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青海湖流域自然环境对旅游安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02 22:59

  本文选题:旅游安全 + 青海湖流域 ; 参考:《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5期


【摘要】:青藏高原的旅游安全是目前国内旅游者和管理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以青海湖流域为研究对象,选取缺氧指数、太阳辐射、最大风速、冰雹日数、极端低温、综合自然灾害等指标,并应用GIS工具、数学模型及专家打分法对青海湖流域自然环境对旅游安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1景区、倒淌河景区自然环境对旅游安全的影响最小;沙岛景区、鸟岛景区及布哈河观光河段自然环境对旅游安全的影响较小;而金银滩草原等景区影响为中等,日月山景区等的影响相对较大;四周高山地区旅游安全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做好青海湖地区旅游发展的同时,要重点保证游客在景区内开展各种旅游活动的安全。
[Abstract]:The tourism safety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is a serious concern for domestic tourists and administrators. Taking Qinghai Lake Bas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indexes such as anoxic index, solar radiation, maximum wind speed, hail days, extreme low temperature, comprehensive natural disasters and so on were selected, and the GIS tool was used. The influence of natural environment on tourism safety in Qinghai Lake basin was analyzed by mathematical model and expert scoring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has the least impact on tourism safety in the scenic area of "Wang 151",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scenic spots of Shadao, Bird Island and Buha River has little impact on tourism safety, while the impact of scenic spots such as Jinyitan grassland is moderate. The influence of Riyue Mountain scenic spot is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safety is the biggest in the surrounding alpine area. Therefore, while doing well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Qinghai Lake area,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ourist activities in the scenic area.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9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项目)(2010CB951704)资助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向敏;;目的地旅游安全分析[J];创新;2010年02期

2 长安;葛全胜;方修琦;席建超;;青藏铁路旅游线气候适宜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3 蒋贵彦;孙根年;王琳;;青海省旅游气候舒适性评价及不利因素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4 郑向敏;范向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安全问题研究[J];旅游论坛;2008年04期

5 高玲;郑向敏;;国外旅游安全研究综述[J];旅游论坛;2008年06期

6 张进福,郑向敏;旅游安全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张西林;旅游安全事故成因机制初探[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8 郑向敏,宋伟;国内旅游安全研究综述[J];旅游科学;2005年05期

9 刘青春;张吉农;索有光;;青藏高原冬季极端低温异常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青海气象;2005年03期

10 刘峰贵;张忠孝;候光良;周强;张海峰;薛华菊;;青藏高原“渐进阶梯式”旅游模式探讨[J];人文地理;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佰顺;蒲金涌;辛昌业;袁雅萍;;天水市近60年阴晴天日数的变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2 何永晴;李凤霞;;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3 迟鹏;张升堂;;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成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4 岑乔;;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以高山和极高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5 周幼婵;王传辉;周顺武;;贵港地区气温日较差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21期

6 张健;;安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贺建桥;王宁练;蒋熹;陈亮;宋高举;李全莲;武晓波;;2006年夏季晴天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与气温日变化的关系[J];冰川冻土;2008年04期

8 朱宝文;张得元;哈承智;刘吉宏;张盛魁;;青海湖北岸土壤温度变化特征[J];冰川冻土;2010年04期

9 郑向敏,谢朝武;我国奥运旅游的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郑向敏;范向丽;肖蓓;;大学生户外运动与休闲安全认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洪;陆扬;苏骏;;黑瞎子岛植物园建筑风环境分析[A];BIM与工程建设信息化——第三届工程建设计算机应用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叶欣梁;温家洪;;基于多情景的九寨沟荷叶寨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3 简季;潘佩芬;胡运海;;国内外气候变化对水文影响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4 张振国;;以普遍联系的哲学观点探讨白垩纪大洋缺氧事件的发生机制[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5 任学慧;王月;付万;;海洋环境灾害综合风险管理[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6 王月;任学慧;李晖;崔利芳;;广西海洋环境灾害风险综合管理[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骏;成玉祥;;柴达木盆地风蚀灾害与风沙淤埋灾害产生机理分析及防治对策[A];200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论文集[C];2002年

8 苏少燕;廖国栋;吴国华;;几种典型试验站的气候特点对比[A];第四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连勇;;试论洞穴探险与洞穴观光旅游的人身安全管理[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10 潘文卓;缪启龙;许遐祯;;江苏省龙卷风灾害易损性评估[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激光制导信息场仿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洁洁;国际关系及重大事件对出入境旅游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叶欣梁;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苏华;建筑物动态能耗分析用气象仿真模型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5 万幼清;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6 曹华梁;全天候户外景象长波红外成像建模与合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张新荣;东北地区晚全新世泥炭沉积的植硅体气候指示意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唐喜庆;海上医院医疗环境评价与控制[D];同济大学;2007年

9 宋福强;热带引种植物物候和生长量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10 王亚军;生态园林城市规划理论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坚;旅游合同的违约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杜贵爱;中国海洋旅游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戴欢丹;2008国际金融危机对青岛旅游产业影响及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马海英;环青海湖区沙漠化土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季青;闽东南沿海地区热环境综合信息图谱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艳;旅行社蜜月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张娟;论旅游合同的性质[D];西北大学;2011年

