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排斥物:雾霾降低入境旅游规模

发布时间:2018-05-22 17:00

  本文选题:排斥物 + 雾霾 ; 参考:《当代经济科学》2017年01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频发,各媒体热议其降低了入境旅游规模,事实是否如此?本文借用旅游者效用最大化理论和旅游者决策黑匣子模型分析雾霾天气与旅游的关系,雾霾通过降低旅游吸引物的拉力、增强旅游排斥物的斥力,来降低旅游者的效用,影响目的地入境旅游规模。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雾霾影响入境旅游规模的模型,选取我国2005-2013年3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固定效应回归和分位数回归,证实了雾霾对入境旅游规模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固定效应回归结果:PM10、二氧化硫、烟尘都会降低入境旅游规模。其中,东部地区受雾霾的负面影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基本无影响。北方受PM10的负面影响较大,南方受二氧化硫和烟尘的负面影响较大。不同污染物的影响程度不同,仍呈现一致性。分位数回归结果:入境旅游人数较多和较少的地区受到雾霾的冲击更严重。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数量在入境旅游市场已基本达到饱和,应追求服务品质的提升。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our country haze weather frequency, the various media hot discussion it has reduced the inbound tourism scale, is this the f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ze weather and tourism by using the theory of maximization of tourist utility and the black box model of tourist decision. Haze reduces the utility of tourists by reducing the pull of tourist attraction and enhancing the repulsive power of tourism rejection. Affect destination inbound tourism scale. On this basis, a model of haze influencing the scale of inbound tourism is constructed. The data of 30 provinces in China from 2005 to 2013 are selected. Through fixed effect regression and quantile regression, it is proved that haz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cale of inbound tourism. Fixed effect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at: PM10, sulfur dioxide, smoke and dust will reduce the scale of inbound tourism. Among them,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haze is the most in the eastern region, followed by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western region has no effect.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PM10 were greater in the north and sulfur dioxide and soot in the south. The influence degree of different pollutant is different, still present consistency. Quantile regression results showed that areas with more and less inbound tourists were hit more severely by haze. Tourist attractions, hotels, travel agencies and so on in th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has basically reached saturation, should pursue the promotion of service quality.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旅游学院;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建;郭思远;裴亚楠;张松;;大陆居民对北京雾霾的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年10期

2 阎友兵;张静;;雾霾天气对北京市入境旅游的影响研究[J];旅游研究;2016年04期

3 南宇;孙建飞;;雾霾对游客出游决策的影响探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10期

4 程励;张同颢;付阳;;城市居民雾霾天气认知及其对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倾向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5年10期

5 李静;Philip L.PEARCE;吴必虎;Alastair M.MORRISON;;雾霾对来京旅游者风险感知及旅游体验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外旅游者对比研究[J];旅游学刊;2015年10期

6 张静儒;陈映臻;曾祺;吴必虎;Alastair M.MORRISON;;国家视角下的目的地形象模型——基于来华国际游客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5年03期

7 程德年;周永博;魏向东;吴建;;基于负面IPA的入境游客对华环境风险感知研究[J];旅游学刊;2015年01期

8 周梦杰;王艳平;宦震丹;;霾污染改变基础的旅游理论[J];旅游论坛;2014年04期

9 张莹;王式功;尚可政;程一帆;李德帅;;中国大陆七座名山旅游舒适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10 陈仁杰;阚海东;;雾霾污染与人体健康[J];自然杂志;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博扬;;雾霾的成因及对策探析[J];科技展望;2017年03期

2 展云逸;尹海涛;;空气质量对我国旅游城市的影响分析——基于2005-2014年全国135个旅游城市的面板数据[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3 张春草;陈楠;;游客感知视角下的清明上河园智慧景区构建研究——基于IPA分析法[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04期

4 彭建;张松;罗诗呷;杨璐;;北京居民对雾霾的感知及其旅游意愿和行为倾向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6年06期

5 王亮;王良友;林丹;蔡军芳;张丽杰;裴迎新;;北京市城区居民雾霾防护行为现状电话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6年11期

6 于鹏;张宏梅;;韩国国家形象感知与旅游意向研究——以中国潜在旅游者为例[J];旅游学刊;2016年12期

7 谢辉基;杨振之;;感知与意向性——解释体验内涵的一种现象学尝试[J];旅游学刊;2016年12期

8 闫东升;朱战强;黄存忠;;广州市城市绿道旅游景观意象研究[J];旅游学刊;2016年12期

9 刘雅楠;房柏铮;;基于居民认知度的雾霾对经济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6年33期

