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生态旅游管理中环境政策工具的应用探析

发布时间:2018-05-11 05:14

  本文选题:生态旅游 + 环境政策 ; 参考:《经济研究参考》2014年41期


【摘要】:正生态旅游(Ecotourism)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最早在国际性环境保护浪潮中产生,1983年由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首先提出这一术语,30多年来,国内外针对生态旅游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不断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1在我国当前形势下,首先要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正确认识生态旅游概念和内涵,更重要的是,要科学地使用环境政策工具,运用制度性、规范性的理论和政策指导、要求实践,促进生态旅游良性发展。一、生态旅游概念及其核心问题最早提出概念的H.Ceballos-Lascurain对生态旅游的
[Abstract]:The concept of positive ecotourism (Ecotourism) originated in the 1960s and 1970s, and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the tide of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1983, the term was first coined by H. Ceballos-Lascurai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ecotourism at home and abroa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governments of all countries.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ecotourism should be correctly understoo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More importantly, it is necessary to scientifically use environmental policy tools, to use institutional, normative theory and policy guidance, to demand practice,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First, the concept of ecotourism and its core problems were first put forward by H.Ceballos-Lascurain.
【作者单位】: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基金】:2012年国家旅游局科研立项重点课题“我国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的模式研究”(12TACK00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592;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包相;于文波;;美国发展生态旅游的经验与启示[J];人文地理;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江水;崔金星;;我国产品责任延伸政策推行的条件及手段分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颜磊;杨国良;汪明林;;传统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潜在市场及开发策略初探——以四川峨眉山风景区为例[J];人文地理;2006年03期

3 李洪波;陈金华;;生态旅游目的地等级评价的理论分析[J];人文地理;2006年06期

4 程励;李伟;李晟之;;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小规模控制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7年02期

5 张勇;;对生态旅游研究的冷思考[J];江苏商论;2008年02期

6 钭晓东;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之一——生态旅游的基本理论问题探讨[J];四川环境;2003年03期

7 薛樵;樊华;何飞;汪明;;试论协议保护与理县林业生态及其环境保护的关系[J];四川林业科技;2009年03期

8 尤海舟;蔡蕾;贾成;樊华;何飞;马钦彦;刘兴良;;生态旅游中的环境教育[J];四川林业科技;2010年03期

9 范仓海;;水资源公共政策形成机制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08年23期

10 汪焰;;滨海地区生态旅游的开发研究——以宁波象山新桥镇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清;白雪华;郑娟尔;;“谁污染、谁治理”原则的法经济学证伪[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邱秋;唐士梅;;水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性质辨析[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吴勋;;中国低碳经济转型的现状梳理与政策支持[A];低碳陕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宋保平;;有关“生态旅游”的若干问题探讨[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操小娟;李和中;;“两型社会”视域下低碳经济发展激励政策模型分析——以武汉城市圈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金相灿;王金南;王如松;全浩;田静;张远航;俞学曾;周志中;姜艳萍;路芳;姜霞;;环境科学技术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A];2006-2007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C];2006年

7 王金南;宋国君;徐莎;杜蕾;;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科发展研究报告[A];2006-2007环境科学技术学科发展报告[C];2006年

8 吴昌华;蔡含多;任姗;罗嘉琳;王遥;刘倩;;附录[A];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策略[C];2013年

9 董丽丽;;渔业管理中的个体可转让配额制度研究[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10 徐占忱;杨丽;;第二章 中国构建绿色发展政策体系的基本情况[A];中国实施绿色发展的公共政策研究[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年君;肖家河水电站CDM开发与创建国家碳交易所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王玉涛;循环经济视野下的生态环境政策研究与案例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姜林;中国环境规制效率评价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王备战;油气田企业清洁生产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白洋;渔业配额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董敏杰;环境规制对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邓祝仁,郑海;生态旅游与良性消费[J];社会科学家;1999年05期

2 柯坚;欧洲联盟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政策演变与立法发展[J];世界环境;2001年01期

3 周世强;生态旅游开发应重视和加强旅游行为的研究与管理[J];四川林勘设计;2000年01期

4 杨光梅;闵庆文;李文华;甄霖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我国生态补偿研究中的科学问题[J];生态学报;2007年10期

5 金波,王如渊,蔡运龙;生态旅游概念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01年03期

6 ;旅游生态学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1996年02期

7 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J];思想战线;1999年06期

8 闫志刚,曹仲宏;我国战略环境评价及其实施的重要性[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佐;谈谈生态旅游[J];生态经济;2002年05期

2 张佐;生态旅游乡——芒宽[J];生态经济;2002年10期

3 龙琳;恩龙生态旅游度假区[J];安徽林业;2002年03期

4 孙云海;生态旅游刍议[J];滨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戴居峰;生态旅游:事实与数据[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2期

6 MeganEplerWood,李弗兰;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2期

7 WolfgangStrasdas,李弗兰;生态旅游的开发合作[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2期

8 PohPohWong,徐鹏;东南亚沿海生态旅游的趋势[J];产业与环境(中文版);2002年Z2期

9 陈莹;泰国发展生态旅游及对我国的启示[J];东南亚;2002年02期

10 周笑源;对生态旅游有关问题的再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芙蓉;;福建省生态旅游的负面环境影响分析[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封毅;封钦;;发展贵州生态旅游 推进民族乡镇新农村建设[A];改革开放与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C];2008年

3 李乐京;;重视生态旅游,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4 朱苹;;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及前景的探讨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安娜;;生态旅游的内涵——以自然为基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敦荣;王红霞;刘英;;生态旅游的本质属性和科学概念[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李晔;;基于泛化现象的生态旅游分类[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范忠勇;陈苍松;;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思考[A];浙江省第二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卞显红;张光生;王苏洁;;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林助金;;建设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必须坚持水土保持工作[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雷石标;生态旅游 走出误区[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郑阳;应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N];中国旅游报;2002年

3 ;国外生态旅游管理与文化介入[N];中国旅游报;2002年

4 贾鹤鹏;北极生态旅游兴旺环境保护堪忧[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杨冬松;魁北克生态旅游宣言[N];中国旅游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张玫;生态旅游家园的呼唤[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曹新军 王建国;湖滨生态旅游城魅力初显[N];中国旅游报;2003年

8 曹新向;用景观生态理念规划和管理生态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3年

9 刘小龙;如何发展中国的生态旅游农业[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杨登保 闫静霞;宁夏生态旅游:在生态脆弱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3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吴易明;中国生态旅游业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3年

5 宋瑞;生态旅游:多目标多主体的共生[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杨絮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于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苏萤雪;生态旅游本土化发展方向及基于环境伦理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夏友照;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佳峰;我国农耕文化背景下生态旅游的价值探讨与发展模式构建[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张小舟;生态旅游协作与管治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许曼曼;我国生态旅游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颜颖;丰宁生态旅游经济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石丽;博斯腾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D];新疆大学;2009年

7 于笑云;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市场营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8 雷明辉;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9 孙秉明;临朐县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10 袁丽;湖南省生态旅游标准构建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725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725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