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旅游生态环境影响动态评价
本文选题:青岛市 + 生态环境影响 ; 参考:《社会科学家》2014年04期
【摘要】:文章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评价、分析了近20年青岛市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岛市旅游生态足迹持续增加,旅游生态赤字问题日益突出,旅游业发展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态环境压力。总体上,青岛市处于由轻度旅游生态贫困向中度旅游生态贫困过渡的阶段,旅游活动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压力已超出其承载能力,但尚处于可调控的范围。今后,应进一步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旅游生产和消费体系,提高资源和环境使用效率,以减少青岛市旅游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消耗。
[Abstract]: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ecological footprint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Qingdao in recent 20 yea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e tourism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Qingdao continues to increase, the problem of tourism ecological deficit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pressur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general, Qingdao is in the transition stage from mild tourism ecological poverty to moderate tourism ecological poverty. The pressure of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local ecosystem has exceeded its carrying capacity, but it is still in a controllable range.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urther establish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tourism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system,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use, and reduce the consump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aus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Qingdao.
【作者单位】: 中国旅游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旅游地域系统演化机制与优化调控研究”(41101103)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592.7;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秀艳;;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旅游地生态安全测评与规划调控——以泰宁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2 吕君;陈田;刘丽梅;;区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系统分析——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2期
3 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4 窦蕾;李平;姜财辉;;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县级尺度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章丘市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曹新向;;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06期
6 周大庆;;旅游生态安全视野的政府与市场分工[J];经济地理;2011年03期
7 张绪良;付炳中;王军;;近20年青岛市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J];江西科学;2008年03期
8 杨桂华;李鹏;;旅游生态足迹的理论意义探讨[J];旅游学刊;2007年02期
9 刘丽梅;吕君;;旅游环境意识与旅游生态安全[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曹辉;陈秋华;;福州市旅游生态足迹动态[J];生态学报;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淑敏;孙坤;杨效忠;;近30a黄山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程春旺;沙润;周年兴;;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3 桑秋;苏飞;张平宇;;辽宁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4 刘艳中;李江风;张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足迹环评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5 郑敏;张伟;;山地旅游资源生态补偿机制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6 谢雨萍;向悟生;;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在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以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红岩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7 张桂宾;王安周;耿秀丽;;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济源市农产品结构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8 王立国;刘娅;胡明文;魏琦;;江西婺源乡村旅游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9 甄翌;;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10 王磊;李文娆;马玲;张彤;丁圣彦;;1999~2007年开封市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章锦河;王群;朱棣;姜坤;;循环经济与大别山生态旅游开发[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新;王海滨;陈朝镇;叶元蕾;;绵阳市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二0一一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耀宇;;浅论盐城海滨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续礼;张e,
本文编号:1864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6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