10 李怀;李英震;李雪丽;;基于IPA的城市旅游环境资源绩效评价研究——以大连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6年1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桂芝;顾赛菊;陈纪波;;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北京市雾霾间接经济损失评估[J];环境工程;2016年01期

2 胡彬;陈瑞;徐建勋;杨国胜;徐殿斗;陈春英;赵宇亮;;雾霾超细颗粒物的健康效应[J];科学通报;2015年30期

3 梁留科;李锋;;基于网络舆情的雾霾对旅游者偏好影响路径分析[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10期

4 程励;张同颢;付阳;;城市居民雾霾天气认知及其对城市旅游目的地选择倾向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5年10期

5 李静;Philip L.PEARCE;吴必虎;Alastair M.MORRISON;;雾霾对来京旅游者风险感知及旅游体验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中外旅游者对比研究[J];旅游学刊;2015年10期

6 贾静;;基于雾霾现象浅谈旅游可持续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5年26期

7 张馨方;;雾霾天气对秦皇岛旅游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南方农机;2015年08期

8 凌茜;杨韵;梁韵莹;;城市空气质量对其旅游活动的影响研究——基于宏、微观视角[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9 许春晓;周美静;王甫园;;旅游目的地选择意愿的影响因素——以韶山为例[J];经济地理;2015年04期

10 张静儒;陈映臻;曾祺;吴必虎;Alastair M.MORRISON;;国家视角下的目的地形象模型——基于来华国际游客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一玮;对入境旅游消费结构状况的分析与思考[J];国际经济合作;2004年07期

2 周玉翠,陆玉麒,李经龙;我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J];特区经济;2005年09期

3 蒋存虎;;关于我国入境旅游收入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年30期

4 杨建明;;福建省入境旅游时空发展格局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李飞;;辽宁入境旅游研究[J];科技资讯;2008年08期

6 殷书炉;杨立勋;;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统计教育;2009年01期

7 谢莲花;甘永萍;;广西入境旅游基本特征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8 雷平;;构建中国入境旅游景气指数刻不容缓[J];旅游学刊;2009年06期

9 程勇;刘晓芳;;乐山入境旅游的社会学分析[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傅云新;杜轶凤;;十五个副省级城市入境旅游国际产业竞争力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洁;;入境旅游流变化的惯性与风险规避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管开宇;蒲英霞;黎新亮;;江苏省入境旅游人流量地级市尺度空间分布及其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刘法建;张捷;陈冬冬;;基于网络分析的中国入境旅游流特征及动因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张毓;孙根年;;东部沿海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同步性及区域响应[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李振亭;马耀峰;李君轶;刘宏盈;;基于功能分析的我国入境旅游流区域差异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张凌云;庞世明;孙琼;;2011年北京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A];2012年首都旅游产业研究报告[C];2012年

7 张建融;左红丽;;加强系统培训 发展入境旅游[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8 冷显鹏;;环渤海沿海地区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特征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魏颖;马耀峰;张佑印;;我国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西向转移规律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胡柏叶;孙静春;常琳;;汇率波动对上海市入境旅游需求影响研究[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旅游局;政府主导加快入境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龚;澳大利亚入境旅游创新高[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王兴斌;打好入境旅游转型攻坚战[N];中国旅游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陈富钢;日本采取措施促入境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张义杰;我省依托营销联盟发展入境旅游[N];河北日报;2013年

6 陈涛;我省入境旅游形势喜人[N];安徽经济报;2005年

7 新胜;我国入境旅游增势强劲[N];中国旅游报;2000年

8 马莉;中欧协议为入境旅游助力[N];国际商报;2003年

9 记者 马振华;西藏入境旅游逐步升温[N];光明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周岩森;入境旅游蛋糕何时能够做大[N];河南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庞闻;中国入境旅游流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角色定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玉娟;基于双对数线性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4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宏盈;中国长三角入境旅游流西向梯度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现红;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驱动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乃源;延边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杜美龄;西安市旅游业发展及经济拉动效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陈坤芳;六大城市入境旅游流与旅游目的地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盼;湖北省入境旅游时空格局及其优化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何峰;山西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实证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6 游文静;四川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D];西华大学;2015年

7 杨礼娟;我国入境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及其驱动因子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4年

8 傅雨晴;长三角入境旅游发展省际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5年

9 张厚雄(NICHOLAS CHANG);基于引力模型的毛里求斯入境旅游实证分析[D];东华大学;2016年

10 张佳佳;我国沿海城市群入境旅游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22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22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7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