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香山公园自然景观价值二十年变迁
本文选题:个体旅行费用法 + 条件价值法 ; 参考:《生态学报》2014年20期
【摘要】:自然景观是由自然环境、物质和景象构成,具有观赏、游览、休闲、疗养等效用和价值的风景综合体或景物。然而,人们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并没有将自然景观的价值纳入到费用效益分析中,这种对自然景观价值的忽略和低估导致了各种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如果赋予自然景观合适的经济价值并探究其价值变化,能为其开发利用提供决策支持。以北京香山公园为例,构建了价值评估的指标体系:即自然景观价值为使用价值与非使用价值之和。并对这两种价值分别运用个体旅行费用法和条件价值法进行评估,得出2012年香山公园的使用价值为19.25亿元,非使用价值为3.46亿元。对香山公园在1992—2012年20年间的自然景观价值变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其景观价值由1992年的0.175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22.71亿元,增长近130倍,速率为1.13亿元/a,游客量的加倍增长、人们游览支出的提高,以及支付意愿的增长是产生该变化的主要原因。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迫切向往,香山公园自然景观价值仍将持续增长,景区当局应全面认识香山公园所承载的价值,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要积极探索解决现有生态环境问题的新思路。
[Abstract]:Natural landscape consist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material and scene. It has the utility and value of ornamental, sightseeing, leisure, convalescence and so on. However, when people develop and utilize natural resources, they do not take the value of natural landscape into cost-benefit analysis. This neglect and underestimation of natural landscape value leads to various irreversibl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f the natural landscape is endowed with appropriate economic value and its value changes are explored, it can provide decision support for it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aking Beijing Xiangshan Park as an example, the index system of value evaluation is constructed: that is, natural landscape value is the sum of use value and non-use value. The use value of Xiangshan Park in 2012 is 1.925 billion yuan and the non-use value is 346 million yuan. The change of natural landscape value of Xiangshan Park from 1992 to 2012 was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landscape value of Xiangshan Park increased from 17.5 million yuan in 1992 to 2.271 billion yuan in 2012, an increase of nearly 130-fold, the rate was 113 million yuan / a, and the number of visitors doubled. The increase in spending and willingness to pay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hang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ecological destruction and people's urgent yearning for healthy life, the value of Xiangshan Park natural landscape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scenic area authorities should fully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Xiangshan Park. While developing tourism, 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new ideas for solving exist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blem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资助项目(2009CB421105)
【分类号】:F592;P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随丽;贾黎明;杜建军;唐殿珂;汪平;李江婧;;北京市香山公园和鹫峰森林公园游憩承载力对比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胡雯雯;张茵;;二分型客源结构旅游目的地游憩价值评估——以北京香山公园为例[J];旅游论坛;2012年01期
3 马剑英,孙学刚;森林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于洋;王尔大;刘爱琴;赵玲;;国内外旅游资源游憩价值评估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09期
5 王连茂;尚新伟;;香山公园森林游憩效益的经济评价[J];林业经济;1993年03期
6 王会娟;;浅谈河北阜平天生桥的自然景观审美[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7期
7 陈浮,张捷;旅游价值货币化核算研究——九寨沟案例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8 黄凯;马亮;王红利;舒朝普;;北京香山公园旅游客源市场浅析[J];社会科学家;2005年S2期
9 陈应发;旅行费用法─—国外最流行的森林游憩价值评估方法[J];生态经济;1996年04期
10 谢贤政;马中;;应用旅行费用法评估黄山风景区游憩价值[J];资源科学;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贤政;马中;李进华;;意愿调查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2 贾艳琴;;CVM在崆峒山非使用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9期
3 詹伟芳;;论休闲农业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4 王丹君;万军;吴秀芹;;区域尺度生态服务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5 郝东;冯忠江;乔英莉;;用旅行费用法评估云梦山的游憩价值[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6 孙婉莹;崔国发;;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旅游资源综合价值的定量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7 郭光占;哈登龙;杜文芝;赵海燕;;鸡公山旅游现状及其旅游价值评估[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4期
8 施德群;张玉钧;;旅行费用法在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杨志耕;张颖;;基于条件价值法的井冈山森林游憩资源价值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亢新刚,陈光清,刘建国;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价值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陈志良;;生态资产评估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王湃;凌雪冰;张安录;;农地城市流转的选择价值:研究背景、意义及趋势[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斐;潘运伟;杨明;;基于旅游规划视角下的香山买卖街商业业态提升建议[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3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亚萍;生态旅游区游憩资源经济价值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王国新;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肖随丽;北京城郊山地森林景区游憩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国政;西南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郝玉芬;山区型采煤废弃地生态修复及其生态服务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孟祥江;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价值核算框架体系与标准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9 马爱慧;耕地生态补偿及空间效益转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平;应用效益转移法评价森林旅游资源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赫;基于CVM与TCM的城市滨水空间游憩价值评估对比[D];浙江大学;2011年
3 张枝实;基于资产评估理论的环境生态资源价值计量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杨净;鼓山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经济价值评估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晓东;湖南省博物馆游憩货币价值评估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清霞;奉化市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马文银;邵阳市森林服务功能与价值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娅妮;森林文化发展水平评价初探[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9 戴亮;森林公园旅游景观规划概念及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10 钱莉莉;基于TCM方法的淮北市采煤塌陷湿地游憩价值评估[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义;王林学;秦远好;夏永久;杨剑虹;;缙云山游客活动区黄壤的理化性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0期
2 李巍,李文军;用改进的旅行费用法评估九寨沟的游憩价值[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张茵,蔡运龙;条件估值法评估环境资源价值的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王炳贵,陈建设,郭剑峰,曹辉;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产初步评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5 陈应发,陈放鸣;国外森林游憩价值评估的两种流行方法[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6 孙向阳,,周青,李进军;山西省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7 艾运盛,高岚,邱俊齐;武夷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游憩效益的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8 李春阳,周晓峰;帽儿山森林景观质量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6期
9 张杰,张运来,赵克尊;帽儿山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与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10 崔凤军,杨永慎;泰山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时空分异特征与利用强度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金丽娟;香山公园森林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与旅游管理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春玲;自然景观的审美特征和观赏方法[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2 张军英,左合军;厂坝矿区资源开发利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分析[J];甘肃冶金;2003年01期
3 冯静;;内蒙古中西部自然景观文化资源普查研究——以呼、包、鄂、巴、乌、阿6市盟为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顾人和;王朗自然保护区的大自然景观类型分析与评价[J];生物学杂志;2005年03期
5 马雅慧;吴自强;;嘉陵江源头自然景观的生态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9期
6 杨国良;华中区自然景观分类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7 杨志坚;大江东流去──记长江美名别称与自然景观[J];火山地质与矿产;1999年02期
8 乔平林,周长银;泰山桃花峪景区自然景观构成要素及成因[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0年03期
9 陈健;陈文哲;;国外科技旅游的发展及特点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陈毓芬,廖克;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航漪;孙迟;;自然景观的色彩在设计中的研究与应用[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教育科学与边缘科学分册)[C];2013年
2 陈毓芬;廖克;;中国自然景观综合信息图谱的设计与提炼[A];地图学与GIS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磊;室内自然景观的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齐雪莲;自然景观保护方法的初探[D];长安大学;2008年
3 吕萍;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自然景观利用[D];长安大学;2010年
4 樊加明;广西地区自然景观题材油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85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85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