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汶川地震对区域旅游业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5 07:00

  本文选题:汶川地震 + 旅游业 ; 参考:《资源科学》2014年08期


【摘要】:发生于四川省西部的"5·12"汶川大地震,给所处区域的旅游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了分析汶川地震对该区域旅游业的影响,本文在四川省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两个区域尺度上,运用灰色预测方法和灰色关联度方法,从旅游业总量指标、年度特征和季节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汶川地震对两个区域旅游业影响的阶段可划分为四个时期:震前平稳发展期、震中急速下挫期、震后努力恢复期和恢复之后发展期,不同区域恢复期持续的时间不同,四川省为1年左右,而阿坝州为3年左右;2汶川地震对不同区域尺度受灾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存在差异,灾后1年内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省旅游业总收入减少186.94亿元,游客接待量减少1.84亿人次;灾后3年内阿坝州旅游业总收入减少114.62亿元,游客接待量减少0.13亿人次;3汶川地震对四川省旅游业的季节特征影响不大,而对阿坝州旅游业的季节特征影响显著,可见地震对小尺度区域旅游季节特征影响更明显,地震3年后阿坝州5月和6月的游客接待量明显增加,说明对地震灾害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能有效促进灾区旅游业的快速恢复和加速发展。
[Abstract]:The "5 12" Wenchuan earthquake in the west of Sichuan Province has had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region.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the region, this paper applies the grey prediction method and the grey correlation degree method to the two regional scales of Sichuan Province and Aba Tibetan and Qiang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ge of the impact of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on tourism in the two reg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periods: the period of steady development before the earthquake, the period of rapid decline of the epicenter.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earthquake and after recovery, the duration of recovery period in different regions is different, the duration of recovery period in Sichuan province is about 1 year, and the impact of the earthquake in Aba Prefecture on the tourist destinations affected by disasters at different regional scales is different for about 3 years. Within one year after the disaster,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reduced the total tourism revenue of Sichuan Province by 18.694 billion yuan, and the number of tourists received by 184 million people, and the total tourism revenue of Aba Prefecture fell by 11.462 billion yuan in the three years after the disaster. The decrease of 13 million tourists received by Wenchuan earthquake has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 Sichuan Province, but 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 Aba Prefecture, which shows that the earthquake has a more obvious impact on the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 small-scale areas. Three years after the earthquake, the tourist reception in Aba Prefecture increased obviously in May and June, indicating that the rational exploitation of the tourist resources of earthquake disaster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apid recovery and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disaster area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分重大自然灾害的时空对称性:结构、机理与适应对策”(编号:41171090)
【分类号】:P315.9;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根年;舒镜镜;马丽君;王洁洁;;五大危机事件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基于本底线模型的高分辨率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2 梅虎,朱金福,汪侠;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旅游景区顾客满意度测评研究[J];旅游科学;2005年05期

3 王恩旭;武春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入境旅游服务质量满意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8年11期

4 甘露;刘燕;卢天玲;;汶川地震后入川游客的动机及对四川旅游受灾情况的感知研究[J];旅游学刊;2010年01期

5 李敏;张捷;罗浩;董雪旺;上官筱燕;蔡永寿;;基于旅游动机的旅游业灾后恢复重建研究——以“5·12”汶川地震后的九寨沟为例[J];旅游学刊;2012年01期

6 段勉亦;黄一培;;汶川地震对四川省入境旅游人数的影响——基于TBL和MARMA模型的综合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梁艺桦;杨新军;马晓龙;;旅游业发展影响因子灰色关联分析[J];人文地理;2006年02期

8 何瑛;;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新疆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研究[J];生态经济;2012年01期

9 刘浩龙;葛全胜;席建超;;区域旅游资源的灾害风险评估——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为例[J];资源科学;2007年01期

10 徐晓娜;翁钢民;;城市居民旅游需求差异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恩旭;武春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游客满意度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12期

2 孙滢悦;陈鹏;;区域旅游资源灾害风险评价模型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3 齐莉莉;郑焕友;;上海入境旅游的发展及其政策措施演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翁钢民;徐晓娜;尚雪梅;;我国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5 郑仕华;;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的旅游业影响因子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04期

