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形象的时间演变与演变机制
本文选题:旅游地形象 + 时间演变 ; 参考:《旅游学刊》2014年10期
【摘要】:旅游地形象是动态变化的,时间是旅游地形象动态变化的一个重要维度。现有旅游地形象研究主要从游客感知角度来解构旅游地形象属性,并对游客不同游览阶段、大事件前后的旅游地形象变化进行实证研究。少有文献对旅游地形象的季节波动、生命周期变化等时间演变问题进行探究,且相关研究多忽视了供给方层面的旅游地形象。研究认为,旅游地形象涉及旅游者和供给方两个层面,并分别包含感知形象和发射形象。研究对国内外旅游地形象时间演变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包括旅游地形象随游览阶段的演变、事件前后的旅游地形象变化、旅游地形象的生命周期演变、旅游地形象的季节波动等,提出了更为系统的旅游地形象时间演变机制,并从供给方与游客两个层面对感知形象与发射形象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
[Abstract]:The image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s dynamic, and time i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The existing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research mainly deconstructs the attribute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 perception, and carries out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hanges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before and after the big events. Seasonal fluctuation, life cycle change and other time evolution problems are explored,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overlooks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of the supply side. The research holds that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involves two levels of tourists and suppliers, including the perceived image and the launching image. Research on the temporal evolution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ults have been combed, inclu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the change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before and after the event, the life cycle evolution of the tourist destination image, the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the tourist image and so on, and put forward the more systematic time evolution mechanism of the tourism image, and face the perception image and the launching form from the two layers of the donor and the tourist.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image is analyze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12AJY008)资助~~
【分类号】:F5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产品结构演变关系初步研究——以普陀山为例[J];地理科学;2004年04期
2 陆林,宣国富,章锦河,杨效忠,汪德根;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3 乌铁红;张捷;杨效忠;李文杰;张宏磊;;旅游地形象随时间变化的感知差异——以安徽天堂寨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5期
4 庄志民;;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旅游科学;2007年03期
5 李玺;毛蕾;;旅游目的地形象演变的策略研究——典型区域分析及对澳门的启示[J];旅游科学;2009年04期
6 毛端谦;刘春燕;;旅游目的地映象研究述评[J];旅游学刊;2006年08期
7 张佑印;马耀峰;;基于形象修正的旅游者感知行为分析——以日本入境市场为例[J];旅游学刊;2007年10期
8 姚长宏;陈田;刘家明;;旅游地形象感知偏差测评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9年01期
9 罗秋菊;;大型事件活动提升举办地旅游形象评价研究[J];旅游学刊;2009年02期
10 刘丽;陆林;陈浩;;基于目的地形象理论的旅游危机管理——以中国四川地震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淑敏;孙坤;杨效忠;;近30a黄山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1期
2 夏玢;景区集群开发对客流季节性分布的影响——以安徽省潜山县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3 徐致云;陆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进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4 蔡大鑫;刘少军;田光辉;许向春;崔丹;张京红;;海南岛旅游气候资源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6期
5 张映;;金沙遗址中旅游文化载体的意象分析[J];北方经济;2010年16期
6 颜磊;许学工;章小平;;九寨沟世界遗产地旅游流时间特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罗婧;黄艳萍;;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定位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程前昌;胡大胜;;中国喀斯特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可持续利用初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郑天然;董静;;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以承德地区为例[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习复芳;毛端谦;;南昌城市旅游映象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创新;基于社会物理视角的中国入境旅游流时空扩散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叶欣梁;旅游地自然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振亭;中国西部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关联度及经济协调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敬琳;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芳;横店影视城的主题构建及产品支撑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顾宋华;休闲者的地方感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张璐;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对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晓东;城市旅游目的地偶像品牌构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衣小艳;旅游感知视角下的生态旅游者环境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刘静;蓥华山景区旅游的灾后重建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慧敏;内蒙古旅游形象传播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高伟;建水旅游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张斌;都市旅游的意象营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黄山、九华山客流季节分布和国内客源市场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2 陆林,焦华富;山岳旅游者感知行为研究——黄山、庐山实证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3 戴林琳;盖世杰;;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乡村节事及节事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研究——以北京长哨营村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杨瑞;旅游地形象策划中的“形象替代”问题对策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李美霖;;慕尼黑啤酒节对青岛国际啤酒节的启发[J];才智;2010年08期
6 毛端谦,张捷,包浩生;旅游目的地映象的对应分析——以江西庐山、龙虎山、三清山、井冈山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7 杨振之;叶红;;汶川地震灾后四川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的基本思想[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8 顾朝林,宋国臣;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J];城市规划;2001年03期
9 杨兴柱,陆林;城市旅游地居民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5年02期
10 金卫东;城市旅游形象浅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赵飞羽;区域旅游形象的传播学特征及其传播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瑾;生态旅游信息传播有效途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郭立赢;辽宁城市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马明;基于旅游者感知的泰山旅游形象评价与改善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刘佳;关于提升集安旅游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姜茜;从青岛国际啤酒节看体验营销[D];厦门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杨;张生辉;;论旅游地形象设计的风险[J];经济论坛;2006年24期
2 朱晓辉;;国内旅游地形象研究进展概述[J];经济师;2009年05期
3 黄利春;;浅谈旅游地形象营销[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8期
4 王罡;;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旅游地形象设计[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居易,姚炎祥;花溪:中国第一爱河——兼论旅游地形象定位的概念及策划[J];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03期
6 李巍,张树夫;旅游地形象的认知与构建[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年06期
7 张河清;旅游地形象设计中的文化包装[J];公关世界;2002年12期
8 何春萍,李萌;论旅游地形象建设的内容与方法[J];商业研究;2002年13期
9 李萌,何春萍;论导游在旅游地形象建设中的作用[J];国际商务研究;2002年02期
10 刘长运,李瑞;南阳市旅游地形象探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孔山;;临沂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探讨[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2 朱z,
本文编号:2035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035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