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生命周期评判
本文选题:普达措国家公园 + 旅游 ; 参考:《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年03期
【摘要】:根据2007—2015年普达措国家公园游客数量的统计数据,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构建直线、指数、戈珀兹、Logistic回归、GM(1,1)、ARIMA(1,1,1)6个预测模型。结果表明:GM(1,1)模型的预测效果最好,总体效果为GM(1,1)Logistic回归直线趋势指数趋势ARIMA(1,1,1)戈珀兹模型;基于GM(1,1)灰色预测模型的模拟方程为:x(t+1)=49.157 119e~(0.159 615t)±27.302 081,对普达措国家公园未来10年的游客量进行预测,到2025年普达措国家公园的游客量可能会突破500万人。
[Abstract]: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the number of tourists in Pudaco National Park from 2007 to 2015, an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tourist destination life cycle, six forecasting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for Pudaco National Park: straight line, index, and GM-1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diction effect of the 1 / GM-1) model was the best, and the overall effect was as follows: the general effect was as follows: the linear trend index trend of Arima was 1 / 1 / 1 / 1) Gopertz model;The simulation equation based on the grey prediction model is: 49.157 119e~(0.159 615t) 卤27.302 081.The tourist volume of Pudaco National Park in the next 10 years is forecasted, and the number of tourists in Pudaco National Park may exceed 5 million by 2025.
【作者单位】: 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31)资助 云南省社科基金项目(JD2015YB11)资助 西南林业大学教研项目(yb201403)资助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14226)资助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余雅玲;杨建明;;基于多种模型的福建省入境游客量预测[J];旅游论坛;2012年05期
2 纪成君;何建军;;国内旅游收入预测模型的比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甘永萍;;基于多种模型的广西入境旅游游客量预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杨名桂;杨晓霞;;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重庆市入境旅游客流量预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5 张骁鸣;薛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数学模型比较研究[J];旅游科学;2009年04期
6 曾忠禄;郑勇;;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内地赴澳门游客量预测[J];旅游科学;2009年03期
7 王琦;高德兴;;福建省台湾入境游客市场预测模型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12期
8 张杰;刘小明;贺玉龙;陈永胜;;ARIMA模型在交通事故预测中的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9 严汾,蒙吉军;Logistic增长模型在游客流量预测中的应用——以贵州省绥阳县为例[J];人文地理;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海霞;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俊;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框架初探[D];扬州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夏;李苑辉;陈磊;陈焕东;陈明锐;;基于灰色预测模型的航线客流量预测[J];计算机系统应用;2017年07期
2 刘传;董静;邱守明;;普达措国家公园旅游生命周期评判[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7年03期
3 李振环;王亚玲;;中国内地居民赴澳门旅游影响因素的相关回归分析[J];旅游研究;2017年03期
4 周志;田楠;赵宇红;;天津市义务教育学龄人口规模预测与分析——基于多因素灰色预测模型和人口推算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5 王高帅;陈晓娟;梁进娟;;基于ARIMA-BPNN模型对医院感染患病率的预测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年02期
6 朱艳娜;何刚;乔国通;;不同周期视域下安徽省煤矿事故统计分析与预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S2期
7 朱晓翠;钱赛;;一种基于灰色模型的数据预测优化算法[J];河南科学;2016年11期
8 张颖;伍新蕾;;广东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与灰色预测研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6年11期
9 李秋香;张玉豪;;改进灰色模型群的我国道路交通事故预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21期
10 马丽君;龙云;孙根年;;1978年来我国旅游与经济发展波动周期的非同步性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静;大都市滨水区游憩化更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小琴;森林公园供给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3 王京传;旅游目的地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罗金华;中国国家公园设置及其标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维维;城市旅游综合体发展影响因素评价体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6年
2 朱元昱;镇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田涛;西北地区川道城市空间发展时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银珠;杨建明;陈雅丽;;基于灰色模型的福建省入境旅游客源预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2 李君轶;马耀峰;杨敏;;我国旅游市场需求预测研究综述[J];商业研究;2009年03期
3 孙根年;薛佳;;中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需求预测[J];城市问题;2009年01期
4 殷书炉;杨立勋;;旅游需求预测方法与模型评述[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任来玲;赵茂宏;赵丽君;;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概述[J];统计研究;2008年07期
