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会对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效果研究——基于议程设置视角
本文选题:上海世博会 + 事件媒介 ; 参考:《旅游学刊》2014年06期
【摘要】:现有传播研究缺少对大型事件本身作为媒介的关注。该研究聚焦于作为新型媒介的大型事件,在议程设置理论指导下,以国家形象为切入点,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法国馆、日本馆游客展开认知形象研究,试图探讨事件作为新媒介的传播效果。针对156名游客进行的事前、事中现场调研,文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世博会作为事件媒介载体在国家形象构建和传播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议程设置特点。"议题"主要通过位置强调、面积和数量、规模(频次)重视、加框以及媒介语言的使用等途径进行凸显。第二,事前-事中对比显示游客的国家形象认知变化是强化、弱化和建构并行;变化的发生与事件媒介议程设置有关。变化主要表现为:目标型游客事前认知中的部分积极成分被强化,部分消极成分被弱化;事前认知模糊或者缺乏认知的大众型游客在事中会迅速建构某些方面的形象认知。第三,认知变化与事件媒介议程设置有关,体验型媒介语言和实用性信息易获得高关注,事件加框效果不及常识加框。
[Abstract]:The existing communication research lacks the attention to the large-scale event itself as the medium.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large-scale events as a new medium, under the guidance of agenda setting theory, with the national imag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hrough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France Pavilion, Japan Pavilion visitors to carry out cognitive image research.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of events as a new medium. The main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are as follows: first, the World Expo, as a media carrier of events,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agenda setting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nd spreading the national image. " The topic is highlighted by emphasis on location, area and quantity, scale (frequency), framing and the use of media language. Secondly, the pre-incident comparison shows that the change of tourists' national image cognition is to strengthen, weaken and construct parallel, and the change is related to the setting of event media agenda. The main changes are as follows: some positive elements and some negative elements in the prior cognition of the target tourists are strengthened and some negative elements are weakened; the public tourists who have vague prior cognition or lack of cognition will quickly construct some aspects of image cognition in the event. Thirdly, cognitive changes are related to the setting of event media agenda. Experiential media language and practical information are easy to get high att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event box is not as good as that of common sens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1071)资助~~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晓红;;北京奥运会报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庹继光;黄基秉;;北京奥运会信息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博弈[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3期
3 万君宝;;上海世博会的文化营销与软实力构建[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3期
4 师曾志;;北京奥运会媒体公共空间下的国家形象塑造[J];对外传播;2008年09期
5 陈开和;;世博会的价值变迁与国家形象[J];对外传播;2010年07期
6 涂光晋;宫贺;;北京奥运与国家形象传播中的议程建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年07期
7 颜梅;李玉洁;;论北京奥运会新闻报道的突破与创新——基于新闻报道向媒介事件回归与跨越的分析[J];国际新闻界;2008年11期
8 李华强;;从上海世博会境外国家和地区场馆设计看形象传播策略[J];对外传播;2010年06期
9 郑欢;丁韵;丁汀;吴攀;戴菲;;世博特辑:未来城市品牌的现实建构——对世博城市最佳实践区的考证(国外篇)[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0年09期
10 王晓云;世界博览会与城市旅游:互动中共创辉煌[J];旅游学刊;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刚;;中华文明与中国发展模式——文化“软实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杨杰;辜应康;胡平;;世博会旅游形象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测量——以重庆市民对世博会感知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3 方青;邬丽丽;;1980年以来的中国休闲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秦衍;陆林;;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市旅游形象影响研究——基于安徽旅游者的认知评价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李宇;;电视新闻:奥运报道中的“借力”与共赢——从CCTV4午间版“奥运中国”说起[J];今传媒;2008年10期
6 王革平;;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文化产业的促进作用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7 樊传果;;有效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手段[J];传媒观察;2006年09期
8 王惠生;李金宝;;体育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J];传媒观察;2010年01期
9 陈楠;乔光辉;张云耀;;上海居民对上海世博会旅游期望的实证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于世宏;;主题事件提升城市形象的长效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令刚;;文化“软实力”与发展“硬道理”——文化“软实力”的国际比较研究[A];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哲学学会专场——“科学发展观与安徽崛起”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陈旭辉;;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中的媒介因素研究[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爱晖;万兴伟;;国家形象构建视域下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与新闻体制机制创新——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唐勇;刘妍;;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国内旅游者旅游动机实证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5 邹积艺;杨振之;;论旅游节事的社会文化影响——成都市洛带古镇火龙节居民反应个案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高崎;章琴;董衡苹;;生态策略与场所肌理为主导的大型博览会建设——以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规划设计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生态规划)[C];2012年
7 郭晓科;周尤;郦凝;;公共政策、大众媒体与网络舆论的议程建构——以人口舆情为例[A];2012年度中国健康传播大会优秀论文集[C];2012年
8 陆地;章琴;;走向“智慧城市”理念的后世博之路——以昆明世博旅游商业新区规划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风景旅游规划)[C];2013年
9 钱亦舟;;体育赛事对城市软环境影响——以沈阳全运会为例[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胡平;;基于观众满意的城市会展业发展环境研究——以乌鲁木齐中国亚欧博览会为例[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艾小勇;重大事件中的国家形象塑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县祥;当代中国国家形象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曲慧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姜智彬;以城市品牌为导向的特大活动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刘民坤;会展活动对主办城市的社会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7 陈绍友;征地农转非人员非农就业促进及其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陶建杰;传媒与城市软实力[D];复旦大学;2009年
9 陈世阳;国家形象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徐锐;多元文化图景与电视话语选择[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漪;政府营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黄美玲;略论北京奥运会与中华民族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熊倡;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黄芳;从“祥云小屋中国故事”看国家形象塑造[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楠;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高丽婧;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京郊观光采摘节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申亚萍;重大公共活动对城市精神传播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文娟;大卫·斯特恩时代NBA危机公共关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9 刘丽;大学生对上海世博园区的感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靖;中国在发达国家的国家形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丽,郭英之;重大事件的旅游效应分析及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2 范洁;;奥运,新媒体发力[J];传媒;2008年09期
3 胡星,金祖鑫,张万星;’99世博会对昆明发展的影响[J];城市发展研究;1999年01期
4 杨健强;办好'99世博会 加快发展昆明旅游业[J];城市问题;1999年01期
5 张晓慧;“软实力”论[J];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03期
6 晏钢;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云南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7 李丽梅,保继刚;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以中山大学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8 牛绍尧;’99昆明世博会──云南发展的新机遇[J];国土经济;1999年Z1期
9 陈永义;加速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有力的启动点──从世博会得到的几点启示[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21107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110742.html