8 张勇;旅游犯罪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尹森;旅游合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胡孝海;郑州市户外运动安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洪文,曾伟;宾馆、酒店的火灾预防[J];安全;1995年06期

2 郑向敏,谢朝武;我国奥运旅游的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3 祁正涛,唐玮;论发展旅游保险业[J];保险研究;2002年01期

4 李文中;发展旅游保险是我国保险业务的新增长点[J];保险研究;2003年04期

5 刘敏,杨宏青,向玉春;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6 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7 任雨笙,符中明,马召平,周建胜,彭传利;高原地区不同习服时间士兵体能状况的调查与评估[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王筱春,赵世林;云南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1期

9 丁永建,刘凤景;近三十年来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对水量平衡的影响及其趋势预测[J];地理科学;1995年02期

10 任健美,牛俊杰,胡彩虹,刘永存;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J];地理研究;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永珍;姜红;张慧忠;周敏茹;;高原环境对人体劳动力的影响[A];青海资源环境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邵显亭;[N];中华新闻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庆春;何振芳;寇立群;孔令军;张小永;史永博;;旅游安全的人工神经网络预警系统[J];价值工程;2011年18期

2 高萍;姚海琴;周玲强;;乡村旅游游客安全认知实证[J];经济地理;2006年S2期

3 江用锋;;抓好旅游安全 打造世界级风景名胜区[J];安全与健康;2007年09期

4 汪传才;;旅游安全:一项永恒而又亟待深入的研究课题[J];旅游学刊;2010年03期

5 陈金华;何巧华;;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海岛旅游安全实证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郑孟望;;大学生旅游安全漫谈[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17期

7 范云峰;;女性旅游安全需求与消费行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8 吕展勤,张正国;关于风景名胜区旅游安全宣传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S1期

9 尹贻梅,陆玉麒,邓祖涛;旅游危机管理:构建目的地层面的动态框架[J];旅游科学;2005年04期

10 王丽华;俞金国;;城市旅游地旅游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如冰;苗金明;黄习兵;;旅游安全问题分析及其对策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程新造;;旅游安全是发展旅游业的关键[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马育军;李小雁;;青海湖流域典型河谷灌丛生态水文过程及其水分收支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田建业;潘强;;浅析建筑与人文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以济源市旧街道改造为例[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朱延龙;王芳;;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特点及水文生态响应[A];首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乃昂;杨萍;程弘毅;李卓仑;董春雨;;青海湖水面波动对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响应[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军;王江萍;徐轩轩;;规划中的功能秩序与自然生态环境[A];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学术论文集(2000-2001年卷)[C];2002年

8 杨芷英;;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时代课题:精神绿色——兼论人与自然环境之和谐[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冯宗炜;冯兆忠;;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A];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10 曾小月;;生态批评视野中的狄更斯小说研究[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小萍;旅游安全工作丝毫不能懈怠[N];河南日报;2004年

2 ;进一步加强旅游安全工作[N];河北日报;2004年

3 于莉莉;出游勿忘旅游安全[N];黑龙江日报;2004年

4 记者龚雯;中国各地的旅游安全和健康完全有保证[N];人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张昕宇 实习生 徐晶晶;加强旅游安全管理 确保游客安全[N];新疆日报(汉);2003年

6 记者 白江宏 通讯员 李玉兰 乌丽亚苏;新巴尔虎左旗 节前旅游安全成为重中之重[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7 记者 杨光艳 韩超 通讯员 姜迎春;我市专项整治旅游安全工作[N];德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刘桂丹;把旅游安全工作放在首位[N];桂林日报;2009年

9 记者 郑亚伟;上半年全市旅游安全生产形势平稳[N];丽水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杨春虹;我省开展旅游安全检查[N];海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艺;基于空间探测方法的珠峰景区旅游安全预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2 李岳坦;青海湖流域河岸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退化机理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0年

4 史本恒;胶东半岛中全新世人类对环境的文化适应[D];山东大学;2009年

5 蔡林沁;基于Agent的煤矿智能虚拟环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刘洪亮;天津市水体中主要病原生物分布规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滕云;十八世纪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古典园林比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09年

8 张骏;当代江南城市审美意象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9 张敏;自然环境变迁与北魏的兴衰[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洁宁;生态园林城市解析[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赵擎昊;论环境美学与当代人的生存境遇[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3 李剑锋;人文基点下的建筑技术美学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张毅;高层建筑与地域环境的和谐共生[D];太原理工大学;2006年

5 张雷捚;因地制宜、构建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D];江南大学;2007年

6 魏林;城市美学四论[D];西南大学;2009年

7 赵茜;博物馆建筑创作中地域因素的导入手法[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陈姗姗;论罗斯金自然观和文化观的相互融合关系[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晶晶;旅游安全感知对赴台旅游意向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10 芦宝良;青海湖流域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D];青海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35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35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7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