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中国5A级旅游景区发展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4 15:30

  本文选题:A级旅游景区 + 空间分布 ; 参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5A级旅游景区是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地建设的最高标准,研究其发展特征,对指导区域旅游健康发展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文章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量发展变化特征;运用最邻近指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比较分析和SPSS交叉分析方法对5A级旅游景区类型及变化进行了全面剖析.结果显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量保持缓慢增加,但年度增加量呈现递减的趋势;空间分布属于凝聚型、区域分布均衡性低、省际差异性大,且随时间变化呈现不断集聚的趋势;空间分布与地区经济、旅游经济关系密切;景区类型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呈现多元化趋势.
[Abstract]:5A grade scenic spot is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destin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its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o guid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The paper uses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total amount of the national 5A scenic spots, uses the nearest neighbor index, the Gini coefficient, the Lorentz curve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so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national 5A grade scenic spots are analyzed, and the types and changes of 5A grade scenic spots a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PSS cross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amount of national 5A grade scenic spots keeps increasing slowly, but the annual increase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belongs to the condensed type,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 is low balanced,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ovinces is gre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gional economy and tourism economy, and the proportion of scenic spots tends to be balanced, showing a diversified trend.
【作者单位】: 汉口学院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省旅游局规划与财务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CGL068)
【分类号】:F5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明;杨效忠;张琳伟;;中国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郭伟;朱彦玲;;基于区位理论的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06期

3 黄鹤;;基于空间思维的旅游开发规划与实践——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J];市场论坛;2010年12期

4 张奇;刘小燕;谭璇;;重庆市高等级旅游景区发展演变及空间分布特征探究[J];市场论坛;2012年02期

5 袁俊;余瑞林;刘承良;蒋永业;;武汉城市圈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6 毛小岗;宋金平;于伟;;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7 陈刚强;李映辉;;中国区域旅游规模的空间结构与变化[J];旅游学刊;2011年11期

8 刘晓亮;金海龙;刘东伟;;新疆热点旅游区空间结构研究[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9 刘晓亮;金海龙;丁林;;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研究——以丽江市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10 赵军;林灵生;;基于GIS的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定量研究——以甘肃省A级景区为例[J];资源环境与发展;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刚强;;中国地市旅游经济空间集中特征及机理分析[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恒;李悦铮;;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彭京宜;三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赵现红;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空间扩散驱动机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崔琰;库布齐沙漠土地荒漠化动态变化与旅游开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0年

4 孙京海;旅游资源资本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5 庞闻;中国入境旅游流复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角色定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华;边疆省区旅游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包乌兰托亚;我国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产业化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汪静;南京冶山矿废弃地旅游资源挖掘及利用[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娟;中国主题公园空间分布与优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宾丽;池州市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市场预测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靳晓青;我国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莉莉;我国千强镇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发展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新宇;沈阳经济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及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蓉蓉;我国旅游企业区位决策与空间组织[D];浙江大学;2011年

7 余构雄;广东省旅游产业升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学文;常熟旅游景区(点)系统空间结构分析及其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晓亮;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傅燕;基于汽车4S店的东北地区城市网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建秀;希腊、法国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08期

2 宋福临;汤澍;吴小根;;江苏省旅游等级景区发展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河南科学;2010年01期

3 寇敏,马波;中国公共资源类景区管理制度的演进与创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卞显红;;长江三角洲国家AAAA级旅游区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07年01期

5 袁俊;余瑞林;刘承良;蒋永业;;武汉城市圈国家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6 黄远水;陈钢华;伍弦;;福建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研究——基于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7期

7 毛小岗;宋金平;于伟;;北京市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化[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8 张捷雷;对中国景区门票价格制定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05年08期

9 黄朝阳;张科静;;庐山旅游景区吸引力因素的实证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方世敏;陈攀;;红色旅游景区体验型开发研究——以陕西“延安保卫战”旅游景区为例[J];求索;2007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试论中国旅游资源的特点和类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2 方酉生;考古实践与理论思维——兼评《关于考古学文化及其命名问题》[J];东南文化;2001年03期

3 周志清;浅析金沙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类型[J];中华文化论坛;2002年04期

4 戴庞海;;成人礼的类型与特征[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王子华;云南民族节日传说中的女性形象[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卢宏升,卢云亭,吴殿廷;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7 林爱平;社会生态旅游初探[J];福建地理;2000年02期

8 谢花林,刘黎明,李蕾;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探析[J];生态经济;2002年12期

9 刘宏盈;程道品;叶晔;;桂林喀斯特景观分类与评价研究[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10 谢雄辉;;生态旅游内涵探析[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章怡;;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及其产品类型分析[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唐研;;观光农业的发展及改进[A];建设现代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科学技术,,建设现代农业”征文选[C];2007年

3 吴小根;陈智博;宋福临;;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关宇;韩通飞;;观光农业发展初探[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刘军萍;郭焕成;;观光农业发展之研究[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6 吴杨;周亦平;李瑞民;;基于GIS的浙江省旅游舒适度评价[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预测与公共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祁秋寅;张捷;王同坤;;滨江城市环城游憩带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南京为例[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捷;梁sチ

本文编号:1977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77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5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