6 王红姝;张莹;;黑龙江省入境旅游客源灰色预测模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8年06期
7 翁钢民;郑竹叶;刘洋;张晓娜;;基于GM-Markov模型的旅游客源预测——以中国入境旅游客源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洪涓;张楠;;北京市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J];经济论坛;2008年08期
9 杨立勋;殷书炉;;人工智能方法在旅游预测中的应用及评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年04期
10 杨春宇;黄震方;毛卫东;;基于旅游学角度的游客量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波;中国旅游景区供给的制度经济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张金泉;国家公园运作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3 李华明;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利用法律保护对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阎友兵;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李若凝;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胡敏;风景名胜资源产权的经济分析[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苹苹;美国国家公园的经验及其启示[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杨朝飞;;美国国家公园不救火不抗洪[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年05期
3 王永生;;国家公园的形成与发展(二)[J];西部资源;2006年02期
4 周年兴;黄震方;;国家公园运动的教训、趋势及其启示[J];山地学报;2006年06期
5 郑敏;;美国国家公园的困扰与保护行动[J];国土资源情报;2008年10期
6 罗勇兵;王连勇;;国外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对中国国家公园的启示——以新西兰亚伯塔斯曼国家公园为例[J];管理观察;2009年17期
7 韩文洪;余艳红;;云南省国家公园建设问题探讨[J];林业调查规划;2009年04期
8 苏雁;;日本国家公园的建设与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年23期
9 刘静艳;孙楠;;国家公园研究的系统性回顾与前瞻[J];旅游科学;2010年05期
10 田世政;杨桂华;;中国国家公园发展的路径选择:国际经验与案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书琪;邓小荣;;国家公园发展的基本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籍传茂;王兆馨;;美国国家公园系统历史和了解其现状的体会[A];“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历史的回顾暨纪念丁文江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陈飙;杨桂华;;美国国家公园发展初期的经验借鉴[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钱方;凌小惠;;美国国家公园与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何才华;熊康宁;;关于新西兰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研究[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6 孙平;;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思考[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环境规划)[C];2014年
7 杨士龙;;国家公园理念和发展模式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郑淑玲;;国内外公园与康乐业发展趋势[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9 庄优波;;美国国家公园界外管理研究及借鉴[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筝;刘凯;;美国联邦保护地体系现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村串仁三郎;美英发展国家公园的经验[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沈受君;美国国家公园一瞥[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黎越;奥地利 徜徉在国家公园[N];经济日报;2003年
4 赵兴华;澳大利亚积极保护湿地和国家公园[N];中国花卉报;2003年
5 晋云;我省旅游业转型呼唤国家公园[N];云南政协报;2007年
6 田砚君 通讯员 张铭;云南将建设一批国家公园[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7 王雯;国家公园管理模式 借他山之石以攻玉[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刘丽;“国家公园”,找寻保护与效益之间的平衡点[N];中国旅游报;2008年
9 陈正才邋陈启航;云南成为我国首个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10 记者 徐晓梅 通讯员 李国瑾;云南列为国家公园建设试点省[N];云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金泉;国家公园运作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海霞;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唐芳林;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Sitienei Anne Jerop;梅鲁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的人—象冲突:大象迁徙模式和气候变化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保光;美国国家公园体系的起源及其形成[D];厦门大学;2009年
2 刘亮亮;中国国家公园评价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冰;中博国家公园比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宋迎艳;探究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回声谷筑坝争议[D];辽宁大学;2015年
5 苏冠华;台北市阳明山国家公园步道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6 周兰芳;中国国家公园体制构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李吉龙;基于森林管理视角的中国国家公园探索[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8 魏小萍;美国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9 郭伟乐;我国国家公园体系构建及发展模式的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5年
10 李媛媛;美国七个国家公园口译实践报告[D];青岛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7428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42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