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产业链视域下旅游扶贫问题诊断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7 05:57

  本文选题:产业链 + 旅游扶贫 ; 参考:《当代经济管理》2014年11期


【摘要】:经过30年左右的努力,我国旅游扶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大多数地区所实施的旅游扶贫战略成效并不明显,还存在许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旅游扶贫产业的微观基础——产业链未能实现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不能彰显旅游扶贫固有的功效。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既需要旅游扶贫产业链具有较强的价值创造能力,又要求旅游扶贫产业链具备较好的价值分配功能。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我国旅游扶贫主要存在高附加值产业环节薄弱、核心旅游扶贫企业带动力不足、旅游扶贫合作不够、旅游扶贫产业功能单一、产业链短、旅游扶贫产业链本地化不足等问题,应积极培育核心旅游扶贫企业、加强旅游扶贫产业链整合、加快旅游扶贫产业链本地化、加强旅游扶贫区域合作。
[Abstract]:After about 30 years of efforts, China's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has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but the results of the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strategy implemented in most regions are not obvious,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lies in the fact that the micro foundation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the industrial chain can not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resources, and then it can not show the inherent effect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have strong value creation ability i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chain, but also to have better value distribution function i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chai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China's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mainly has weak links in high value-added industries, insufficient driving force among core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enterprises, insufficient cooperation i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single function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ies, and short industrial chai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localization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chain, we should actively cultivate core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enterprises, strengthen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chain, accelerate the localization of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industry chain, and 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on tourism poverty alleviation.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项目《民族村寨旅游扶贫的制度瓶颈与破解研究》(14BMZ070)阶段性成果 国家旅游局委托项目《乌蒙山片区旅游扶贫发展规划(2013-2020)》专题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592.7;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格粉;肖晓;;全产业链模式:我国区域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选择[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2 冯炳英;企业要重视产业链整合[J];经济论坛;2004年08期

3 杨丽娥;;旅游产业链刍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6期

4 张鹏顺;;区域理论视野下的旅游扶贫[J];理论探讨;2011年02期

5 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年03期

6 刘丽梅;;旅游扶贫发展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李志勇;;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战略的双重性与模式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13年02期

8 严维斌;;试论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以汉中为例[J];学理论;2013年21期

9 杨元珍;;旅游扶贫要“真”扶贫[J];老区建设;2013年03期

10 颜雪巍;;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优化互动关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开兵;唐德善;;我国欠发达地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2 姜真林;;旅游扶贫的一种模型化解释[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3 何小怡;;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4 刘方瑜;祁翠翠;;浅析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的结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5 粟娟;;武陵源旅游扶贫效益测评及其优化[J];商业研究;2009年09期

6 李有祥;张国武;;我国非寿险纵向产业链整合问题探讨[J];保险研究;2010年03期

7 林光旭;唐建兵;;贫困山村脱贫的一种选择:发掘乡村旅游——对邛崃市平乐镇花楸村乡村旅游的调查报告[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唐建兵;;旅游扶贫效应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9 盛正发;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研究[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12期

10 李柏槐;;四川旅游扶贫开发模式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余义;罗静;;湖北省旅游名镇系统开发研究[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2 王焱霞;;以民族文化旅游促进甘孜州经济可持续发展[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祝亚;基于旅游业外部性的公共景区定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演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周文丽;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董爱军;信息产业链创新的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蓝瞻瞻;中国木材加工业产业链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许春晓;当代中国旅游规划思想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9 佟敏;基于社区参与的我国生态旅游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白晋湘;山寨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迎成;民营企业旅游景区投资与经营决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刘勤;论公共管理中的社区参与:以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德光;旅游在阳朔反贫困中的角色与功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蒋睿;怒江峡谷旅游反贫困模式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原思敏;集中连片贫困区旅游发展动因与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王佳莉;中粮集团“全产业链”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孙雨葭;中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及炉具产业的产业链整合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李亚楠;基于共生的山西省乡村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娜;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扶贫模式构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高超平;广东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产业链整合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蔚;;基于价值链(网络)理论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7期

