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与构建——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
本文选题:现代陶艺 + 突破 ; 参考:《陶瓷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从文化与艺术理论批评的角度分析,如果将上世纪80年代看作是"突破"的十年,那么,上世纪90年代则为"构建"的时期。综观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可以看到作为原创性和表现性的现代陶艺创作形式,仍是占主导地位的叙事方式。70后、80后的一些新生代陶艺创作群体不断壮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陶艺双年展和群体性的陶艺邀请展,对于现代陶艺的推动和发展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Abstract]: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ultural and artistic theoretical criticism, if the 1980s were regarded as a "breakthrough" decade, the 1990s would be a period of "construction". Look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st 20 years, we can see that as the original and expressive form of modern pottery creation, it is still the dominant narrative way. After .70, some new generation ceramic creation groups of the post-80s generation have been growing; it is especially noteworthy that, The emergence of ceramic biennale and group ceramic invitation exhibition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90s is undoubtedly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promo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dern ceramic art.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
【基金】: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资助(编号:13ys06)
【分类号】:J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甘阳;;传统、时间性与未来[J];读书;1986年02期
2 高小华;为什么画《为什么》[J];美术;1979年07期
3 顾月华;玩泥的人——陶艺家李茂宗[J];美术;1986年01期
4 钟鸣;中国现代陶艺的沉思[J];美术;1990年06期
5 罗伯特·斯帕瑞,孙人;黑和白中的幻想[J];美术;1991年05期
6 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J];画刊;2012年12期
7 吕品昌;;论陶瓷缺陷肌理的审美品质[J];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8 易英;20世纪90年代艺术:理论的回顾[J];文艺研究;2002年05期
9 沈语冰;何谓艺术批评——论现代艺术体系的形成与艺术批评的兴起[J];新美术;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金燕;王芹;;触类为象,合义为征:也谈电影艺术的象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包鹏程;《奥德赛》的结构与潜结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黎泽潮;;广告传播的文化语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韦晶;;试论当代的大众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5 石瑞斋;郝晓芳;;“庖丁解牛”新解——论现代陶艺的创作[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6 曲瑞华,李润杰;全球化的文化意蕴与文化选择[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7 朱红文;后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和文化理念[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8 胡义成;作为矛盾结构体的中国地域文化——破译中国地域文化的一种尝试性方法简述[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9 曾耀农;中国近期电影后现代性进程[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赵晓芳;;语言天空下的别样风景——关于《马桥词典》的语言哲学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周景雷;;后乡村叙事:后工业时代的乡村呈现[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郑崇选;;当代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叙事的两种缺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4 王一川;;当代大众文化与中国大众文化学[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5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文江;;对《笑傲江湖》的两种拆解:电影的与小说的[A];东方丛刊(1996年第3辑 总第十七辑)[C];1996年
7 潘知常;;论审美活动的历史形态[A];东方丛刊(1997年第1、2辑 总第十九、二十辑)[C];1997年
8 欧阳友权;;网络的文学栖居与诗性祛魅[A];东方丛刊(2002年第3辑 总第四十一辑)[C];2002年
9 王一川;;中国的泛现代艺术[A];东方丛刊(1993年第1辑 总第五辑)[C];1993年
10 梅启波;;老舍的世界意识与文化坚守[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佩环;景观概念设计中审美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孟欣欣;大众文化视野下现代体育的视觉化生存[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王晴;从“教化”到“培育”[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勇;反抗压抑与消解神圣[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王旭民;合成时代——概述绘画材料对油画学科发展的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永利;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6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7 凤卓;王小波杂文话语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10 严加平;针织童装造型“语言”的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美尧;;现代陶艺初探[J];陶瓷研究;1988年02期
2 吴立君;浅析现代陶艺的神秘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程耀;试论现代陶艺的设计意念[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4 林冰;对中国现代陶艺本土理念的再认识[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5年02期
5 秦锡麟,张婧婧;现代陶艺的世界性、民族性、地域性及个性[J];陶瓷学报;2005年01期
6 邓和清;赵中良;;陶艺 文化[J];景德镇陶瓷;2006年03期
7 高扬;张若峰;;反思中国现代陶艺发展[J];陶瓷研究;2007年04期
8 陈金山;许格非;;论现代陶艺中的视觉元素[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8年11期
9 焦健懿;;谈现代陶艺对传统陶瓷装饰符号的利用[J];陶瓷研究;2008年04期
10 王长平;;“器”与“艺”——从中国传统陶器到现代陶艺[J];美术观察;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运;;现代陶艺装饰中的形式美法则[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宁钢;;现代陶艺观念和语言的创新[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3 李雪玲;;论民间美术和现代陶艺的契合[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邹幸;;延伸与突破——论构成主义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景辉;施琪;;浅论现代陶艺的造型特征[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程红璞;徐玉玲;;开拓生活陶艺的现实意义[A];《中国陶瓷艺术设计发展趋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阿岚;;浅谈制作性肌理在陶艺作品创作中的应用[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8 周黎;;陶艺·生活·初中美术课堂[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9 张菊芳;姚棋;;釉色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与表现[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二)[C];2009年
10 郝建英;唐巧虬;;从绞胎陶艺看当代“和文化”[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舒涵;到市博欣赏现代陶艺[N];昆明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周慧;“泥”与“火”的艺术[N];郴州日报;2009年
3 鲍峰淮南市寿州窑陶瓷研究所;论现代陶艺的继承与创新[N];安徽经济报;2009年
4 吴忠;现代陶艺再生之浅见[N];美术报;2004年
5 白明;关注现代陶艺[N];北京日报;2001年
6 陶淘;关于现代陶艺的收藏[N];中国矿业报;2001年
7 白明;现代陶艺走出深闺[N];北京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乔雯;东亚现代陶艺小心在边缘化中走失[N];消费日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王臻青;现代陶艺让泥土“说话”[N];辽宁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孙美;“21世纪的现代陶艺是中国的!”[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毛雄飞;传承与超越[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2 张红霞;现代陶艺的崛起[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克;流—涌动“关系”态势中的现代陶艺[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2 赵洁;现代陶艺在景观艺术中的应用与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建梅;西方抽象艺术对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影响[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4 易尚上;论现代陶艺中的装置艺术[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5 余雪莲;论禅对美国现代陶艺起源的影响[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6 李婷婷;论现代陶艺在室内环境中的人文价值[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付丹;现代陶艺中“禅”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8 孟蕾;中美现代陶艺创作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9 公超;民俗色彩在现代陶艺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10 石瑞斋;现代陶艺与后现代陶艺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8674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6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