系析论[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6 柯卓英;;唐代笔记小说编撰者略论[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7 何胜冰;;韩非之术探研[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8 万晋;;“曲”中的世界——唐都长安城市社会空间的一个侧面[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9 楾春峰;;《周礼正义》(地官)点校商枕[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十一辑)[C];2013年

10 方钱;;从《管子》的相关思想看祖国的统一大业[A];2013第八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胡晓明;符瑞研究:从先秦到魏晋南北朝[D];南京大学;2011年

9 袁瑾;绍兴舜王巡会会货表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春凌;儒教转型与文化新命[D];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芦翠;东周时期齐国女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3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蓬克;“礼”和“礼”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黄文燕;价值观与东周时期的齐秦军功爵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林文飞;盛唐时期假日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韩玉峰;秦汉时期儒生的命运与国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姜宾;金中都地区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章林;日本律令制国家贱民身份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宁;3-7世纪高昌服饰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辉;从长沙吴简看三国文书的特征[J];长沙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2 王素;说“夷民”——读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札记[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05期

3 蓝天;话说长沙吴简[J];老年人;1997年09期

4 沈友志;再次聚焦“三国吴简”——走马楼吴简抢救整理纪实[J];湖南档案;2001年05期

5 秦中玉;长沙吴简——我国档案史料的第五大发现[J];档案时空;1997年01期

6 张荣强;说"罚估"——吴简所见免役资料试释[J];文物;2004年12期

7 禹丁华;惊世考古大发现:长沙走马楼吴简揭秘[J];档案时空;1997年01期

8 汪力工;关于吴简注记中的“中”字[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05期

9 陈先枢;长沙走马楼吴简的文献价值[J];求索;1999年02期

10 高敏;再论长沙走马楼简牍中的“复民”问题——读《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札记之一[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素;;关于长沙吴简“关”字解读及标点问题——《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释文探讨之三[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运环;;楚地出土简帛与荆楚文化[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石见;“敦煌百年”的曲折与“长沙吴简”的未雨绸缪[N];中国文物报;2001年

2 汪力工;略谈长沙三国吴简的清理与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解冰;关于三国吴简的保护工作[N];中国文物报;2001年

4 胡平生;简牍整理 尽量快些 尽量好些[N];中国文物报;2001年

5 故宫博物院 王素邋汪力工;长沙吴简“户品出钱”简新探[N];中国文物报;2007年

6 记者 林泉 郭桂香 特约记者 曹砚农;“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N];中国文物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李国斌 通讯员 梁笑 杨眺;复原中的古长沙地方史[N];湖南日报;2011年

8 ;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进行脱水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4年

9 ;十万简牍 五年心血[N];中国文物报;2001年

10 何双全;中国简牍的世纪综述[N];中国文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保成;三国吴简文字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翔;走马楼三国吴简文字编及相关问题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

2 杜汉超;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米出入记录所见会计制度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3 黄晓菲;《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嘉禾吏民田家儌》词语通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06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06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de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