2 班子嫣;乔东亮;;产业融合背景下的出版产业链整合[J];出版发行研究;2008年07期

3 魏小安;李劲松;;试论旅游扶贫[J];当代经济;2009年01期

4 朱孔山;;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4期

5 陈实;李树民;邓敏;张琳琳;;基于价值链分析的西部旅游产业区域合作路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郁义鸿;;产业链类型与产业链效率基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1期

7 朱明芳;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研究工作[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3期

8 潘焕辉;浅谈旅游扶贫的融资渠道[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S1期

9 邓冰,俞曦,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10 朱京曼;略论西南地区旅游扶贫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管理世界;2003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操建华;旅游业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影响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嵩;我国农业全产业链模式中政府作用机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发展旅游 消除贫困——秭归县旅游扶贫见成效[J];理论月刊;2002年07期

2 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经济地理;2002年02期

3 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年01期

4 郭清霞;旅游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地理;2003年04期

5 曹新向,丁圣彦;政府在旅游扶贫开发中的行为研究[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6 丁焕峰;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4年03期

7 伍延基;国内旅游扶贫开发中的几个战略问题[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伍延基;论国内旅游扶贫开发中的几个战略问题[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李国平;基于政策实践的广东立体化旅游扶贫模式探析[J];旅游学刊;2004年05期

10 王玉成,任朝旺,史玉江;河北省旅游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颖;;旅游扶贫——西藏特色扶贫的战略思考[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谢彦君;叶苏平;;财政旅游扶贫的特点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实施战略[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3 谷丽萍;;关于旅游扶贫开发的几点看法[A];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征集论文集[C];2005年

4 林小玲;;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建议[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陈启胜;肖雄辉;任佩瑜;;四川省秦巴山区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及政策建议[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6 孙志国;钟儒刚;刘之杨;;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的遗产与特产资源旅游扶贫开发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谢祥项;;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刘承智;;桂西资源富集区旅游扶贫开发策略研究[A];桂西资源开发新思路[C];2011年

9 王芳礼;王云星;;略论布依族地区旅游扶贫开发问题[A];布依学研究(之五)——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10 李青华;;湘西民族文化资源及其旅游扶贫开发[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梁沂滨;旅游扶贫是一种创新[N];经济日报;2006年

2 记者 景小华 陈作成 通讯员 东田 林少敏 张保才 实习生 曾荔枝;1.5亿旅游扶贫金撬动156.5亿投资[N];南方日报;2007年

3 张俊邋程佳凌 李国平;广东旅游扶贫形成强大磁场效应[N];中国旅游报;2008年

4 首席记者 班若川;旅游扶贫要有新思路新办法[N];中国旅游报;2013年

5 记者 杜若原;广东旅游扶贫扮靓乡村[N];人民日报;2013年

6 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 杨柳;旅游扶贫在偏远省份的实践与成果[N];中国旅游报;2013年

7 通讯员 唐叔明 何城霞;三占塘村获批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N];永州日报;2014年

8 河池市委党校 韦茂才 韦义勇;做好旅游扶贫这篇大文章[N];广西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胡利龙;旅游扶贫促增收[N];黄山日报;2014年

10 记者 张乔;省市共同启动乡村旅游扶贫培训[N];安康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蕊;清江流域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2 孙东峰;基于PPT战略的县域旅游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王颖;中国农村贫困地区旅游扶贫PPT(Pro-Poor Tourism)战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京;乡村地区旅游扶贫中贫困人口受益机制的实证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国涛;旅游扶贫开发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聂翔;善治视野下的旅游扶贫发展路径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雅莹;旅游扶贫战略的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澹丰霞;旅游扶贫与农村社区变迁[D];郑州大学;2006年

6 李小娟;川东地区旅游扶贫研究及实例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丰志美;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以及在四川应用的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林懿;乡村旅游扶贫的风险性及对策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卜晓梅;山西省和顺县旅游扶贫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刘静;西安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政策执行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00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900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b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