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23 23:05

  本文关键词: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第29卷第1期地理科学Vol.29No.1;2009年02月SCIENTIAGEOGRAPH;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葛敬炳,陆林,凌善金;(1.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摘要:20世纪后期,;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引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旅游作为城市化的一种动力;论;[2];究了美国的旅游城市化现

第29卷第1期  地 理 科 学Vol.29 No.1

                       

2009年02月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Feb.,200

9

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葛敬炳,陆 林,凌善金

1

2

2

(1.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浙江,湖州313000;2.,241003)

摘要:20世纪后期,。在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基础上,,,旅游城市化表现出了一些不同的特征。具体表现为:,;②在城市空间结构上,“扇”形发展;③在城市建设用地上,旅游业用地增长迅速,大,大大加快了丽江的人口城市化过程,旅游业成为丽江市居民就业的主要渠道;,丽江基础设施建设出现了超常规发展。在中国旅游发展的大背景下,丽江的资源比较优势、云南省及丽江市政府的推动、民营经济的参与、旅游消费是引起丽江旅游城市化的主要机制。关 键 词:旅游城市化;特征;机理;丽江

中图分类号:F59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690(2009)01-0134-07

引 言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旅游作为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已显示出巨大作用。20世纪后期旅游城市化现象在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凸现。Mullins在对澳大利亚黄金海岸和阳光海岸两个海滨旅游城市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旅游城市化理[1]

论。美国学者Gladstone引入“区位商”概念,研

[2]

究了美国的旅游城市化现象。国内,黄震方等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城市化

[3]

的动力机制、存在问题与对策。王冬萍等以吐鲁番为例阐述了旅游城市化对城市发展的作[4]

用。李鹏对旅游城市化的驱动力、模式等作了

[5]

探讨。陆林认为旅游城市化是旅游研究的重要

[6]

课题。陆林、葛敬炳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基础上指出,旅游城市化作为城市化的一种模式,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指明了一个方向。焦华富等以九华山为例,研究了旅游城镇化的居民感知问[8]

题。与旅游城市化的发展实践相比,国内外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不断丰富的实证研究是理论产生的基础。现阶段,旅游城市化的类型性研究和区域性研究是中国旅游城市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例如,近年来,中国出现不少因旅游业而兴起,或将旅

[7]

游业作为主导产业的旅游城市,这些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特征和机制值得关注。本文以丽江为例,对其旅游城市化的特征及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完善中国的旅游城市化理论。

1 数据与资料来源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辖古城区及玉龙、永胜、宁蒗、华坪四县,2005年末户籍人口113.76万人。丽江旅游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目前已发展成为丽江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带动了交通运输、邮电通讯、餐饮住宿等各行各业的空前兴盛,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加快了丽江的城市化步伐,丽江已成为旅游城市化的典型城市。

本文涉及的数据与资料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①丽江统计年鉴或公报。包括1997~2001丽江年鉴(光盘)、丽江市古城区年鉴(2004)、2001~2005丽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等。②丽江城市规划。包括丽江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1983)、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说

明书、规划附件,1991)、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1995)、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文本、说明书,2004~2020)等;③实地调

收稿日期:2007-06-10;修订日期:2008-06-0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59)资助。

作者简介:葛敬炳(1980-),男,安徽肥东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管理。E2mail:gjb2004@163.com

1351期               葛敬炳等: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研和问卷调查。本次调研时间是2005年7月12

~14日,地点是丽江市区;问卷调查对象是大研古城的居民和游客;游客问卷在大研古城四方街进行,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91份,有效问卷率为95.5%。居民问卷由丽江方国瑜小学和新华小学高年级学生带回家让家人填写,共发放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58份,有效问卷率为79%。

定位为以农林牧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城镇,基本符合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1986年国务院公布丽江古城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8年公布玉龙雪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着丽江城市性质从工商业城镇向旅游城市的转变。1991年版城(市)年,,1995年版城市规划中再,丽江旅游业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发建设阶段。1996年“2?3”大地震恢复重建,1997年12月丽江古城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功,1999年昆明世博会圆满举办,这些对丽江旅游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进一步确立旅游业在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地位,扩大了丽江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据此,2004年版城市规划将丽江定位于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城市性质的变化使得丽江城市功能、城市布局结构、城市用地方向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表1)