6 王庆军;叶涛;;基于灰色聚类法的胜任力评价方法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章泽武;;论经济增长、实际汇率与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关系[J];当代经济;2007年06期

8 孙根年;周瑞娜;马丽君;王泰然;;2008年五大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基于本底趋势线模型高分辨率的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12期

9 杨建明;黄银珠;陈雅丽;;福州市入境旅游发展及其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张达;;我国旅游灾害的研究进展[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叶欣梁;温家洪;;基于多情景的九寨沟荷叶寨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向艺;王成璋;郑林;;省域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及应用[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叶欣梁;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振;主题乐园顾客满意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5 张长城;中学体育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童莉莉;个体对移动业务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郑文俊;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9 梁峰;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司马志;基于ESP范式的中国旅游产业绩效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田坤跃;基于生活方式类型的影视基地游客满意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尚丹;前南峪生态带动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4 周伟伟;世界遗产地游客体验满意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刘萍;邮轮经济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6 刘丽;大学生对上海世博园区的感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舒镜镜;加拿大入境美国旅游及地域对接对接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爱青;广东省出境旅游市场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9 赵雄伟;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蔡隽;基于旅游动机的农村居民出游意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燕;;顾客满意度研究述评[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刘敏,杨宏青,向玉春;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3 杨振之;叶红;;汶川地震灾后四川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的基本思想[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4 梁艺桦,杨新军,马晓龙;区域旅游合作演化与动因的系统学分析——兼论“西安咸阳旅游合作”[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5 戴光全;保继刚;;昆明世博会效应的定量估算:本底趋势线模型[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6 孙根年;于立新;;基于本底趋势线的秦俑馆旅游危机后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7 孙根年;我国境外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科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8年05期

8 战金艳,鲁奇;中国基础设施与城乡一体化的关联发展[J];地理学报;2003年04期

9 牛亚菲;旅游供给与需求的空间关系研究[J];地理学报;1996年01期

10 朱迎波,葛全胜,魏小安,董培南,何连生,彭唬;SARS对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影响的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应民;刘婷;;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时空差异及变化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3年04期

2 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3 游达明;许斐;;熵值法在区域旅游业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陈宝丽;倪海燕;;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信息 服务区域旅游业[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年04期

5 何小勤;;浙江省区域旅游业发展差异成因及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0年05期

6 许刚,符全胜;南京经济区域旅游业联合发展战略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年02期

7 宋云雷;;基于资源基础观的区域旅游业营销策略:以湖北孝感为例[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2期

8 王珍子;;区域旅游业用地分类体系初探——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4期

9 李航飞;唐承财;许树辉;左盘石;;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广东省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10 章牧;姚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格局与战略选择——基于DP矩阵的视角[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邱志扬;;区域旅游业对安徽省的经济贡献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莫新华;;布依族区域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于秋阳;;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影响要素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黄羊山;张林源;;区域旅游业的乘数效应[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5 刘国川;李岫;;基于DP矩阵的区域旅游业发展战略分析[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胡海霞;区域品牌运营是区域旅游业运营的催化剂[N];中国旅游报;2014年

2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王春雷;2010年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的互动(上)[N];中国旅游报;2010年

3 特派记者 罗霞;泛珠九省区签订旅游合作协议[N];海南日报;2006年

4 雷朋;成长型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资源开发[N];唐山劳动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田国宝;陕旅圣地河谷项目争议中复工 “红色旅游”变身卖地游戏?[N];中国房地产报;2014年

6 吴浪;大北京旅游“一区两圈”[N];华东旅游报;2006年

7 记者 肖慧;构建江苏旅游新三角[N];徐州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杨凌 王小萍;开创豫港旅游合作新天地[N];河南日报;2009年

9 李道君;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和旅游品牌[N];商丘日报;2005年

10 记者 赵英明;旅游“大管家”要当“服务员”[N];济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帆;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2 张墨格;我国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统计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3 易银飞;区域旅游业发展潜力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许斐;我国区域旅游业的经济效益评价[D];中南大学;2003年

5 李玉涛;基于生态位的区域旅游业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6 耿庆汇;区域旅游业网络化发展的理论与案例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2年

7 叶煜岚;基于粗糙集的区域旅游业绩效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肖晖;区域旅游业就业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樊信友;区域旅游业空间布局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林强;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002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002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