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研究
本文选题: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 喀什 ; 参考:《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年08期
【摘要】:对新疆喀什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的定量研究,有助于识别喀什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喀什民族文化真实性评价指标体系由建筑及遗迹、服饰、饮食、工具及工艺品、语言及口承文化、节庆和习俗等6个方面共28个指标构成。采用专家打分法采集相关数据,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构建喀什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评价模型,得出喀什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得分,找出确保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的方向,以有效解决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Abstract]:The quantitative study on the authenticity of Kashi ethnic tourism products in Xinjiang is helpful to identify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uthenticity of Kashi ethnic cultural tourism products and their influence degre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Kashi's cultural authenticity consists of 28 indexes, including architecture and relics, clothing, diet, tools and handicrafts, language and oral culture, festivals and customs, etc. Adopting the expert scoring method to collect the relevant data, using SPSS software to carry on the factor analysis to the data, calculate the factor load matrix, construct the authenticity evaluation model of the Kashi national culture tourism product, get the authenticity score of the Kashi national culture tourism product. To find out the direction to ensure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tourism products of national cultur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丽水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编号:10YJA85004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07XMZ023) 新疆财经大学博士启动资金项目(编号:2014BS005)资助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彭臣帅;;关于民族文化旅游中几个“真实性”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9期
2 任媛媛;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的真实性探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 成功伟;;挑战与应对:节庆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真性和延续性[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4期
4 林龙飞;黄光辉;王艳;;基于因子分析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真实性评价体系研究[J];人文地理;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寿兵;刘云霞;;基于核心利益主体的古村落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游佳;;民族旅游中游客的真实性感知与实际情形的差异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3 彭臣帅;;关于民族文化旅游中几个“真实性”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9期
4 邓许红;魏世勇;;文化旅游的变异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7期
5 朱丹丹;张玉钧;;旅游对乡村文化传承的影响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余勇;田金霞;;旅游环境中民族文化的生态适应性变化研究——以张家界郝坪、包谷山土家族为例[J];商业研究;2008年10期
7 李广宏;张晓东;;社区居民参与民族村寨节庆旅游研究——以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才智;2009年35期
8 张补宏;徐施;;民族旅游真实性研究及保护模式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3期
9 朱国兴;金声琅;孙克奎;;徽州菜肴的地理表征及感知分析[J];地理研究;2011年12期
10 李海霞;;品牌作用机制与民间传统文化产业化[J];东岳论丛;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戴庆中;周晶;;贵州省民族地区劳动力转移与旅游业发展研究——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个案[A];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论文选编(2005-2008)[C];2009年
2 吴羽;赵世钊;;试论屯堡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建构性保护[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颖莹;;城市历史地段非文物建筑的保护更新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3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5 窦开龙;新疆民族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6 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任涛;工艺品企业集群发展模式和政府支持策略选择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魏宝祥;民族地区旅游者行为与文化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李霞;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10 张建忠;中国帝陵文化价值挖掘及旅游利用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群;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缪祥彦;旅游与市场化背景下云南石林彝族刺绣的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李荣辉;乡村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4 周恬羽;民族旅游目的地民族文化与旅游产品互动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朱成炳;遗产类主题公园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6 焦中宁;特色旅游项目对景区旅游吸引力提升作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7 兰海;基于地方文脉的民族旅游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静;基于参与式监测与评估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向晶;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族文化保护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
10 朱玲;乡村景观感知真实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忠斌;;论民族文化的当代价值:以土家族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2期
2 彭臣帅;;关于民族文化旅游中几个“真实性”的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9期
3 王宁;;论风景名胜区过度商业化和旅游化的危害[J];重庆行政;2004年06期
4 胡霞;广东省服务业区域竞争力分析[J];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任媛媛;民族文化旅游项目的真实性探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宗晓莲,保继刚;解构纳西古乐神话——对一项民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商品的人类学分析[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吴晓萍,何彪;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民族社区的可持续发展[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瞿明安;社会转型中的民族文化适应机制[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04期
9 马晓京;民族旅游保护性开发的新思路[J];贵州民族研究;2002年02期
10 王萍;;大众传媒视野中的少数民族节日与生存——以彝族火把节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人类学[A];中国解剖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施晓亮 本报特约通讯员 刘国栋;[N];中国民族报;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毅;论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2 简王华;;广西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旅游品牌构建[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3 李南;;贵州民族文化旅游浅论[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4 刘晓镜;;浅谈民族文化旅游的优势和弊端[J];科技资讯;2008年08期
5 何梅青;;青海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之我见[J];攀登;2009年01期
6 唐德彪;方磊;;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产权困境及制度构建[J];企业经济;2009年01期
7 任毅;郑顶伟;;浅议民族文化旅游[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5期
8 田书清;;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与开发[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9 编辑部;;红河民族文化旅游[J];红河探索;2010年05期
10 苏洁;;促进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3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金瑞;王赛音;;论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蒙古族旅游文化为例[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王兆峰;杨琴;;基于产权理论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发展研究[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许淳熙;;关于创建五指山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的思考[A];少数民族文化让国际旅游岛更精彩——2012首届海南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节暨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焱霞;;以民族文化旅游促进甘孜州经济可持续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5 石惠春;程国栋;;宁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欧道胜;发展湘西民族文化旅游的思考[N];团结报;2004年
2 张顺心;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形成的比较研究与开发利用[N];团结报;2004年
3 吴善淙 舒凤兰;发展民族文化旅游大有可为[N];团结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李睿R
本文编号:1912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12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