2 丽江旅游城市化特征分析

2.1 城市性质和功能演变

,向旅游城市转变,很好的体现。丽江是滇西北高原上历史悠久的商业重镇。明清至民国时期,大研古城90%的人从事工商业。抗日战争时期,古城内的商店发展到1200多家,丽江商人在省外及国外设商号的达100

[9]

多家。1949年以后,丽江的工商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但至20世纪80年代初,丽江总体经济水平较低、交通闭塞;因此,1983年版城市规划将丽江

表1 丽江市历版城市规划比较

Table1 ComparisonofallpreviousurbanplanningofLijiangCity

规划项目城市性质

版本

1983年版

1991年版

1995年版

2004年版

丽江县城是地、县、镇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纳西文化的中心。是以农林牧产品加工为主的轻工业城镇。同时,还有丰富的风景资源,可以逐步创造条件成为玉龙雪山风景旅游区。

     -

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之一,地区行署驻地,发展中的旅游城镇

(市)。

以雪山、古城、东巴文化为特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之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发展中的滇西北高原重点旅游城市。

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具有鲜明地方民族特色,融“山水田城”为一体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丽江市政治中心,滇西北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信息中心。

城市功能定位丽江地区行署、县政府驻商业、文化、科研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的主体,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之一和大本营,是长水、南口两工业点的依托。

地县的行政、金融、商业、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丽

江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与集散地,金沙江中游水能开发后勤保障基地之一。

化名城的主体,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之一和大本营,是南口和干海子两片的依托。

地,是地、县的行政、金融、文化、科研中心,历史文

城市布局结构“一镇两点”(大研镇,南口、长水工业点)

“一片两点”(城区,南口、长水工业点)

(城区,南口工业“三片”

“一廊三片”(田园风光廊道,大研中心城区、新团片区、玉龙县城片区)西、西北、西南方向

仓储区、干海子旅游度假区)

城市用地发展方向西北方向向西发展,远景向西北方西、西北方向

 资料来源:丽江县城总体规划说明书(1983);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1991);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1995);丽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2004~2020,评审稿).。

136                    地  理  科  学                  29

2.2 城市空间结构

丽江的大研古城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唐代已有村落,唐高宗上元年间设三甸总管府,元时曾为丽江路宣抚司所在地,自明初至清朝中期,逐步形成了木氏土司衙署与流官府衙并存结合,以四方街为中心,以今新华街、五一街、七一街、黄山街和玉河水系的东河、中河、西河为骨架,纵横

[9]

交错的街巷、河道网络为经纬的城市空间结构。

1949年后,在大研古城西北扩建新城,关及企事业单位设于新城,、区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吕”字形空间布局。

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以大研古城为中心的旅游商贸业得到大力发展,福慧路、民主路、七星商贸街等临近大研古城地带集中了城市主要的商业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丽江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大研古城南面的长水路沿线地带建设速度逐渐加快,形成了集城乡居住、商业、服务业、旅馆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南片城市建成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研古城以西的香格里拉大道的建设,引导了城市向西北方向发展。目前,丽江城市以大研古城为重心向西、西北、南发展的态势和城市道路的构架基本形成,丽江在城市空间结构上以大研古城为重心呈“扇”形发展(图1)。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丽江的城市建设用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丽江城市建设用地由1991年的617.32万m扩大到

2

2004年的1469.8万m,增加了2.38倍。与旅游相关的商业金融业用地(包括商业、金融业、服务业、旅馆业等用地)增长迅猛,从1991年的15.44

22

万m上升到2004年的217.1万m,增长了14.06倍,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重由1991年的2.5%上升到2004年的14.77%;工业用地的比重从1991年的8.1%下降到2004年的6.47%;绿地从

2

1991年的160.7万m下降到2004年的85.4万2

m,在城市建设用地中的比重也从1991年的26%下降到2004年的5.81%,城市绿地的快速下降说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城市绿地被侵占。2.3 城市居民结构和产业结构

居民是城市发展演变的主体范畴,旅游业的发展给丽江城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省内外的劳

