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丝绸之路的古镇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及保护——以兰州榆中县青城镇为例
本文选题:兰州市榆中县 + 青城古镇 ; 参考:《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2期
【摘要】:兰州,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节点旅游城市.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产业一体化的有序推进,兰州在打造"黄河之都"这一旅游品牌基础上,通过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兴建旅游设施、提高旅游服务,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文章以兰州市榆中县青城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保护为切入点,从历史文献学角度阐述了青城古镇姓氏文化、书院文化、民间艺术等的旅游价值.最后强调了青城古镇文化旅游开发应以保护地域特色文化为基础,还原古镇传统风貌,通过旅游形象传播,打破地域壁垒,试图对兰州市大旅游圈的形成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
[Abstract]:Lanzhou,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mportant node tourism city. With the orderly promo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ntegration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Lanzhou, on the basis of creating the tourism brand of "the Yellow River City", through mining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building tourism facilities and improving tourism services,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achieved rapid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in Qingcheng Ancient Town, Yuzhong County, Lanzhou Cit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tourism value of surname culture, academy culture and folk art of Qingcheng Ancient T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ical philology. Finally,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cult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of Qingcheng ancient town should be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restore the traditional style and features of the ancient town, spread through the tourist image, break down the regional barrier, and try to make the formation of the big tourism circle of Lanzhou City more beautiful.
【作者单位】: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基金】:2015年兰州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5-014C)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巩洁;军垦文化旅游资源的界定和特征[J];兵团建设;2004年02期
2 张刚涛;李妮妮;黄栋;;青岛市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31期
3 颜军;李荃辉;庞甲光;张亚峰;;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评析与开发建议[J];特区经济;2009年12期
4 ;抓住机遇开发鲜鱼口地区文化旅游资源[J];北京规划建设;2000年04期
5 马金星;青海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J];青海民族研究;2000年03期
6 陈景富;坚持“五突出”开发佛道教文化旅游资源[J];陕西省行政学院.陕西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方才勤;;三峡水电文化旅游资源述评[J];三峡文化研究丛刊;2003年00期
8 孙涉;南京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特点与开发[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乌铁红;成吉思汗文化旅游资源系统开发的相关问题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熊伟,罗能;重庆抗战文化旅游资源与开发[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向敏;;泉州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分析[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2 陈敬堂;;以黄埔军校史迹为龙头开发长洲文化旅游资源[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3 李建平;;关于西林县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思考[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4 于滋娴;张国莉;任文颖;;南京市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海蓉;;大冶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A];荆楚文化与民俗论丛——1997—2001湖北省群众文化获奖论文汇编[C];2001年
6 黄翔;王乃举;;长江流域湖北段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分析与开发设想[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7 张桂兰;;黑龙江省旅游产业的发展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8 阿尔斯朗·马木提;;新疆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潜力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刁宗广;;徽州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10 安文新;;试论夜郎文化旅游资源定位定量分析[A];乌蒙论坛[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新和;挖掘文化旅游资源 精心打造焦作名片[N];焦作日报;2007年
2 谭亚男;合理开发民族宗教文化旅游资源[N];湘声报;2008年
3 记者 欧阳敏;开发整合盐文化旅游资源[N];自贡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鹏;罕见的文化旅游资源[N];郴州日报;2009年
5 林子;央视推介梵净山文化旅游资源[N];铜仁日报;2009年
6 记者 严凌;开发鄂东宗教文化旅游资源[N];黄石日报;2010年
7 特约通讯员 王文佐;法国普瑞斯汀投资集团到印江考察文化旅游资源[N];铜仁日报;2011年
8 诸葛军;临沂市河东区政协调研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情况[N];联合日报;2011年
9 刘兴国;整合旅游资源 加快旅游产业整体开发[N];团结报;2005年
10 刘素琴;务川开发丹砂文化旅游资源[N];贵州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双莲;湖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津;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华;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姜晨;崂山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翟志芳;佛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6 梁丽文;桂东南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7 吴洁芳;基于市场分析的安庆市文化旅游资源分层开发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8 刘晓庆;四川桥文化旅游资源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9 丁佳;环青海湖地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青海大学;2015年
10 王建英;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69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776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