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创新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民族地区 + 红色旅游 ; 参考:《贵州民族研究》2014年04期
【摘要】:我国民族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以重庆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深入剖析其红色旅游发展存在资源不足、"纲要"未充分覆盖散小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简单化、经济带动作用小等主要问题,提出了民族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整合开发、延伸文化内涵、体验式开发、综合措施增加经济带动作用等举措。
[Abstract]:Som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in the ethnic areas of our country, but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 Taking the Southeast Asian ethnic region of Chongq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shortage of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red tourism, the "Outline" does not fully cover the small red tourism resources, the development simplification, the small economic driving effect and other major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nation.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red tourism development, extending cultural connotation, experiential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measures to increase economic driving effect.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民族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莎;;关于红色旅游历史的考察[J];九江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孙飒;;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3 赵伟;梁强;李娜;杨维;;基于体验经济的“休闲体育农家乐”经营模式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4 卢睿;;基于生态旅游体验的生态旅游景区建设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5 朱智;;基于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景区体验性项目设置研究——以河源旅游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6 汪娟;叶文;宋文姝;;体验经济时代云南省发展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刍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3期
7 郑燕;;人工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价值及其利用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8 吴金林;论体验经济时代的品牌定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蔡君平;;展望工业设计发展趋势之虚拟设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2期
10 张青云,贾磊;体验经济与我国旅游业经营管理模式——解决我国旅游业宏观看好与微观欠佳的新思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孙隽;;浅析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产品设计的价值定位[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孙博文;;论体验性的信息产品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王菁菁;;玩具·情景·愉悦的“空巢”生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李春富;吴磊;;科技展示创意产业之思维与方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王春枝;;试论Web2.0的体验经济特质——以电子杂志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李翔;;电视体验化传播——从节目形态到社会文化表征的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邓永康;;贵州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芬;周发明;;乡村旅游消费者行为及营销策略研究[A];湖南省市场学会2009年会暨“两型社会与营销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顾金孚;王显成;;浙江旅游创新的理念、实践与途径[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方忠;中韩文化创意产业经济效应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晟楠;消费者虚拟触觉研究:成因与结果[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亢雄;基于伦理与心理视角的旅游者幸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嘉熠;理想范本与职场影像塑造[D];上海戏剧学院;2011年
6 刘新;虚拟品牌社群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7 余洋;景观体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黄晶晶;品牌服装企业以审美化为框架的组织制品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9 李翔宇;消费文化视阈下当代商业建筑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赵放;体验经济思想及其实践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敖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校外实习中的适应问题与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爱华;体验经济视角下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千慧;关于地区性家庭旅馆电子商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王荣珍;旅游体验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郑明;顾客体验价值视角下的酒店营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卢凤霞;顾客体验对家具品牌形象及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芳;横店影视城的主题构建及产品支撑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晓虹;溧水县休闲旅游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吴亦昊;体验设计在手机设计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束玉洁;饭店品牌体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崇先;;90年代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困顿与发展[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邓芳;关于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思考[J];思想工作;2004年Z1期
3 陈军;;试论湖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J];民族大家庭;2006年03期
4 张婷婷;;砥砺奋进 蓄势腾飞——湖南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篇[J];民族论坛;2011年04期
5 王亚保;海南民族地区精神文明建设思考[J];民族团结;1997年03期
6 肖星;齐德利;;试析西部旅游开发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J];未来与发展;2002年01期
7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四川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年)的通知[J];四川政报;2008年13期
8 汪威;;民族地区旅游形象设计与塑造研究[J];柴达木开发研究;2006年06期
9 焦书乾;我国民族地区区域范围刍议[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左燕;;发展特色旅游: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J];城市;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恒;;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对策和设想[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刘晓鹰;陈光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机遇——生态移民和城镇化推进[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孙丽坤;;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王英;;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商业化评价分析——以贵州省雷山县郎德村为例[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汪威;石惠春;;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民族地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对策——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王家宏;;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思考——以兴安华江瑶族自治乡为例[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7 杨正文;;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及其传承与保护——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染绣工艺开发为例[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马少春;黄继元;;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开发中土地流转问题剖析[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9 王天辉;;旅游业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效应——从镇宁旅游文化资源谈起[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玉蓉;;民族地区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利益分配机制研究——以广西三娘湾地区为例[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藏 吴彬;扶持发展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业[N];青海日报;2010年
2 郑茜;民族地区旅游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记者 陈亚丽;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诗词联谊会开展采风活动[N];团结报;2009年
4 记者 贾莹;打造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带[N];兰州日报;2004年
5 吴文斌;民族地区旅游热背后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记者 张元忠邋周伟 罗尧;我省首次出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N];四川日报;2008年
7 见习记者 刘勇;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推上快车道[N];友报;2008年
8 记者 邓伽;政府倾力,帮“亮”海南民族地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9 秦禾;用文化铸就民族地区旅游品牌[N];武威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袁亮;四川首次出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2 魏宝祥;民族地区旅游者行为与文化响应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3 薛寒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杨建翠;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5 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梁自玉;文化变迁与旅游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杨玲玲;民族地区旅游客源地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海涛;论乡村旅游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李凤娟;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邓敏;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哈斯其其格;旅游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然;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车婷婷;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创新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陆尤;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广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志颐;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陆莹;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10 杨文波;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68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068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