2

图1 丽江城市空间结构图

Fig.1 ThespatialstructureofLijiangCity

动力纷纷到此寻找机会,渐渐成为丽江的常住居

民,即所谓的旅游劳工移民。随着丽江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流入市内投资创业、务工、经商的人员急剧增加,到2005年,全市流动人口总量近6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以丽江城区———大研镇为例,在1981~1991年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1.10‰,其中自然年均的增长率为9.84‰,机械年均增长率为11.26‰;而在旅游快速发展时期,即1993~2003年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0.38‰,特别是1996年以后,大研镇的人口以年均35.73‰的速度增长,2003年更达到了创纪录的64.26‰。从增长率结构看,与1981~1991年间相比,1993~2003年间丽江自然增长率下降了近7个千分点,机械增长率却提高了16个千分点。

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丽江城市居民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丽江目前第三产业以及很大一部分的工农业都围绕着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丽江市区的就业岗位也主要依赖旅游业。2004年,丽江市古城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5万人(次),间接从业人员5万人[10]。丽江旅游发展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例如,束河古镇的旅游开发

1371期               葛敬炳等: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              

直接为农民提供导游、保洁和绿化等140多个工作

岗位,扶持和引导当地村民300余人参加物业管理,300多户村民从事餐饮、旅游、畜产品等经营活动,开发前的2002年,束河村民人均纯收入仅800余元,开发后的2004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11]

3500余元。

旅游业发展使丽江的产业结构得以全面调整。丽江三次产业结构由90年代初的“一三二”排序调整为现在的“三二一”排序,游业刚刚起步时期的31.48.3%。2005年404.23万人次,38.59亿元,相当于当年GDP(60.33亿元)的63.96%。2.4 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

表2 丽江机场1995~2005年旅客吞吐量

Table2 ThepassengersinLijiangairportfrom1995to2005

年份起降架次(次)增减(%)进出港旅客(人)增减(%)

1995

199619971998199916241410822482510483677228772-155.161.129.-14.30.56352602501846115541673607888719875437309975905965129761708-150.146.112.115.-17.24.24.-9.46.412750644105207123  资料来源: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志(1991~2000);丽江市旅游局。

丽江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对交通、城建、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都提出了新的需求,特别是1996年“2.3”大地震后,这种需求尤为明显。经过十余年建设,丽江的道路交通、城市建设、宾馆酒店等旅游基础设施大为改善。

交通方面,1995年以前,丽江与外界的联系仅仅依靠一条崎岖的公路,从丽江到省会昆明需要连续行车近20个小时。随着旅游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丽江先后完成了华宁路、丽大路、丽宁路等一批旅游干线建设。1995年6月建成丽江机场,到2005年,11年间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了近60倍,在全国各机场中排名第38位,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的支线机场之一(表2)。目前,丽江机场航空口岸已列入国家“十一五”重点发展的口岸,成为云南省继昆明、西双版纳之后的第三个口岸机场。大(理)丽(江)铁路于2004年底开工建设,预计2009年建成通车。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的重要路段,正在筹建中。  城市建设方面,修(改)建了香格里拉大道、福慧路等一批城市主干道;积极实施“穿墙透绿”工程等。丽江先后被国际旅游组织誉为“中国最令人向往的10

个小城市之首”和“地球上最值得去的100个小城市之一”、“最佳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并在瑞士闭幕的“2005欧中旅游论坛”上荣获“欧洲人最喜欢的中国旅游城市”之一的称号,是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向海外主推的重点旅游城市。

为了适应旅游业迅速发展的需要,丽江还新建了大量的星级酒店、社会旅馆、客栈、招待所、酒吧

等。截止到2005年6月,丽江市共有星级酒店157

家,星级标准床位18250床,其中,一星级酒店61家,二星级酒店56家,三星级(含预备三星)酒店32家,四星级(含预备四星)7家,五星级酒店1家。主体建筑高82米的五星级酒店———官房大酒店,已经成为丽江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

3 丽江旅游城市化机制分析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和

市场经济体制完善,中央政府所确定的旅游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大政方针逐步落实,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已成为促进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动力。3.1 资源比较优势

旅游资源是丽江的优势资源。丽江旅游资源以“两山、一城、一湖、一江、一文化、一风情”为主要代表,即玉龙雪山、老君山、丽江古城、泸沽湖、金沙江、东巴文化和摩梭风情。其中,玉龙雪山是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老君山为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核心景区;丽江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曾被誉为“活化石”的纳西东巴古籍文献已于2003年8月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3.2 地方政府的推动

