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敏感性视角的“美丽中国”评价指标权重分析
本文选题:景观敏感性 + 评价指标 ; 参考:《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指标构建是"美丽中国"评价的关键.从景观敏感性及景观功能尺度角度,提出了指标选取方法与原则,明确了景观敏感性评价思路,并以长株潭核心区为例,开展了基于主体功能分区背景下的评价指标权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主体功能区的景观功能指数存在明显差异,体现了景观功能的重要性及景观敏感性程度.一般开发区的景观功能指数为1.5,是主体功能区中数值最高的;优化和重点开发区的景观功能指数值最低,为0.39.
[Abstract]:Index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to the evaluation of "beautiful China". From the angle of landscape sensitivity and landscape function sca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index selection, and clarifies the idea of landscape sensitivity evaluation, and takes Chang-Zhu-Tan core area as an example.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weight of evaluation index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main function parti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landscape function index among different main function areas, which reflected the importance of landscape function and the degree of landscape sensitivity. The landscape function index of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zone is 1.5, which is the highest in the main function area, while the value of the landscape function index of the optimized and key development zone is the lowest (0.39).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湖南工业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资助项目(12YJAZH016) 湖南师范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开放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TU98;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瑞;宗跃光;;区域主体功能区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6期
2 赵军;刘高焕;傅新;;基于生态功能区划的黄河三角洲土地资源优化配置[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4期
3 傅丽华;谢炳庚;何燕子;仇应山;朱康;;基于小波分析长株潭核心区土地利用变化尺度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1期
4 方忠权;;主体功能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调整思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6期
5 王昱;丁四保;王荣成;;主体功能区划及其生态补偿机制的地理学依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6 徐立;刘少博;刘云国;吴际友;努扎艾提·艾比布;宋华晓;陈贝贝;;湘中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长沙市为例[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8期
7 刘传明;曾菊新;;区域空间供需模型与空间结构优化途径选择——功能区建设的科学基础[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8 朱翔;贺清云;徐美;;长株潭城市群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9 傅丽华;何燕子;朱云;;长株潭核心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驱动因子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许瑛;;“美丽中国”的内涵、制约因素及实现途径[J];理论界;201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文刚;区域间土地利用功能置换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丽霞;王梅;孙焕章;;以河北省为例探讨省级主体功能区构建的困难与思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年01期
2 钟向东;;论以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西部大开发[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3 常艳;杨柳;;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区域管理框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4 冯凌;;基于产权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的生态补偿机制建设[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5期
5 彭建;吴健生;潘雅婧;韩忆楠;;基于PSR模型的区域生态持续性评价概念框架[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7期
6 龚建周;夏北成;;1990年以来广州市土地覆被景观的时空梯度分异[J];地理学报;2007年02期
7 刘前进;于兴修;;北方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强度垂直景观格局——以沂蒙山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08期
8 王昱;丁四保;王荣成;卢艳丽;;地理学区域研究中的外部性认识及其科学意义[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9 庞莎;刘康;冀文慧;;土地利用变化对延安市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J];地下水;2011年01期
10 耿海清;陈帆;刘杰;安祥华;蔡斌彬;;煤炭富集区开发模式解析——以锡林郭勒盟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贾刘强;彭代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四川省城镇空间结构[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吕立刚;;主体功能区规划背景下西北干旱区耕地保护研究——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黄亚云;周寅康;金晓斌;;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理念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性指标分解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侯建荣;周颖;顾锋;;都市圈城市经济系统的协同机理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彭旭邦;;西部地区环境保护的法律对策——以自然资源保护和生态补偿机制为视角[A];第五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谢莉;彭晓春;杨仁斌;;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研究进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7 任建兰;王成新;张晓青;张伟;;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生态功能区划分研究[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4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孙海军;经济功能区与经济区域形成理论[D];南开大学;2010年
3 程雄;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高丽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与农用地分等整合方法及成果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张恒义;中国省际建设用地空间配置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玉堂;森林资源空间数据集成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马爱慧;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方炫;黄土高原乡级尺度土地利用格局动态变化与生态功能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1年
10 满强;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宁;县域空间功能区划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郭培坤;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义涛;基于RS的大庆市土壤盐渍化监测动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4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兰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童华军;利益衡平与流域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7 雷雪;我国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8 邓舒洪;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邹爱平;红壤退化区侵蚀景观格局及其演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曙光;草原生态服务补偿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有挥;陈雯;吴威;曹卫东;梁双波;;安徽沿江主体功能区的划分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林毅夫,刘志强;中国的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毛小苓,倪晋仁;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述评[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范立夫;肖兴志;;外国土地发展权的设置及借鉴[J];北京房地产;1994年02期
5 阳艳弟;王力;陈宵;钟正和;;“3S”技术及其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胡萍;卢姗;;国外区域管治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杨娜娜;张前进;;建设用地挂钩政策实施效果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8 王丽娟;;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存在竞争吗——基于空间面板数据分析[J];财经论丛;2011年02期
9 吴后建;王学雷;宁龙梅;芦云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10 谢春花;王克林;陈洪松;张明阳;;土地利用变化对洞庭湖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郭川;论经济转型中的土地用途管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2 杜黎明;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张友安;土地发展权的配置与流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林鹏生;我国中低产田分布及增产潜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牛海鹏;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龚子恒;建设用地空间管制中有条件建设区的利用与管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康建;浙江省县(市)域空间管制理论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兴林;卜增文;王莉芸;徐得潜;;节水型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深圳居住建筑为例[J];四川环境;2007年03期
2 张增博;;铁路危险品运输安全性模糊综合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年04期
3 荣西武,李铁,赵荣山;小城镇规划编制与实施评价体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5年10期
4 邰金华;史书山;邸金红;;闸门与启闭机安全评价指标与权重研究分析[J];水利电力机械;2007年07期
5 杨玉兰;李百战;姚润明;;居住建筑能效评价指标及权重的确定[J];暖通空调;2009年05期
6 张婧;郑清春;郭津津;朱世和;;基于模糊专家系统的产品可拆卸性评价的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年07期
7 唐芳林;张金池;杨宇明;王梦君;;国家公园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生态环境学报;2010年12期
8 凌建明;朱方海;袁捷;;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7年02期
9 李寿安;宋笔锋;李东霞;王庆锋;;飞机生存力设计技术评价及选择方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8年07期
10 李凤玲;葛正义;;基于AHP的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综合评价[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玉敏;蔡晶菁;;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2 乐云祥;常英;;基于ANN的缆索支承体系桥梁效率评价[A];第十七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王汉荣;;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综合评价方法探讨[A];全国第二届智慧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C];2004年
4 张朋鹏;王永刚;;基于SHEL模型的航空安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A];第十四届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地区职业安全健康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雷;;体育场地赛后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A];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王里克;舒华英;刘秀新;;基于熵原理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综合评价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湛江;;国家创新战略实施效果的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王金亮;钱家航;雪梅;;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以云南省武定县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9 刘晓波;;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网络层次分析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晓波;张俊容;;基于ANP的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申;如何确立地勘单位评价指标体系[N];中国矿业报;2004年
2 谢世强;国家发改委公布纯碱硫酸清洁生产评价体系[N];中国工业报;2007年
3 通讯员 郑斌;重庆社科院完成市委市政府重点课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香港)会长 桂强芳;避暑旅游与“贵阳指数”[N];贵州日报;2007年
5 吉建;公司输变电工程造价评价指标和造价分析报告通过审定[N];国家电网报;2007年
6 孙昂;我省制定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N];江苏经济报;2007年
7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管理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杨平;用政绩考核新“指挥棒”保驾广东科学发展[N];南方日报;2008年
8 张毅邋王优玲;我国将启动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N];中国质量报;2007年
9 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 于鸿君;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体系[N];科技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吴跃强;南昌荣膺“中国十大最美丽城市”[N];南昌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骥;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目;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地理信息工程综合评价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闫进宏;领导集体的领导效能及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文宗川;生态城市的发展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左莉;高技术产业二次孵化模式及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琳;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区竞争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7 任广鑫;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刘凯;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的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9 王曲元;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生活质量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程广仁;卫星运营企业规模经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黎;高校图书馆效率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2 李春晨;区域火灾危险性评价与预测[D];东北大学;2008年
3 李文婷;英语网络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应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庄成杰;我国国民幸福指数的统计测评[D];湖南大学;2009年
5 吴琛;绿色变电站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许树芳;高危城区应急救援体系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7 陈哲;节约型校园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寇冰;地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管理工作水平评价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俊芳;重庆市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测度[D];重庆工商大学;2011年
10 黄家敏;安全社区建设理论及应用[D];东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576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57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