云南省和丽江市政府在城市和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以来,丽江各地方政府在世界遗产的管理、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作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政府还加强对交通、城建、环境保护、教育文化、卫生等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制定了一系列鼓励、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表3)。

138                    地  理  科  学                  29

表3 云南省及丽江市政府促进旅游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Table3 MainpoliciesandmeasuresthatpromotethetourdevelopsbyYunnanProvinceandLiJianggovernment

时间

1994年

主体云南省政府丽江地委丽江市政府丽江市委云南省政府政府会议或文件滇西北旅游规划现场办公会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丽江市委一届六次全会的决定

二一”工程

措施或目标

发展大理,开发丽江,带动迪庆,启动怒江;保护丽江古城的“五四三提出了丽江旅游业发展的“二次创业”,。

,,把丽江建设成为滇川藏大香。

提出做大丽江旅游的要求,决定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做大做强旅游支柱产业,促进丽江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推动丽江建设文化旅游名市和世界精品旅游胜地步伐。

2001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2月

2006年5月

3.3 民营经济的参与

民营经济逐步成为丽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和旅游投资的主体。“九五”期间,个体私营和外商等投资日趋活跃,投资主体由“八五”前国有经济投资占绝对优势,转变为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共同投资的局面。“十五”时期以来,民间投资在丽江市固定资产投资和旅游投资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2001~2004年,丽江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3亿元,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也由2001年的23.2%提高到2004年的58.7%。旅游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商机促使民营经济大量投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旅游地产等与旅游相关的行业。在丽江从事酒吧、客栈、民族歌舞演出、旅游商品销售等行业的,80%以上都是民营

[12]

企业。3.4 旅游消费

旅游消费对丽江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以旅游为主体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将不断增强。2004年,丽江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60.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76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为4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7.1%,拉动经济增长8.2个百分点,已全面超过传统的工业和农业,当之无愧地成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成为解决

[13]

城市及农村人口就业的主要渠道。

旅游者已成为丽江消费的主体之一。随着丽江旅游业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商机,古城街道的临街房屋几乎都开辟成了商铺、酒吧、餐馆、旅店等。保继刚、苏晓波的研究表明,随着旅游者的大量涌入,

丽江面向旅游者的商铺数量急剧增加,并呈不断扩

大蔓延之势;而与居民相关的商业门面数量正逐步

[14]

减少。2000年的数据显示游客的平均停留时间是1.75天,2003年的平均停留天数为1.67天,而2004年“十一”黄金周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为

[15]

1.45天。根据笔者2005年7月在大研古城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61.8%的游客来丽江旅游的主要目的是观光游览,26.7%的人来此是休闲/度假的;48.7%的游客计划在大研古城停留2~3天;37.2%的游客计划停留3天以上。如此巨大的消费群体,加上适当的逗留时间,极大的刺激了丽江的消费增长。“十五”期间,丽江市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725.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累计达到17086万美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63.5%和95%。共接待国内旅游者1664.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38.18亿元,分别比“九五”时期增长62.5%和1.4倍。

4 结论与讨论

旅游城市化也给丽江带来了一些问题。近年来,大批外地人进入大研古城租房开店,大量房屋出租使得大量原住民搬出古城,大批外地人搬进古城取代本地人,人口置换使纳西文化趋于空心化。从1987年至1999年的13年间,已有1527户,5001个本地居民迁出了古城,约占原住居民的32.73%。据不完全调查,2000年3月止,大研古城内有各类经营门店736家,其中本地人经营的占

[16]

40%,外地人占60%。2006年的春节,木仕华在大研古城调查了38家店铺,“没有一家是当地

 

 

下载地址: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_图文51.Doc

  【】

最新搜索

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_图文

托福写作30分经验谈

青协素质拓展策划书

初党学习心得

标准普尔 首席策略分析师--如何阅读研究报告(推荐)

律师办案必须知道的司法鉴定知识

第八章《分式》的小结与思考导学案84

学术英语强化课40

朝日新闻中文网

变量泵的变量机构及控制方法综述65


  本文关键词:丽江市旅游城市化特征及机理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92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892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d1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